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65~67页的例题,67~68页想一想1、2、3、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使学生体验整理信息表示题意的
简洁性,体会整理信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到整理信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2、使学生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够根据整理出的信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快速地寻找到中间问题并解决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验成功的基
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理信息的方法,寻找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课前播放《田忌赛马》的视频
师:你知道孙膑的策略是什么?看来策略就是好方法,那么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策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一、联系经验,感受策略
1.课表对比。

(1)多媒体出示:
你能很快找到周三第三节什么课吗?周五第四节呢?
(2)多媒体出示:
现在你能看出周三第三节什么课?周五第四
节呢?
对呀!在生活中有很多信息是很零乱的,但
是经过整理,零乱的信息就清楚了。

二、解决问题,获得体验
1.激发需求,整理信息。

谈话:有些数学问题,也要进行整理,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这就有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题:
⑴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⑵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选取“小华用去多少元”解决)
⑶那么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那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到呢?那就请你把解决这个问题有关的条件和问题简单明了的整理出来。

2. 反馈交流,突出策略。

反馈:展示交流整理信息的各种形式。

根据学生生成合理安排交流次序,组织学生思考评价。

(1)文字摘录信息:
你认为用这种形式进行整理,可以吗?
(2)列表整理信息:
这些同学用表格的形式来整理信息,可以吗?(注意强调已知问题和条件必须都具备,小明的条件要放在前面,注意对应,另外问题的地方要打上问号)
归纳:有的同学用文字形式来整理信息,有的同学用到了表格。

不管用什么形式,都能使我们理清有关的数量关系。

但是但是你觉得用那种方法更加清晰简洁。

为什么?(板书:列表整理信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你们找到了吗?
3.比较方法,深化策略。

我们也可以省略表格和姓名,用简化的形式来整理信息,为什么要加上箭头?表示对应关系)
3本 18 元
5本()元
4.分析数量关系
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表格?为什么?看样子,列表整理信息既清楚又简单,那么我们就根据列表中的数据来解决问题。

问题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我们可以怎样想?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实际上用了两种不同的策略。

一种是从已知条件想起,想到根据这两个条件能求出什么,另一种是从问题想起,想到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先求出什么。

这两种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理清思路后,就可以列式解答
学生完成列式解答。

5.独立解决,巩固策略。

出示问题情境图,添加问题:“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
谈话:要解决这个问题,又要整理哪些信息,怎样来整理信息,同学们清楚了吗?请你先整理信息,然后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反馈交流。

5、回顾反思,提升思维。

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都与哪个条件有关?
(都要用到买3本要用18元这个条件)
谈话:像这样解决的几个问题都要用到相同的条件时,我们整理信息,也可以将这两个问题信息整合起来。

3本 18 元
5本()元
()本 42 元
如果我们还要求买9本需要多少元,60元可以买多少本,你现在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板书: 9本()元
()本 60元
追问:有什么发现?(每本笔记本的价钱都是相同的;购买笔记本的数量越多,所付的钱数也越多。


下面我们就运用学到的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情境图,字典6本一摞高168毫米,15本这样的字典落在一起高多少毫米?在讲台上出示用板纸包好的一摞字典,告诉学生高504毫米,问有多少本字典?
你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反馈交流。

(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3。

出示情境图,集体读题。

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列表整理信息,你能很快列出算式吗?
指名回答。

说明:同学们,列表整理信息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但如果问题简单,无须动手,就对数量关系比较清楚,那就可以直接列式解答。

但如果信息凌乱,关系比较复杂,那就要认真地进行信息整理,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例如这个问题。

3. “想想做做”2。

仔细观察图中信息,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交流。

[说明:学生解决“想想做做”1中的归总问题比较熟悉,而解决包含问题却有
一定难度,甚至有学生会到图中去数504毫米一摞的字典有多少本。

教师改变信息呈现的方式,迫使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这又一次突破了教材的局限。

“想想做做”3数量关系较为简单,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时信息整理的过程应当是相当简洁的,甚至没有经过形式上的整理,学生就已经将问题正确解答了。

而“想想做做”2却相对较为复杂。

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面对和处理不同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变能力。

]
四、全课总结,反思提升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你认为这个策略对你有用吗?
(列表整理信息能使我清楚地理清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你又是否清楚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地使用这一策略了呢?说说看。

(简单的问题可以在心里整理信息、复杂繁琐的问题要根据问题和条件列表整理、整理的形式要简洁实用,以便提高解题效率。


[说明:通过引领学生反思整理,再次体会策略的价值,体验学习的乐趣。

]
[资料链接]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出了一个谜语,他说世界上有98%的人
答不出来。

题目是这样的:
1、在一条街上,有5座房子,喷了5种颜色。

2、每个房里住着不同国籍的人。

3、每个人喝不同的饮料,抽不同品牌的香烟,养不同的宠物。

问题是:谁养鱼?
【提示】
1、英国人住红色房子;
2、瑞典人养狗;
3、丹麦人喝茶;
4、绿色房子在白色房子左面;
5、绿色房子主人喝咖啡;
6、抽Pall Mall 香烟的人养鸟;
7、黄色房子主人抽Dunhill 香烟;
8、住在中间房子的人喝牛奶;
9、挪威人住第一间房;
10、抽Blends香烟的人住在养猫的人隔壁;
11、养马的人住抽Dunhill 香烟的人隔壁;
12、抽Blue Master的人喝啤酒;
13、德国人抽Prince香烟;
14、挪威人住蓝色房子隔壁;
15、抽Blends香烟的人有一个喝水的邻居。

遇到这样的问题,面对如此之多的提示,你一定会觉得很复杂,甚至会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解决一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此题比较快速的方法就是利用列表,通过假设找出矛盾,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所以答案就是德国人养鱼。

这题中列表能使推理的过程一目了然,既有利于对问题的思考,又简化了文字的叙述,在表格的完成过程中,答案也就浮出水面。

同学们,你是不是体会到列表法的魔力了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