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2007-2008年第一学期)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应 用 统 计 学+实践
课程编号: ST3102
课程性质: 本科生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
总学时:32
总学分:2
2.任课教师
姓名:胡平
电话:82665098
电子邮件:helenhu@
办公地点:管理大楼607
办公时间:通过EMAIL或预约
课程网站:
3.课程简介
统计学是研究不确定性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统计方法的应用,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在经济和工商企业的管理等方面的一般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高级统计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打基础。

4.学习目标及内容
课程学习总目标
性质:统计学是研究不确定性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在经济和工商企业的管理等方面的一般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高级统计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打基础。

任务:重点掌握应用统计学在经济和工商企业的管理等方面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重点掌握SPSS统计分析软件包或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各章学习目标及内容
(1) 第一章 课程介绍,导言
a)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学生要能够:
i.了解统计学的发展
ii.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iii.解释在管理和社会经济中统计分析的实际意义
iv.描述课程的构成和重点
v.将前修课程的内容应用在本课程中
b)内容
i.第一节统计学的发展
ii.第二节 统计分析方法的步骤
iii.第三节 统计数据的分类和来源、调查方法、组织形式
iv.第四节 统计数据的基本描述
v.第五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第二章统计学中的有关指标和抽样推断
a)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学生要能够:
i.识记、理解和解释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统计指数
ii.了解常用的统计指数
iii.描述统计指数的一般编制步骤
iv.了解抽样推断的意义、特点和基本概念
v.掌握抽样误差的概念、计算
vi.了解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方法
vii.理解抽样方案设计的原则及确定样本量
b)内容
i.第一节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
z平均指标:位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z标志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标准差
标志变异系数、偏度、标准化
ii.第二节统计指数
z概念、作用和分类
z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z指数因素分析——体系、因素分析法
z常见的统计指数
iii.第三节抽样推断
z概述——意义、特点、基本概念、
z抽样方法、组织形式
z抽样误差——概念、计算
z抽样估计——优良标准、方法
z抽样方案设计——原则及确定样本量
(3) 第三章 统计假设检验
a) 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学生要能够: i. 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
ii. 掌握参数检验的方法,特别是正态总体参数检验 iii. 了解非参数检验的方法
iv. 解释两类错误和不同的情况下适用的检验方法
b) 内容
i. 第一节 概述——基本任务、分类
ii. 第二节 检验法则、两类错误、检验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iii. 第三节 参数检验
z 正态总体参数检验:u-检验、t-检验、检验、F-检验
2χz 非正态总体参数检验: iv.
第四节 非参数检验
z 皮尔逊拟合检验、魏氏检验、麦氏检验

(4) 第四章 方差分析
a) 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学生要能够: i. 了解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 ii. 理解方差分析的一般步骤
iii. 描述和计算检验统计量和假设检验的拒绝域 iv. 解释方差分析表
b) 内容
i. 第一节 定义及其基本原理 ii.
第二节 单因素方差分析 z 数学模型 z 确立假设 z 统计分析
z 检验统计量及分布 z 假设检验的拒绝域 z 方差分析表
iii. 第三节 双因素方差分析
z 双因素等重复试验(有交互作用) z 双因素不等重复试验
(5) 第五章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a) 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学生要能够: i. 识记线性回归模型 ii. 了解最小二乘估计方法 iii. 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
iv.判断回归的好坏
v.理解多元回归中变量间的影响
vi.应用回归模型预测分析
b)内容
i.第一节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概述
ii.第二节简单回归分析
z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z最小二乘估计
z误差和标准差
z相关分析
z回归分析的假设检验
z回归的好坏标准
z区间估计
z预测与控制
iii.第三节多元回归分析
z与回归模型有关的预备知识
z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z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z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
z多元回归分析的假设检验
z预测
(6) 第六章时间序列分析
a)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学生要能够:
i.描述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
ii.理解和解释趋势、季节、循环变动
iii.应用本章的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时间序列数据
iv.了解非线性趋势的变化分析方法
b)内容
i.第一节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
z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z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z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ii.第二节趋势变动分析
z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与模型
z线性趋势:移动平均法、直线趋势方程拟合法
z非线性趋势
iii.第三节季节变动分析
z原始资料平均法
z趋势剔除法
z季节变动的调整
z使用季节调整方法进行预测
iv. 第四节 循环变动分析
z循环变动及其测定目的
z循环变动的测定方法
5.教材及参考资料
5.1教材
z贾俊平等,《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z使用软件:SPSS 11.5 或Excel
参考资料
5.1.1主要参考资料
z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z游士兵、余艳琴,《统计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5.1.2其它参考资料
z吴明隆,《SPSS 统计应用实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

z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

z其他统计教材或SPSS软件的参考书,EXCEL软件及参考书。

6. 课程形式及要求
6.1 课程形式
讲课、上机练习、课后练习和期末考试等形式组成。

6.2 课程要求
6.1.1一般要求:要求参加所有环节,注重平时考核及课程过程的参
与,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应用。

6.1.2课程学术规范:作业及研究报告要求不能违反基本的学术道德
规范,引用必须注明出处,不能抄袭,不能直接下载同学或他人
的报告,如果发现视为作弊,不给课程成绩。

7. 考核及评分
7.1 成绩构成
z出席 5%
z习题 10%
z上机实验 10%
z期末考核 75%
课程考试成绩 100%
7.2作业
独立完成由教师给出统计课练习题,并按时交作业。

7.3 上机实验
按实验大纲要求,每个学生在机房学习统计软件的使用,掌握基本分析操作。

7.4 期末考试
重点考察基本概念、判断不同使用条件下的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分析问题和解释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

7.5 成绩格式
学生成绩由各教学环节部分的百分制得分按总成绩构成的比例转换后的得分之和。

8. 教学计划日历
周次 日期 内容 阅读材料、作业
1 8.27 课程介绍,导言对应章节
1 8.30 研究方法和一般统计描述对应章节
2 9.
3 参数的估计和检验对应章节习题一
2 9.6 参数的估计和检验对应章节习题二
3 9.10 假设检验
3 9.13 假设检验对应章节习题三
4 9.17 方差分析
4 9.20 方差分析对应章节习题四
5 9.24 相关分析和一元回归分析
5 9.27 多元回归分析
5 9. 29 多元回归分析
6 10.1-
7 国庆节放假
7 10.8 多元回归分析对应章节习题五
7 10.11 时间序列分析
8 10.15 时间序列分析
8 10.18 实际案例分析
待定 期末考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