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VS旧媒体
2006年8月中旬,“haofeng”使用手机拍摄了台风“桑美”袭击自己家乡的场面,并通过网络上传到中国播客网上,把第一手现场视频用最快的时间展示给了关心该事件的人。
广东的“霏霏”今年8岁,自2006年8月起,她坚持把自己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视频上传到中国播客网上,内容包括演出、外出游玩,甚至外婆临终前的视频也上传到网上——她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录并展示自己的生活历史。
北京的“唉呦V”自2006年3月份开始在中国播客网上安家落户,并几乎每天上传一个做菜的视频,截至8月20日,累计上传视频155个,被上万人所观看。
2006年8月初,中国播客网的麦蒂ROCKETS通过在自己的卡丁车教学视频上放置广告,获得了来自于中国播客网的第一笔广告收入。
对于这些用户来说,他们只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而已,然而,从市场角度来说,他们却是这场新媒体运动的主角。
目前,在中国有上百万人开始自己制作视频并在互联网上通过播客的方式进行共享。
如果说文字形式的博客拉开了新媒体的序幕,那么语音和视频形式的播客则全面带领着新媒体向传统媒体形式发出冲击和挑战。
针对新媒体,国内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定义方式。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也同时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后者是他们的本质区别,这也是传统媒体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变成为新媒体的原因。
在表现形式上,新媒体更多的依赖于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也就是指大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甚至受益者。
分众是媒体的一种全新型形式,但是分众也只是增加了更多的信息终端而已,是一种媒体的量变——还不属于新媒体。
新媒体的形成孕育在web 2.0中,web 2.0网站的兴起以及他们对于用户参与和创造的推崇,使得草根阶层也积极参与到媒体中来,彻底改变了媒体固有的“中心”形式。
美国公共电视公司在一篇文章中对新旧媒体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分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新旧媒体的思维方式在以下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旧媒体以信息的整理、过滤以及经济利益为核心,而新媒体则更注重于大服务大众,提高用户体验。
旧媒体依靠专业的编辑进行内容制作和筛选,由他们确定大众应该知道什么,而新媒体则将话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大众,由大众进行信息的整理,并由大众决定他们接收什么样的信息;
旧媒体要求大众按照他们的时间表来获取信息,新媒体则允许用户随时获取感兴趣的内
容。
大众为旧媒体创造广告价值,可自己一无所获,而在新媒体中,大众也可以获得广告或者内容收益
传统媒体自办网站,4大门户网站,楼宇视频的媒体形式,由于在形式上或者思维上尚无法彻底转变,仍属于旧媒体行列。
在盈利模式上,新旧媒体有共同的形式,即广告和内容提供。
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汇聚草根阶层的“长尾”力量,从而可以形成超越任何一个旧媒体的传播力量;新媒体通过参与者个体的主动传播,以人际圈的方式进行扩散,具有一定的按人际圈分众特点。
从这两方面看,新媒体的广告盈利能力强于旧媒体。
在内容提供上,旧媒体更容易创造出精品内容,而新媒体则包罗万象、数量庞大。
二者各有千秋。
随着大众审美口味的多样化,新媒体的内容将在内容市场份额上逐渐增加。
新媒体的弱点在于信息量大,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于新媒体来说,如何管理和存储这些海量信息,并让用户从信息库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都是比较大的挑战。
从Blog以及播客的迅速发展来看,新媒体由于给与大众更多的权力和自由,其发展势头迅猛。
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得“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门槛不断降低,且更加及时,3G业务成熟之时,也应是新媒体壮大之日。
当然,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并破除媒体上的垄断因素,让新型媒体公司在市场中可以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