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理想课堂

构建理想课堂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读后感张烨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如何使我们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既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地生成,必然成为我们考虑的焦点。

我们云盘小学是一个教学设施比较薄弱、面积比较小的学校,像我们这种市区学校,择校情况比较突出,如果没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实际上我们也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具有深深的忧患意识。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以优化。

读了《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张玉彬老师从教研员的角度不仅为我们诠释了什么事理想的课堂,还带给了我们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了一种内在的需求。

我的感悟:1、课堂是体现教师自我价值,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教师要想超越自我,必须首先从课堂开始。

要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必须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因此要进一步营造氛围,激发自己的内动力,把关注点、研究点、立足点放到课堂上,从情感上实践理想课堂,让追求理想课堂成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2、构建理想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关键是教师的自觉意识和主动精神。

我们教师在实现理想课堂的目标中要重实践,重反思。

3、“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40分钟一节课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都要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

而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讲授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我个人认为仍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

我的决心: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有理想的教师,手中有目标,坚持深入研究,实现到位的整合度及参与度。

有理想的教师,眼中有学生,坚持深情关注,实现到位的亲和度与自由度。

有理想的教师,心中有事业,坚持深度追求,实现到位的练习度与延展度。

读《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有感孙静娅《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一个教研员眼中的理想课堂》一书从理论的层面阐述了有关理想课堂的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认识理想课堂,并着重从实践方面阐述了如何具体打造理想课堂,比如,从创设教学情景、引导自主学习、建立教学民主、张扬学生个性、提问的艺术、赏识的艺术等方面阐述了构建理想课堂等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并遴选了名师运用相应方法构建理想课堂的经典案例,作了精要的点评,以图为一线教师提供理想课堂构建的具体的可借鉴的方法。

确实,如作者所述,课堂中流逝的是时间,显现的却是生命的张力。

这种生命的张力,不是所谓“好学生”的,而是绝大部分,甚至是全体的。

传统的课堂,教师自认为是全知全能者,因此,课堂上老师的教授代替了学生的知与行,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中。

事实告诉我们,课堂上要真正能够凸显孩子们的生命张力,就必须让全体孩子都动起来,全体孩子都能动起来的课堂自然就不会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了。

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寻找适合孩子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如,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孩子们喜欢的情景导入新课:低年级的孩子爱听故事,我们就可以用有趣的小动物或孩子们熟悉的卡通人物,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

中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多结合他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景来引入新课。

如学校今年新选了一批四年级的学生入鼓号队,因此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针对新队员没有服装的问题,让孩子们根据身高来学习分类整理数据,为鼓号队员挑选服装合适的服装。

选择的情景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现实,枯燥的统计教学孩子们也都表现得兴致勃勃。

课堂是学生创造能力、情感欢乐、彰显教学艺术的场所,我们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中孩子们的个性特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一起学习、研讨新知识,并不断鼓励、激励他们,课堂才回真正地还给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理想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不懈的追求——《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读后感姚蓓娜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我们该如何来追求理想的课堂?我想,这样的问题肯定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所思考的。

“课堂是师生的生命际遇空间,是师生思想和情感聚会的场所。

让一切可能得以发生,让无限丰富得以展现,这就是我对理想课堂的企盼。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邬志辉教授在为《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一书题词时如是说。

带着困惑,带着好奇,我打开了此书。

本书作者张玉彬老师从教研员的视角试图为我们诠释什么是理想的课堂,从“理想课堂就是实践创新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情感欢乐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互动有效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彰显教学艺术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课堂”五层面阐述了有关理想课堂的一系列问题,逐章阅读,对理想课堂的理解在深化,书中丰富的案例具体描述了如何打造理想课堂,为我们提供了理想课堂构建的具体、可借鉴的方法。

阅读这样的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想起12日听的市培训中心语文老师来我校上的两堂课,课题同为《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整课内容和授课环节都相似,但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第2位老师课堂上所折射出的魅力深深打动了我,也由此让我记住了她的名字——陶群超。

我不是语文老师,无法深入地剖析这两堂课,但听完那两节课我一直在回想、比较,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应是相通的,所以在此就班门弄斧地结合这两堂课粗浅地谈谈我对理想课堂的看法:一、理想的课堂需要老师情感的融入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理想的课堂师生间应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也需要老师真情实感的流露。

第一位老师课前显然做了精心的准备,每一环节,每一句话肯定经过了几番推敲,也抓住了重点,试图让学生体会文中描写的高尔基父子间的浓浓爱意,但遗憾的是该老师的语速表情都那么“正常”,似乎老师自己游离在了文本之外,那样的状态,又岂能很好引导学生?故整堂课氛围平淡、压抑。

而陶老师,走上讲台,脸上的盈盈笑意已拉进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导课时,和第一位老师差不多的语言,但那丰富的神情、抑扬的语气,让我们对下面充满了期待。

当学生回答精彩时,陶老师眉飞色舞恰当鼓励;当稍有困难时,陶老师俯下身,表示期待;讲到情绪激昂处,陶老师语速增快语调提升,而有时却又很轻很慢……就是在这样的变化中,所有的学生(包括我)被深深吸引了,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文本。

二、理想的课堂需要教育语言的优化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语言即是通往心灵的路,我们的教育离不开语言。

以前曾有同事告诉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要力求简明得体,干净利落,中心突出,切中要害。

”比较这两堂课再次让我感悟教育语言的重要,优秀的教育语言似乎还不止这些。

陶老师的导课和第一位老师一样,复习上节课学习,了解文中讲了“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接着老师问:“通过这两件事,你感觉到了什么?”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师小结道:“是啊,他们彼此爱着对方,真是父子情深!”继而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他们父子间浓浓的爱!”过渡到新授环节。

对比上节课,差不多的开头,但语言简明扼要的多。

新授中,在体会“从哪儿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这一环节,当学生找出文中相应句子后,陶老师继续引导感受,如:“我听出来了,儿子来到爸爸身边后顾不上休息就忙着栽种花草。

他是怎么种的?”学生又找出“一直”一词,师:“他累吗?他需要休息吗?”在得到学生肯定回答后语峰一转:“可是他‘一直’在种!你感受到了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描述的“儿子对父亲的爱”。

接着陶老师又说:“让我们看看,高尔基的儿子当时多大啊?”学生找出文中“不满镢头高”的句子,体会儿子年龄小、个头矮,从而又得出儿子“力气小”,继而学生在齐读中完整感受“年龄小、个头矮、力气小的儿子来到爸爸身边后却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这时,陶老师放下书本,半俯身子急切痛心对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啊?”个人认为,这一问是多么精彩!这一问,让学生置换角色,变身为“儿子”;这一问提炼了本段文字所描述的儿子对父亲的爱;这一问,也问出了老师的情真意切、老师的智慧!整堂课,陶老师精彩到位的教育语言不仅让大家身临其境,而且抓住重点层层启发感悟,放飞了学生的想像,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的灵性,闪烁着智慧的灵光,散发着浓浓的深情,折射出撼人心魄的魔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相信优秀的教育语言定能让课堂更精彩!三、理想的课堂需要老师技能的传授课堂是个特殊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

记得我们美术教研员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这堂课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学到了哪些?”在我们美术课中,我们老师注重适当的示范,解决一些美术技能的重难点。

这次听语文课,让我感觉原来语文老师的示范也是如此重要!如:阅读。

第一位老师在同学们阅读后,强调要读出“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反复读了3遍,每次老师都说“要把思念读的更强烈些”,我听着当时就有“到底该怎么读”的困惑,多么希望老师能范读啊!第二位陶老师,新授中选了一小节范读,我不知该如何评价,但那样的感情,那样的节奏,那样的语气让我感觉到了美好,而这样的感觉,学生也都体会到了。

再让孩子们阅读时,明显感觉到了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最后作业布置的环节也是,同样是让学生以儿子的身份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第一位老师布置好了就下课,而陶老师出示了写信的格式,并简短的巩固了下相关知识。

对于语文,我真是门外汉,关于语文课的学习也已是久远前的回忆,今天假如我是一名学生,陶老师的课起码让我学到了怎样朗读和写信的格式,这样的课让我有收获。

现在的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正苦苦追寻着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到底是怎样的呢?我心中的理想的课堂啊,它应该体现学科课程的特点,可以从教师和学生的一言一行中,体察出师生之间自然的交往,充盈着自由呼吸的空气,充分释放教师的智慧、激情,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理想的课堂,多么美好!理想的课堂,离我多远?为了这样的理想,唯有不断“上下求索”啊!追寻理想的课堂——读《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有感许燕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