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①新媒体(网络媒体)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网民到2010年,预计绝对数字将达到全球第一(当然相对数字还是小)。
②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存在的关系。
近年来,受网络冲击最大的是电视。
当然,电视的娱乐功能,服务功能不全受网络影响。
我这儿有5月10日美国一家公司的调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电视了,20%少看杂志了,9%少听广播了,11%少看报纸了。
电视观众的减少量最多。
但是,我认为任何媒体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网络媒体会替代传统媒体”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报纸、广播、电视,三者能和平共处,现在也会是这样。
以前电视刚出现后,有人预言它会替代广播,事实是和平共处。
各种媒体有它的优势,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报纸不要任何电子设备就能阅读;广播,可以边干其他事边接收。
受众在选择媒体上不存在排他性、应有多种选择。
以后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新媒体还可以刺激传统媒体的发展,相互融合,出现网络广播、网上视频等。
一个新媒体要超越一个传统媒体,成为一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至少要经过一代人。
2250万,这是中国的网民数。
这样一个相对比例很小的数字,完全能说明:今天在中国,互联网对传统媒体远不足以构成冲击。
说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差异:①市场的差异。
传统媒体目前是国家垄断性的,要有“准运证”。
垄断带有保护性,能赚钱,能带来高利润。
而互联网却是没有垄断保护的,互联网一产生,它就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②受众的区别。
传统媒体是“主导受众型”,而网络媒体是“受众主导型”的。
在网络媒体那里,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
③管理的不同。
传统媒体发展至今已经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机制和结构。
编辑至上,轻视市场。
而网络媒体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
网站的老大是总经理而不是总编。
对技术的重视也有区别。
在网站决策层中技术人员的份量重,而传统媒体则不然。
④内容的不同。
传统媒体分级管理,网络媒体的编辑职权相对大于传统媒体的编辑。
记者—编辑—总编辑,这样一种“三审制”,没办法在网站上实行。
总编把关的模式很难在网站实现,一天滚动发2000条新闻,你总编辑一个人哪里看得过来。
所以网站编辑的职权大,也要求他有更强的把关意识。
⑤时效的不同。
传统媒体有明确的发布时效、时段。
定时定量。
这种传播时效,决定了受众的关注也有了时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关注。
而网络媒体24小时在滚动,每天必须N 次关注,才不会漏掉重要新闻。
滚动新闻这种形式,对于习惯了每天一次性关注的受众来说,很可能会漏掉重要新闻。
⑥版面不同。
报纸有版面的规律,报纸版面的轻重、主次,标题的处理、版面区域的安排,在网站上不存在。
网络媒体是以时间流分配信息的。
没有平面布局的概念。
网络媒体还没有形成像报纸一样成熟的版面语言。
⑦写作的不同。
网络新闻文稿关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
一弄就几千字的新闻稿,在网上是行不通的。
网络标题的制作是大白话,直接了当,突出重点。
什么标题的对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没人看的。
⑧采访。
网络媒体基本是编辑为主,少量的采访新闻,少量的原创。
而传统媒体是以自采为主。
一个特派记者,花多少多少费用写回来的稿子,如果到网上一发,全给人抄走了。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第一点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所面对的广告对象来分析:电视,广播这两类传统媒体,其某一时段节目或某一栏目可能是针对特定消费者的,但就整个媒体而言,其对象几乎是全民性的,包括了各个年龄,各个文化水平,各个收入标准,各个生活层次的消费者。
报纸的传播范围比较明确,既有国际性的,又有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业性的,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发行区域,即不同种类的报纸的覆盖范围各有不同,报纸之间有了不同的区域划分,另外在同类的报纸中,不同的内容和读者定位也使得各个媒体具备了不同的品牌形象,这为广告主选择不同的报纸作为广告投放对象提供了方便。
网络现在已经成为名正言顺的第四媒体,由于其对操作者物质设备的要求,其对操作者文化水平的要求,其对操作者经济收入的要求,天然的对广大消费者做了第一层次的市场细分,从全体消费者中分离出了"网民"这一具有某些共同特质的消费者群。
对于户外媒体而言,因为其本身就是广告,在具体投放的时候,可根据不同的广告目标,选择不同的方式,如果目标是要树立或加强品牌形象那么在特定的城市内,户外广告往往选择人流众多、视野开阔、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商业区域或区域游览投放户外广告,在这种户外投放过程中,往往针对泛目标人群;如果目标仅在于短期内销售的提升,那么就可以选择在公车、候车亭、加油站、医院、药店、健身房甚至定位准确的一系列餐饮场所投放户外广告等,这些地方的特点是具有数量众多、定义明确的目标受众,具有产生良好的广告效果的基础。
对于楼宇电视、电梯广告等社区媒体而言,作为市场细分化了的住宅生活小区住户在很多方面的消费特征都有共性,如:收入状况(楼盘售价决定)教育水平、消费特征(和小区开发商倡导的文化品位,名人入住的领导效应有关)。
因而社区媒体在有效到达和针对目标人群方面是最优的。
综上所述,在第一轮的比拼中,传统媒体除了报纸之外在覆盖的广度方面几乎可以达到全民性,但是在针对广告主的目标消费者传播方面输于新媒体几年以来,许多传统媒体都在不断探讨如何进步才能有效躲避新媒体的轮番攻击。
已有不少传言称,传统媒体终要被新媒体取代。
这种言论令传统媒体惶惶,而实际上呢,二者均有自身独到的地方,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发展。
提到新媒体,大家都会说到互联网?那么我们就以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代表。
与其相比,传统媒体似乎倍显劣势,它能做到的,网络都可以做到。
网络能做到的,它却不见得。
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说明:一,传统媒体被代替的功能1信息的采集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主要依靠记者。
而网络虽然采访权目前没有开放,但很多网络媒体也已经在管理不甚严格的领域开始了自采。
除了这部分来源,现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公民记者”,所有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见闻通过文字、视频等手段发布的网上。
因此网络的信息采集内容更广,渠道也更丰富。
2信息的传播传统媒体的传播,通过自己的介质,比如报纸,比如电视,比如广播。
仅就报纸而言,一个消息的传播,可以到达的对象是读报者、传阅者,还有通过口耳相传给读报者的身边人。
而网络的传播是多种形式的,除了新闻网站外,还有论坛博客发布和转贴、IM(instantmessager,也就是各种聊天工具)转贴等等,它到达的范围几乎无法统计。
3,信息的加工信息加工,是对信息的选择、整合和处理。
从报纸角度说,也就是选择适合刊登的、读者感兴趣的新闻,决定每一篇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样的手段使重要的新闻最为突出。
这个“版面语言”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特点,曾认为这是网络不可替代的特性,现在,博客和个人网站的大量出现催生了一些特色站和专业站,在各自关注的领域里收集新闻,并进行精选和编辑,相当于报纸的专版,或是电视的专题栏目。
而且因为不用受版面和时段的限制,信息可多可少,可长可短。
还有一点重要的是:获得这些内容,都是无需付费的。
二,传统媒体不具备的功能传统媒体所具备的功能,都已被网络替代。
而还有些网络的优势,传统媒体并不具备。
1检索我们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被读者问起曾刊登过什么报道,想了解其详细情况。
但若不记得是哪天的报纸,或是哪位记者所写,这几乎就无从查起。
而网络几乎就是一个无穷大的资料库,你只要记得一些关键词,加上一些搜索技巧和耐心,总会找到你想要的东西,还可能有意外的获得。
2定制传统媒体提供的东西,有些是我们想看的,有些是不想看的。
比如我不喜欢体育新闻,但我每天依然要拿到体育版。
而rss技术,实现了对信息的定制。
我可以定制我感兴趣的网站、博客、新闻媒体乃至于新闻媒体的专门板块的更新。
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时代,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消磨在看各种各样的信息上,快节奏的生活下需要节省时间而又精准的接收,定制满足了人们这种需求。
3互动传统媒体,包括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网络模式,都是一对多的模式,也就是一个人发布,无数个人接收。
人们能够接收到什么,取决于发布者的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
而论坛、跟贴以及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功能,给了人们一个多对多的可能性。
人们可以通过发布自己了解到的东西,来互相交换、弥补、完善一个信息,还可以通过表达对一个事情的关注(比如用跟贴或是用顶、用推),把一个信息推到必须有后续的程度。
这种多对多的模式不仅给了大家表达意见的途径,还给了大家交流和串联的空间,等于一个人长出了无数双眼睛、耳朵和嘴,甚至长出了长长的手臂。
它提供给人的放大的采集能力和行动能力,都是传统媒体难以达到的。
互动这个功能带来的巨大能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被人领略。
传统媒体千万不要仅仅把它理解为跟贴那么简单,跟贴只是比一对多的模式多了一层反馈,而互动是可以来回无数次的,这无数次来回都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在很多事情上,它等于把空间压缩了。
三,传统媒体依然保留的优势讲了这么多,并非要抬网络压传统,表立场画圈子。
除了给传统媒体圈的许多人普及网络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想弄清:传统媒体往哪里去。
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传播的介质被替换,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旦人们习惯于使用网络、使用各种联网电子产品(比如3g手机的普及就将加速这个时代的到来),报纸这种介质将首先消失。
介质的替换是否等于媒体的消失?不,媒体仍有无论网络再发达,也替代不了的东西。
首先是专业。
尤其是信息采集的专业。
新闻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
如何在纷繁芜杂的线索中理清头绪、保持公正与客观、清晰阐述,以及如何在困难的情况下去突破,这都不是一个不经训练的人可以做到的。
公民记者不少,论坛里目击者不少,但是有几个人提供的东西能够保证完善、平衡、客观、不掺杂个人偏见?依靠人民群众自发调查,对简单的事件可以,复杂的,很难。
虽然说,彼此竞争着的观点、事实,最终会通向真相,但那得费人民群众多少脑子,况且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分析能力。
什么专业的事情,交给什么专业的人,这也是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
媒体的另一个优势是渠道。
就是,通过派出的记者,慢慢经营出来的采集信息的渠道。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跑口记者。
渠道这东西,谁想建,经过一番努力都可以慢慢建起来,但问题是,除了媒体还有什么机构有能力有意愿花这样大的力气去建这种渠道?有了渠道就有一手的信息源。
网络发展到今天,留意一下会发现,除了少数社会新闻外,大量的能够被人去关注,去互动的信息,其原创还都是来自媒体。
这就是渠道的力量。
有专业、有渠道,在任何行业,都没理由不赚钱。
只不过,媒体今后赚钱的模式,将面临一场革命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