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环境的规划和组织

幼儿园环境的规划和组织

幼儿园环境的规划和组织第一节教室环境的规划和组织一、幼儿园环境(一)、引出幼儿园环境:1.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的。

如古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

又如“孟母三迁”的故事有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

2.“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环境应当为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提供条件,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

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苏霍姆林斯由此可见“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什么是幼儿园环境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

幼儿园环境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总和。

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

”(郭海燕.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生成课程中的作用一一瑞吉欧环境创设思想的启示.基础教育参考,2005 (4))我们认为,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的全体人员、各种物质器材、设备条件、精神氛围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或场所。

这种空间范围和场所,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既有保育的性质,又有教育的性质。

幼儿园环境从其组成的性质上可划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包括场地、园舍设备、材料、空间结构、环境布置、玩具、科学活动室等。

物质环境是教师与幼儿活动的物质条件与基础,它影响和制约着教育质量。

精神环境,主要指的是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是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的核心。

(三)、幼儿园环境:(1)教室环境:(室内)1.活动室:空间规划活动区•(材料与布置).墙饰. 基本设备等2. 盥洗室.厕所午睡室(室外)3阳台走廊楼梯(2) ............ 户外环境:二、幼儿园教室环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介绍论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是查了诸多相关的资料均表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和区角布置,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具体表现在1•以主室、主墙为主主室是指幼儿的活动室,主墙是指活动室里的面积较大、常常用于主要装饰的墙壁。

----充分挖掘现有环境资源,如楼顶、柱子、栏杆、墙根、屋角、阳台等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场所2•以平面创设为主这里的平面创设主要是指平铺(粘贴)在墙上的装饰。

由于这种布置手段比较单一,故对环境创设的内容也有一定的限制。

------------ 立体或三维空间3•以装饰功能为主具体操作时则较多地从材料本身的色彩、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去考虑,这实际上是下意识地突出了环境创设的装饰功能,而使其重要的教育性等功能退居到次要的地位。

------教育功能,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为了美化而美化”,它是隐性教育课程4•以视觉刺激为主目前幼儿园的环境更多的是提供给幼儿“看”为主,往往缺乏可动员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可让幼儿操作的、活动变化的内容和形式。

忽略儿童真实体验的环境创设没能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仅能短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却无法引导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思考。

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十分重视联系儿童已有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

——参与性、主体性、动态性、多元性,5•以教师制作布置为主忽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既忽视了幼儿作为主人翁的意识,又限制了幼儿的创意的表现及操作能力的发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主体性、参与性、应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三、教室环境设计(学生先自看)(一)活动室的基本设施及其对幼儿的影响基本设施有:见书、图片(二)不同活动区的创设(选重点讲解)总:(1)安排活动区时要考虑的问题:1.活动区的分布,要考虑活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互不干扰性。

如图书角应在安静,自然光线良好之处。

角色区。

2.每种活动所需的空间大小。

如积木、表演、美工区要空间大3.活动区数量和种类:取决于班级幼儿的数量(2)不同活动区(选重点讲解)1.角色区举例:超市的无价格标签;娃娃家2.表演区(注意活动区可以不直接呈现出来,+幼儿园所见)3.语言区例:幼儿园英语环境创设(1)、英语区角的创建:区角布置:老师可在活动区开辟一块英语角,将英语图画书、英语教材、英语碟片、CD机、英语动画片、英语图卡、英语字卡等布置在该区角。

也可引导幼儿一起做字母卡片、字母装饰品、字母纸牌、与英语学习内容相关的手工或绘画作品、记录成绩的英语星星树等布置该区角。

引导幼儿一起到这个区角进行英语活动,如教师可以带幼儿欣赏英语故事、英语动画片或做其他英语活动。

也可将娃娃家布置成英语角,鼓励幼儿在扮家家时用英语做简单交流。

(2)、其他英语环境的布置:老师可制作幼儿园内各种物品的字图小卡片贴在该物品上。

如门、窗、空调、洗手池、滑梯、秋千、教室、卧室、床等。

在教室布置中也可加入英语字母、单词等装饰。

还有,可将幼儿园名称、班标、室标等标志性的图标都做成中英文的,幼儿园大门两侧、大厅、走廊以及各种园内设施上均可悬挂或贴上中英文卡片(3)、英语课以外语言环境的创建:语言只有在交流实践中才能被习得。

在其他学习或活动时间,老师可称呼幼儿的英文名,用英语表达一些英语课上已经学习过的日常用语。

问候、道别、简单的活动要求、礼貌用语等都可以用英语与幼儿互动。

4.科学区5.游戏材料区提供合适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物质条件:(1)适时适量适度提供、调整与补充活动材料1材料的数量是制约幼儿游戏行为的一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当玩具或游戏材料减少时,幼儿的社交行为增多,独自游戏的情况减少,平行游戏增多,但攻击性行为也同时增多;反之.............2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与幼儿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对于年龄小的幼儿,相同种类的玩具或游戏材料要多,以满足幼儿的相互模仿、平行游戏的需要3新异程度:新异陌生的玩具和游戏材料能引起幼儿较多的探索性行为,而无新异的则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4.不同种类或性质也影响幼儿的游戏。

如积木、积塑等引起幼儿的建构活动,娃娃家或医疗玩具引起想象的角色扮演等(2)为幼儿提供多层次、富有创造空间的材料,如非专门性玩具(3)利用废旧物品,不断增换新的活动材料A.搜集废旧材料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材料,如废旧的轮胎、绳索、空桶、果奶瓶、易拉罐、各种包装盒、碎布等,弥补成品材料的不足和资金短缺问题。

如:泡沫、冰棒棍、吸管、一次性餐具、酒瓶、纸箱、塑料油桶、布B.清洗、消毒C.归类D.加工和制作6.美工区(注意点:需足够的光线,如靠窗边,有时需用用水课靠近水源,还要考虑为幼儿提供晾干和展示作品的空间)7.自然区8.科学实验角9.图书角(安静光线较好)四、教室墙饰的创设与利用1.让幼儿成为墙面环境创设的主人“主体性”(举例)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儿童是被排除在外的,这实际上并不利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因为仅仅依靠教师,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环境创设仅由教师一手包办,必定难以避免教师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思考问题,首先教师要着重考虑幼儿的参与因素,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采取幼儿力所能及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幼儿主动、自发地参加到环境创设中来。

一般教师更多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主要考虑“我想怎样布置”,而很少站在幼儿角度去思考该怎样布置,很少考虑该怎样启发、引导幼儿参与创设。

幼儿与环境分离,不能参与环境的创设过程而处于被动状态。

如当再次使用主题资源时,老师首先把现有的主题资源呈现给幼儿,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询问幼儿“ 你还知道哪些?你还会想到些什么?你还能怎样表现它们呢?”从而以新的主题“面貌”形成幼儿新的思维空间,来维持幼儿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其次,通过引导幼儿讨论环境设计的内容,动员幼儿收集相关材料,组织幼儿亲自动手布置,既能锻炼幼儿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自我意识。

因为儿童的学习不仅包括直接的感知,更主要的还是亲自参与的过程。

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意识,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可以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激发想像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也能深深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从而会更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环境,还有孩子们会形成对班级、幼儿园和教师的热爱,以及一定的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

例:如有一位教师组织幼儿谈话活动,起初的主题是环保问题一一乱扔垃圾的问题。

后来,谈话延伸到计划外的新话题一一“北京申奥”,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教师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于是引导幼儿讨论决定在墙壁上制作“奥运主题墙”并制订了计划。

孩子们请爸爸妈妈找相关资料,制作奥运标志、田径场、环形跑道、看台等,画出了各种表情形态的观众和运动员,并进行了设计评比。

这个活动通过幼儿集体构思、游戏、调查、制作和家长参与等过程,使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真正展示和发展了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在墙饰中,我们把孩子们特别关注的事件及时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去关注、去了解。

如中国人的骄傲“我国第一太空人杨利伟”,孩子们特别感兴趣,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从报纸上、杂志上、网上收集了许多有关神州六号的图片、文字新闻、漫画等,活动后喜欢和朋友一起去看看、说说、讲讲。

2.让墙饰随季节更替与节日变换而经常更换“动态性”(举例)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现实中有的环境创设一劳永逸,缺乏变化。

有些幼儿园的园舍大环境一年甚至几年才更换一次布置,班级内部的小环境小、中、大班三年不变也是常事。

环境与幼儿的年龄变化、心理发展不匹配,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失去了环境创设应有的教育意义和影就算完成环境创设的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