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学教学课件

家庭教育学教学课件


• 缺点:
教育思想容易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教育态度、管理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
方法,很可能出现差错或矛盾。
3.残破型家庭
• 残破型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等造成的父 母不双全的家庭。 • 缺点:1)父母往往出现变态心理,情绪不大 正常,生活有困难,无力管教子女;2)往往 过分娇惯溺爱、放任迁就,不管不教。3)子 女易形成孤僻、胆怯、冷漠或冒险、野蛮等心 理。 • 优点:子女往往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忍辱负重, 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比较强。
• 优点:家长威信高,成员之间关系比较协调, 父母与子女接触机会多,直接交往多,教育思 想容易统一,步调容易达成一致。因而,父母 对子女施教比较顺利,一般不受外界干扰,父 母对子女身心发展也特别关心,有教育的自觉 性和迫切感。 • 缺点:城镇核心家庭,父母多为双职工,父母 与孩子接触的时间相对有限,也难以全面了解 孩子的情况,有时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特别 是寒暑假,有后顾之忧。
4.重建的完全型家庭(联合家庭)
• 特点:子女与继父或继母之间没有血缘 关系。
• 缺点:1)一开始往往关系不太好,教育 工作有一定的难度;2)继父或继母往往 采取前就放任的态度;3)个别继父母讨 厌、歧视前妻或前夫的子女。
(二)家庭经济生活状况
1.家庭经济收入多少和生活水平高低对家教的影响
(1)家庭极端贫困,经济水准在温饱以下,就不能为 其子女提供正常或必要的学习条件,将严重影响子 女的教育和发展。 (2)超过满足其子女正常学习需求的家庭经济条件在 任何幅度上的增长额,对于子女的学习和教育而言, 就不再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过于优裕 的家境条件,可能反而容易养成子女养尊处优的品 性,成为影响他们学习的不利因素。
• 美国鲍维尔等三位学者在1967年的观察 报告中有这样一则实例,13个3岁到11岁 的儿童都长得矮小,人们认为是患了激 素不足的疾病。经过调查他们的家庭成 员的关系后,才发现这些孩子发育不良 是由于不正常的家庭关系造成精神情绪 上的障碍所致。13个孩子中6个父母离婚 或分居;2个父母在婚姻上闹纠纷,还有 5个父母关系不和,行为不端。
注意事项:
• 父母对子女的爱必须是真诚
的,不能弄虚作假。
(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影响机制: 1.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潜 力,在适当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 都有可能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2.家长对子女的较高的期望,通过子女的 知觉和投射两种心理机制,使他们不知 不觉地受到良好的激励。
注意事项:
(二)家长的文化素养
影响机制: 1.家长的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的理 想、情操、道德水平、思想境界、教育能力以 及教育方式的运用。 2.家长的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处理 家庭关系的能力、家庭的生活方式、家长的职 业、家庭的经济收入等,从而决定子女处于什 么样的家庭生活环境中。
• 注意事项: 1.家长的文化素养与家长受教育程度有密 切关系,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 2.家长文化素养高只是子女获得发展的外 因,要发挥积极作用,还需要家长具有 较好的思想品德和较强的教育能力。
(1)家长管理家庭经济生活要有计划性。 (2)要让子女参与家庭经济管理。
(3)合理分配家庭经济收入。
(4)采取合理的家庭经济支配方式。
(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指的是家庭里成 年人之间的关系 。 •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决定了家庭 生活的气氛、秩序和稳定程度,这些对 所有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对子女影响更大。 •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好不好,关系到子 女能不能得到安全、平静、温暖和幸福。
2.家庭经济来源对子女的影响 家庭经济来源,是指家庭经济收入是由谁 来提供的。 注意事项:可能会导致子女歧视、虐待没 有经济收入或收入较少的家长,不服从 其管教,养成子女“势利眼”的庸俗习 气。 正确态度:家长应共同承担对子女的教育 工作,相互维护威信,形成一个教育的 集体。
3.家庭经济支配对子女教发泄到 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内脏功能发育障碍, 造成孩子发育异常矮小。
• 据了解,家庭成员口角频繁,风波不断, 孩子就会吃不香,睡不安,增加患病的 可能,国外一家医院对500名肠胃病人调 查发现,因情绪不好而患病的占74%。另 外,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可以造成孩 子任性,固执,孤僻等不良性格。
第二节

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
家长自身的素质


家长对子女的态度
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的社会背景

家长自身的素质
(一)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
影响机制:
1.它决定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方向;
2.它决定家长给子女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并以 自己为榜样引导子女坚持什么样的生活道路,做 一个什么样的人。 3.它还决定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有没有威信,能不能 掌握子女教育的主动权。
一般来讲,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高,对 子女的激励越大。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并不是绝对的越高越 好,必须适当。

家庭生活环境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诸分子(即家庭成员) 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 1.核心家庭:父母齐全,有一个或几个孩 子组成的家庭。 特点:人口数量少,成员层次少,成员之 间关系密切,家庭内聚力较大。
2.主干家庭
• 主干家庭:是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人构 成的家庭。
• 特点:层次多,人口数量多,规模较大。
• 优点:1)祖父母可以协助父母照顾、管理、 教育第三代,且老年人更有经验,也更耐心、 细致,能体察孩子的心情,教育工作会更深入、 细致;2)孩子容易从父母身上学到关心、照 顾老人的好品质;3)人口多,人际关系复杂, 有利于锻炼孩子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培养孩 子社会化的意识,培养孩子适应复杂社会生活 的能力。
3.家长文化素养高不是子女获得发展的唯 一的、决定性的条件。

家长对子女的态度
(一)家长对子女热爱、关心的程度和方式 影响机制:
1.受到父母真诚关心的子女,从感情上愿意接受 父母的教诲,即或是批评也听得进去。父母的 爱成为子女前进的动力。 2.家长真正关心、爱护、照顾子女,就会满足他 们的物质需要,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注意他 们的身体保健,关心他们的思想、情绪的动向, 加强对他们学习的督促、指导,从而有力地促 进孩子各方面的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