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调研报告2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调研报告2

体育馆景观改造策划
首先对体育馆进行实地调研
一:调研地点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体育馆
二:调研时间
2012年3月2号
三:调研内容
(1):体育馆的地理位置,比
例尺度及对于校园文化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2):体育馆周围景观与建筑物之间及周边建筑之间的和谐性。

(3):场地状况人群活动以及交通流线。

(4):场地的缺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体育馆地理位子,比例尺度及对于校
园文化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体育馆位于校园的东南角,在它的
正东面是浦江综合楼也是学校的大门
正入口,正北面是浦江食堂和宿舍楼,
东北方向是篮球场垒球场和图书馆,是
我们校园对外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我
们学校体育教育文化中心。

主馆周边还建有综合馆和游泳馆,
其中综合馆不仅作为羽毛球健美操等教育基地而且还是学校文化传播的地方;而我们学校的游泳馆又是对外开放的,在江浦地区也是设备最为齐全,面积最大的游泳馆。

整个体育馆占地面积大约3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高度大概在二十米
左右,学校唯一可以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
比如上学期的“校长杯乒乓球赛”“谢娜个
人演唱会”等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对于学
校来讲,这里是文化传播的场所展示工大
魅力的地方,所以体育馆的重要性是举足
轻重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个经过这里的人们记住他,感叹他。

2.体育馆周围景观与建筑物之间及周边建筑之间和谐性。

作为学校标志性的建筑,必须要
有识别性和标识,而我们体育馆的标识
就是树立在广场上的“体育馆”竖式标
牌,从整体建筑上看,这个标牌显然小
了点,并且字的颜色与背景相似,很难分清。

从功能角度出发,体育馆主入口在平时基本是工作人员和学校的老师领导进出,所以平时人流量并不是很大,但是有活动的时候就很难说
了,比如去年的“校长杯乒乓球赛”那几天广场上到处都停的车,交通很不流畅。

我认为完全可以将停车位独立出来。

作为人群集中的场所,消防通道一定要流畅和有识别性。

对于体育馆的一部分综合
馆来讲,其功能与主体育馆是互补
的,所以从功能上讲两馆的前广场
的功能也该是相互渗透相互交流
的,而不是分割单独存在的,单独
从交通的角度来讲也是不方便的。

而作为主体建筑周边的视觉污点比如河对面的几个车棚和综合馆后面的食堂后勤场地就没必要出现在视觉周围,完全可以利用常绿的乔木灌木将其遮挡,以此增加绿化面积来衬托主体建筑。

3.场地状况人群活动以及交通流线。

如图所述三个主干道进入体育馆,交通十分便利。

如图所示学生人流主要是去综合馆上课的人群,其下课期间主干道的人群密度很大,广场上同样散布很多人群。

红色区域为人流集中区目前从场地状况上看,江浦校区属于山地,丘陵为主,而从整个南京气候状况来看,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所以对于山地来讲就要考虑滑坡或泥石流对交通带来不便的影响。

4.场地的缺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想从下面六个方面出发:
①两个广场功能交通的整合。

②建筑,河道的边缘的处理(安全性)。

③台阶坡道的处理。

④停车位的布置。

⑤视觉污点的处理。

⑥节点,小品,小环境的增加。

河岸的绿化安全与视觉污点进行处
理改造设计。

将综合馆的广场与主馆的广场进行
整合,使功能交流更加方便,交通更
加流畅
适当的在广场上添加小品建筑,只会增加场地的活力。

四.针对调研的结果给出自己的思考
从目前江浦的用地状况来看,建筑本身,山体,水系基本达到最大化,想扩展用地面积来满足功能需求是不太现实的,只有将原来的功能分区进行整合完善,比如将体育馆前广场停车的功能转移到浦江综合楼东侧,将原有的停车场的面积扩大,在不影响交通功能与人行步道的情况下。

作为一个人群集中的场所,必须考虑到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的功能,在体育馆周围公共绿地的面积并不是很多,欣赏价值与游玩价值也并不高,这点也是在接下来的设计当中重点考虑的。

在建筑边缘,河流道路两侧的处理上稍微
有点草率,在安全方面也不太到位。

在整个体育馆周边没有出现雕塑小品,小气候区域之类的,使得整个广场缺少适当的生机与活力。

像国外就比较注重这方面的人文风情。

五.如何解决(设计意向)
概念
本次体育馆周边环境规划主要将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整改,充分发挥植物的功能,力求给学生游人一个舒适的环境。

不仅在基础设施还是园林造景都采取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原则,强调以自然为主,景观的生态功能。

强调“动”的概念,流动性,生动性,赋予运动感。

原则
①人性化原则:使周围环境最大面积的给予绿化,让人们接触自然感受自然。

②文化特色原则: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让人们有一种归宿感,在此次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的自然式以及地方特色的景观效果。

③简洁即美原则:在人群较多的场所进行大手笔的设计,结合西方后现代的简练,既具传统底蕴,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需求。

改造初步想法
第一对体育馆周边的进出口进行改变,对学生人流多的路口进行扩展,使交通更加方便,实与虚高与低的结合,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

第二丰富广场的层次感,植物,水体,小品的结合。

第三,利用植物造景来美化环境,同时也发扬地方特色植物的栽培,在选取上可以增加一些彩叶植物,以丰富植物的季相变化,如黄栌,五角枫等,同时利用乔木与地被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