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生态学课件

化学生态学课件


重要的领域,并逐步凸显出了其学科框架、理论体系和实际
意义。在国际上,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日趋成熟,昆虫与植 物的关系研究也渐趋深入和拓宽。化学生态学的一些研究成 果如昆虫性信息素已经进入开发应用阶段。
我国化学生态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化学生态学发展历史较短,起步较晚,研究水平
较低。但目前,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化学生态学的重要性,
蚂蚁是群居生活的,靠一种“化学语言”保持联系。这种
“化学语言”称为激素,它是由蚂蚁某一器官或组织分泌出的一
类化学物质。蚂蚁在觅食时,把激素信息散布在道路上,同伴便
可以顺着激素的气味跟着去觅食,而帮助蚂蚁分辨气味的重要 “工具”,就是那对灵敏的触角。
蚂蚁们总是一边行进,一边从身体内释放外激素,同时 用触角嗅着外激素气味进行活动。 同个巢穴里的蚂蚁,都有着与其它巢穴蚂蚁不一样的外 激素那样的气味物质。同一种类的蚂蚁在路上相遇时,要区
(d)
(e)
(f)
a:柑橘长卷蛾信息素 c:棉铃虫信息素
昆虫分泌信息素器官:
分泌昆虫信息素的器官称为信息分泌腺体。 这些腺体的着生部位、结构与功能随昆虫种类不同而异, 如亚洲玉米螟、棉红铃虫等其信息素腺体均位于第八和第九腹节
的节间夹膜上。野蚕的部位也是如此,但一般情况下收缩在第七
腹节内,到交尾期则显著涨大,腺体的腹面观为一长方形囊状物。
图:雌性鳞翅目昆虫腹末的信息素腺体 (a)家蚕 (b)紫罗兰螺钿蛱蝶(c)具条冬夜蛾
植物间的化学联系
植物可以通过化学物质影响周围的其它植物,这种现象称 为植物他感作用。如胡桃树之所以可以毒害其树冠下的植物, 是由于胡桃醌的缘故。
胡桃树
胡桃树会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羟基胡桃苷,并附着在胡桃
树的叶子上,这种物质不稳定,可水解和氧化成胡桃醌。胡桃 醌对禾本科植物、西红柿、苹果树等植物有毒性,也可抑制真 菌和细菌的生长。但对产生这种化合物的植物则没有毒性。
《化学生态学》 课件
南京林业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1、化学生态学概述
化学生态学的定义: 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是化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
科,是研究生物间的化学联系及其机制,并在实际中加以应
用的一门学科。
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化学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内容: 1)主要是以农药污染、病虫害抗药性和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反 思,开展生物间相互关系的根本原因的探讨; 2)同时在探索病虫害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合理利 用的指导作用和实际贡献。
2)对信息素化学结构、比例、浓度、抑制剂和促进剂与活性之
间关系研究,对了解昆虫化学信息联系的奥秘、揭示种间生殖
隔离的机制、指导田间应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昆虫信息素的组成:主要成分,次要成分,辅助成分等。
昆虫信息素化合物的类型:主要有醇类、酯类、醛类
常见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结构
OH (a) OH (b) OH (c) OH OH O
化学生态学早期的研究,大多关于昆虫性信息素的分离、鉴 定、合成和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技 术已经趋于成熟,并开始进行商业化阶段。在农业、林业和果园 昆虫的预测预报、交配干扰和大量诱捕方面度已经开始应用,而 且效果非常明显。
雌性棉籽象鼻虫用鼻子穿透棉花花蕾,然后在里面产卵,孵出幼虫。 幼虫靠食用花蕾的内部为生,最终导致花蕾枯萎、脱落。等幼虫发 育成甲壳虫后仍然以花蕾和棉核为生。之后,象鼻虫将卵产在棉核 内部,致使其幼虫吞噬掉整个内部,使棉花枯萎死掉。
化学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化学生态学涉及到:进化论、生态学、行为学、毒理学、
分析化学、电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
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技术手段,是学 科交叉与优势互补的典范,是不同领域科学家通力合作的大 舞台。
化学生态学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化学生态学已经成为生态学中非常
4.1 昆虫信息素的概念 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特殊腺体分泌的极微量的化学物质,是昆虫 种内只有同种个体或同种异性个体才能破译的信号物质,是昆虫 内部联系的主要手段。 昆虫种内联系的方式可分为:物理方式(如声、光、波等) 化学方式(化学信息素)
化学方式是主要的手段。
昆虫信息素的分类: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 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 报警信息素(alarm pheromone) 示踪信息素(trace pheromone)
指路的。它死后,同伴看到它身上留着“搬回家去”的纸条,
就不加思索地把它搬回去了。
蚂蚁图片
黄蜂蛰人时为什么会成群结队?——黄蜂告警信息素
黄蜂告警信息素(bee alarm pheromone)——是黄蜂受侵扰时
所释放的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化学物质。
现已知工蜂能释放两种告警信息素。一种是工蜂行螫时,从
其螫针腺中释放出来的,成分比较复杂,已鉴定出来的,有乙酸
特殊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
植物是如何感知伤害的?植物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伤害而做出 不同的反应?受害信息是如何从一个部位传递到另一个部位的?这 些信息物质是什么?
5)转基因植物化学生态学的研究 转基因作物进入大规模种植阶段,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学和安全 性评价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生物技术将远源植物的性状转到另一 个生物体内,对受体的生命活动和其它生物会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 值得研究和探索。
黄蜂窝
植物与动物间的化学联系
植物与动物和昆虫间也有化学联系。 如:i)蒿草的气味可以驱蚊; ii)除虫菊中提取得到的有杀虫活性的化学物质可作为
生物农药;
iii)从尾叶鱼藤根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鱼藤酮, 对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这些都说明植物与动物或昆虫间也有化学联系。
CH2 H H O H MeO OMe O O CH3
息(互相触碰触角),于是它带有信息素的尸体就会被同伴当成
食物搬运回去。 通常情况下,那样的尸体不会被当成食物吃掉,因为除了信息素 以外,每一窝的蚂蚁都有自己特定的识别气味,有相同气味的东 西不会受到攻击,这就是同窝的蚂蚁可以很好协作的基础。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 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
异戊酯、乙酸正丁酯、正丁醇、苯甲酸等20多种化合物,能迅速 传递告警信息,并激起其他工蜂的螫刺反应。不过,这些物质在 蜂群里存在的时间不长,它们一旦消失,“警报”也随之解除。
马蜂图片
另一种是由工蜂上颚腺分泌出来的。当工蜂利用螫针进攻
时,常用上颚咬住敌体,并将一些化学物质留在敌体上,以引 导其他蜜蜂前去攻击。这种化学物质的主要成分是2-庚酮。这 种告警信息素除了标志攻击目标外,还有驱避企图入侵的其他 昆虫等作用。
6)植物他感作用的研究
植物之间通过化学物质相互影响,这种现象叫植物他感作用。
植物的他感作用化合物是如何进入环境并运转到临近植物的?植物
是如何感知其他植物的化学物质的?
Chapter 4 昆虫信息素
概述:
昆虫信息素的发现过程:
雌性昆虫能够吸引雄性昆虫,即使雌虫被移走后,雄虫依然被 吸引到雌虫呆过的地方。
卷叶蛾亚科和小卷叶蛾亚科的雌蛾产生性信息素的器官是一 种具有伸缩性的柱状腺体; 印度谷螟性信息素的腺体则呈折叠状,均位于第八和第九腹 节的节间膜处。 甘蔗黄螟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位于第八和第九腹节的节间膜的 背面,为一折叠状物,通常连同第八腹节嵌入第七腹节内,在显 微镜下观察,其腺体细胞排列紧密。
但在鳞翅目昆虫中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如大袋蛾雌蛾的性信
别对方是不是自己昆虫,彼此通过身体发出的信息素来进行
交流沟通,当蚂蚁找到食物时,会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别的 蚂蚁就会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东西拖回洞里去。
当蚂蚁死掉后,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当有别的蚂蚁路过时, 会被信息素吸引,但是死蚂蚁不会像活的蚂蚁那样跟对方交流信
由此推测:雌性昆虫呆过的地方可能残留有雌虫释放出的某些
气味,被雄虫的触角感觉到。在当时无法鉴定出其中的化学成 分,直到20世纪中叶GC、GC-MS、HPLC等仪器的相继发明 后,才检测和鉴定出蛾子用于性别间通讯的微量化合物,从而 开始了信息素研究的时代。
化学生态学的发展与信息素的研究紧密相连,昆虫信息素的研 究极大地推动了化学生态学的发展。
息素腺体主要位于胸部背板处。
4.2 昆虫信息素的化学:
昆虫性息素的研究历史:
始于20世纪30年代——没有进展;
1959年——第一个昆虫信息素的鉴定,家蚕醇,50万头家蚕雌 蛾; 目前——300多种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结构特征:
1)有着很大的特异性:活性与结构之间、活性与比例之间、活
性与浓度之间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诱捕器架设
飞蛾诱捕器
棉铃虫诱捕器
柑橘害虫诱捕器
诱捕器图片
3)植物与昆虫关系的研究 植物和昆虫的关系研究已成为化学生态学中的热点之一,因为 农林和园艺作物存在诸多昆虫危害,对这些昆虫的治理,单纯依靠
化学防治会造成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必须考虑利用自然控制的因
素,包括利用植物本身的抗性,也就是植物和昆虫的协同进化问题。 4)植物诱导抗性的研究 植物受害后会增强“免疫力”,表现为受害部位合成防御化学 物质,或从别的部位转运现有的化学物质到受害部位,有时还释放
化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1)化学感受机制的研究
生物间的化学通讯联系,离不开对化学信息的接受、传递、 加工和行为输出,这些过程,就是生物的化学感受机制。 人们一方面研究感受器官(如昆虫的触角)的形态和功能, 另一方面研究信号的传递过程及其机制。但这些研究多是关于神 经生物学的内容。
2)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国家自然基金委明确支持化学生态学的研究,中国生态学会 专门成立了化学生态学委员会,在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 也纷纷开展了化学生态学的研究,也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 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