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且是高级能力,不是普通的能力。
作为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活,更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做一个阳光向上的人。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
而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途径。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呢?现在提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
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音乐课毫无生机,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本身是自由的、没有束缚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善于表现自己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今的教育不再是过去了,不再是教师应式的教,学生死板的学,而是把教育变的更为艺术,把学生的学变的更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的学,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课堂中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表现自己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以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同时把课堂教学变的灵活多样,把教学阵地交给学生,教师只做一名“指挥官”,去引导、点播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变成“复读机”,一尘不变的跟着老师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从点滴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
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总之,这些“素养”是需要教师一点一滴培养的,而对学生来说确是受益终生的,为将来具有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归根到底音乐文化包罗万象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多学习、多看书,提升的自己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成就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