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专业简介学科:理学门类:统计学类专业名称:统计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生物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对于理学学士,应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对于经济学学士,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具有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如经济统计方向可选择社会调查方法、经济与社会统计等)。
实践教学:包括学年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原专业名:统计学、统计与概率(部分)。
就业数据综合介绍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对各种类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的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各种体系的日益庞大、复杂、精密,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统计学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大。
统计学曾被评为20世纪给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的二十项新技术之一,它的应用遍及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是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深层次、高层次管理的重要工具。
例如,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气象、水文以及地震预报的研究;在研制新产品时,利用统计学的知识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以寻求最佳的生产方案;在自动控制中给出数学模型以便通过计算机控制工业生产等。
另外,统计方法的应用一般不需要增加投资、添置设备,只需很小的成本。
正因为应用广、成本低的特点,统计学近年的发展越来越快,各个部门和企业对统计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不过上面所说的都只是理工科方面应用的“理学统计学”。
在社会科学方面,也出现了人口统计学、心理统计学等统计学的分支学科。
但统计学最为重要的还是在经济方面的应用,可以说是经济研究中最为客观、最为重要的工具。
金融、证券、保险等会经常用到统计学的知识。
例如在证券投资中对于一个股票的分析,就需要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股票的历史数据;又如在保险业中的精算师,就要具备非常深厚的统计学功底。
由目前的社会情况看,将来统计学人才的培养,将会由原来的“理学统计学人才”向“经济类统计学人才”发展。
统计学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所学的很多课程是以数学为基础。
特别是“理学统计学”,数学课程可以说是主要课程,纯理论学习不少;即使是“经济统计学”,相对于其他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难度也很大,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很高。
在高中的学习中,对数学有很强烈的兴趣,并有很好潜质的考生,适合于选择统计学专业作为自己大学报考的专业。
统计学里将会有很多诸如古典概率之类引起你兴趣的东西。
另一方面,由于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以往的学生不太愿意报考统计学专业。
但随着经济统计学的出现,统计学的毕业生将会有很好的收入。
实践也证明,很多的金融部门和单位,对统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些热门的经济学专业。
所以,如果只是因为担心出路而不选统计学的考生,大可以摒弃原来的观点,这方面的顾虑可以完全消除。
统计学应用性强,本身虽然只是一种工具,一件武器,但是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
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统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往往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与数学类专业毕业生一样,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并且自学能力突出。
这些能力对于事业的成功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毕业生的去向有政府统计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信息咨询公司等。
虽然专业的应用性很强,但学习中,还是以理论学习为主,正因如此,在很多院校,本专业继续深造的机会很多,如攻读研究生,将来在工作中会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国外一些院校的统计专业,也非常愿意接收国内一些有名的统计专业中优秀的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深造的机会。
专业教育发展史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社会和自然的方法论科学,它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
其专业产生的时间是1890年,英国牛津大学首先设立了该专业。
随后,英国剑桥、美国哈佛等大学也相继设立了统计学专业。
著名人士有德国大学教授克尼斯、恩格尔、梅尔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弗拉斯卡姆波,弗拉斯卡姆波吸收了英国数理统计学派的通用方法论,把自然领域中的方法也应用于社会现象。
现代的统计学专业是在随机抽样基础上建立的数理推断统计学,各国也是这样。
美国的统计学家瓦尔德将统计学中的估计和假设理论予以归纳,创立了“决策理论”;美国的威尔克斯、英国的威沙特,也是现代统计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在1957年提出实际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拓宽了统计学的范围。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统计学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作为它的理论指导,其学术渊源来自于古典统计学和凯特勒确定的近代统计学,莫斯科大学教授丘普洛夫首先承认它。
我国相对来说,统计学的研究起步较晚。
建国前,各大高校并没有统计学专业,直到建国后,在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创立了统计学系,并招收了第一批本专业的学生,但由于当时缺乏资金和教师,招收的人并不多。
随后,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已合并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相继设立了统计学专业,为统计学专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文革期间,由于政治思潮的影响,全国各高校陆续被停止招生,统计学专业也不例外,那个时期基本上没有招生。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各方面的建设都逐渐步入正轨,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种统计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本年12月国家统计局在四川峨眉召开“全国统计教学,科研规划座谈会。
”带动了统计专业的大发展。
全国许多院校陆续设立统计学专业,有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并开始扩招学员。
同时,各地教委也增设了中专、夜大,来培训统计人才。
不少统计学家认为,统计学正面临着一个新的突破时期,或者说,导致了一个需要改革的时期,主张统计学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推倒围墙”重视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渗透,主张在统计教育上实行这种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各高等院校相继扩大招生,吸引了一批致力于统计学专业研究和开发的优秀教育者们,为统计学的发展共同努力。
到目前为止,统计学专业又设立了硕士研究生,其学历层次有硕士、学士和专科,每年招生量不断扩大。
现在,中国的经济将和世界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计提供更多的统计方法,社会科学本身不断地向细分化与定量化发展,也要求统计能提供更有效的调查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这样一来,社会对统计人才的要求就更多了,这种社会需求,促使统计学专业的教育发展已迫在眉捷。
而且,由于国际化的产生,中国的统计学专业也要和国际接轨,以便于更好地为宏观和微观主体服务。
就以上而言,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将会有三种。
第一、本专业要改进和完善国民经济的换算体系,逐步与联合国SNA接轨。
随着数学的发展,本专业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数学方法。
本专业的新分支或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边缘学科将形成,新分支如抽样理论,非参数统计,多变量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边缘学科如经济计量学,工程统计学,天文统计学等等。
今后尤其要借助电子计算机,促使本专业的教学逐步完善。
第二、本专业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官方统计与国际接轨教育,首先是统计标准体系的接轨,其次是统计调查方法的国际化,再次是调查表设计的国际化,统计指标计算方法的国际化,再次是统计信息发布的国际化,最后是严格遵循为调查者保密的原则。
第三、本专业要着力于改进有关统计指标体系的教学。
包括清理现行统计指标体系,规范统计指标的名称、定义、口径及计算方法,使之尽量与国际通用标准一致。
计算一些派生指标,以反映我国经济,特别是服务业的现状。
进一步加强“三资”统计,了解外资进入我国的情况,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中国经济发展的对外合作度明显增大,风险也随之增加,各个贸易、外资独资、合资伙伴出现得越多,风险就会越大,因而,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将加大力培养人才,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国民经济运作的安全预警监测系统,以保障国家的安全。
就业状况及趋势本专业是研究现象总体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这种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因而,就业范围很单一,或者到国家政府的各级统计局工作,或者到各高校的统计系做教师。
虽然统计专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很迅速,包括的内容也很繁杂,但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却不太理想,人才需求情况是“供大于求”,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人口数量、土地数量、财富、国民生产总值、军事等方面的统计工作。
目前国家由于人才的增长率较高,已经打破了以往的“统一分配”,而改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统计学专业也是一样,这种比较灵活的就业政策,给了大学生选择的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志趣,自主地择业。
但这也有一个弊端,就是有人要失业。
因而也无形中增加了择业的竞争压力。
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社会需求量接近于饱和状态。
近年来本专业工作领域内有影响的人物也不少,像付成敏,成功地应用统计专业知识为中国的统计工作进行了高效和精确的统计。
像姚飞,李智等等一批统计工作者们都在这一工作领域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达到与世界的先进国家同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