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与文化课程论文
摘要: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古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迄今已逾二千年,是一座历史文
化名城。
金华古子城是金华城市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古子城是金华最具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幢老屋、每一口水井、每一块石碑都带有深深的历史烙印。
古子城区域内有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天宁寺、徐家故里、状元坊、章宅等大一批明清古民居, 还包括台湾抗日义勇队旧址、将军楼、金华门、熙春门、《浙江潮》旧址、万佛塔、孔庙等一批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遗存。
古子城并不大气,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城隍庙、天宁寺等众多小巧的古迹散落在古子城内。
为什么是金华古子城,而不是金华古城呢?古代的城池都筑有城墙,而城池内由第二道城墙包围的核心地带称为子城。
之所以委屈的称为金华古子城,是因为夹在古子城外与古城中间的古迹,早就荡然无存了。
八咏路是古子城内的古玩一条街,八咏楼就位于其间。
八咏路原是一条民间工艺作坊街,直至五六十年代这里仍聚集着竹业、木业和铁业的作坊。
八咏路有着特殊的风貌,除古玩书画市场外,还有一条集八婺民间手工艺品的街段,诸如东阳木雕、浦江竹编、永康五金和各类民间手工业和店铺作坊,成为浙中一条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街。
金华市古子城八咏路古玩一条街,两旁古朴的仿明清建筑内有几十家店铺,逢周日还有集市。
主要经营古玩、字画、木雕、石器、玉器、钱币、工艺品等。
2007年,金华获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08年,金华制定了《古子城历史文化区概念性规划》,划定古子城保护范围。
之后,八咏楼修复、原子城保宁门在原址重建。
随着《金华市历史建筑及遗存认养保护办法》开始实施,这里先后移入了十几幢古建筑,如满堂书苑、状元坊、真卿会所、剪纸博物馆等十几幢风格不同、颇具文化内涵的古建筑。
古子城的古味更浓,而庭院也更加姿态各异,内涵也更丰富。
关键词:古子城历史建筑
作为一个地道的金华人,我的家乡就是浙江金华,所读高中——金华六中原址就坐落在历史悠久的古子城,这里文化底蕴浓厚,建筑群也有着历史的特点,因为坐落于古城,学校环境也比较清静,伴着浓浓的古城气息,我完成了我的高中学业。
三年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校旁边的太平天国侍王府,几乎就是在学校隔壁,还有学校门口弯弯曲曲的小道,沿着那条小路走下去就是保宁门和八咏楼,气势恢宏,古代也有很多文人雅士来此游玩并题词。
周末放学的时候总会从这边走过,街道也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一些经营玉石字画的店铺,地上也有很多贩卖小纪念品的小贩,当然少不了香气扑鼻的小吃。
走出保宁门就是一些古子城里其他的建筑物,早上的时候会格外热闹,熙熙攘攘,等到人烟散去,清幽的环境更能彰显古子城悠远的已经,加上周围建筑物的衬托,感觉身在画中。
据说金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1995年一直努力到2007年才获批复,整整花费了十二年时间,真是呕血啊。
如今的保宁门为2004年我朝重建的假文物,是金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工作之一。
保宁门
保宁门是金华子城的南门,入内百米就是金华府衙。
“保宁”二字,很明显的带有拱卫
府衙的含义。
由保宁门入内百米,小上一缓坡,一幅巨大的照壁出现在眼前,太平天国侍王府到了。
这块大照壁宽度有将近二十米,四周嵌满各式砖雕,气势十足。
原本照壁正中嵌着一块石雕团龙,这块石雕团龙乃是国家一级文物。
为了保护文物,已将团龙移至王府内。
保宁门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重现一千一百多年前历史长河中的古子城的古韵,于2004年在旧址上重建保宁门。
新保宁门,以青石构筑须弥底座,青砖叠砌拱券之门,托重檐歇山木构鼓楼,贯历史变迁建筑语言,现一两浙城池,以婺为首一铜城旧貌,标志对历史文化尊重和传承乃金华人美德所系。
保宁门前立有石碑,碑文载:“江山之乐,登望之乐,百姓之乐,金华之乐。
八咏楼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耸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
登楼远眺,蓝天白云,远山耸立,双溪蜿蜒,人流缓步踏歌行。
八咏楼是南朝齐隆昌元年东阳郡太守、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
沈约在竣工后曾数次登楼赋诗,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他的第一首诗是《登玄畅楼》诗,接着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为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
为此,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玄畅楼为八咏楼。
八咏楼自创建以来,一千四百多年中,历代文人名士纷至沓来。
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曾登楼写下《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整座楼分前后两部分,前为重檐歇山顶亭楼,即八咏楼正楼,后为一组硬山顶木结构建筑,整体结构严谨、典雅古朴。
楼与秀美的三江风光互为借景,建筑群体优美的天际轮廓线与周边白墙黑瓦的小巷、明清风格建筑和谐共存,融为一体,形成金华古城的风貌特色。
楼内雕梁画栋,飞檐朱窗,瑰丽精美。
前厅和后厅看起来像是两组不同风格的建筑群落,前半部分为传统的大屋顶建筑,紧挨着的后半部分则是徽派民居院落的建筑。
这种风格不尽相宜的建筑组合,在古建筑里很少见,真可谓不拘一格。
走进楼内正厅,前堂的碑墙里,有数块字迹斑驳的石碑,上面刻记着八咏楼的历史变迁。
这里非常开阔,一道高大的屏风将通往后堂的通道遮住,四周的墙上挂着历代文人登临咏唱八咏楼的书法作品,临窗处还摆放了一套八仙桌椅。
推开重重的木格子窗户,外面就是八咏公园宽阔的草坪,那里有新塑的高大沈约石像。
大概这里就是沈约他们当年吟诗咏唱之地了,那时候的窗外该是滔滔的双溪之水吧。
这是座历经一千五百多年沧桑的古建筑,金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八咏楼所处位置正是古金华子城的至高点,“台高乃四临”,这里自然成为金华重镇的军事要塞,所以八咏楼不但诗因楼成,楼借诗传,而且还因英雄人物的史迹声名远播。
太平天国侍王府
太平天国侍王府位于八泳老街北侧的酒坊巷内,是我国现存太平天国遗址中规模最大,艺术品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处。
1861年5月28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攻克金华后,就将当时的清试院和千户所旧址拓建成他的府第,故名侍王府。
从此,侍王府成了李世贤在浙江的指挥中心。
侍王府规模宏大,分东西两个院落。
东院前面有一堵照墙,高约6米,宽约17米,基座上有石雕双龙抡珠、双狮戏球、仙鹤寿桃、双凤牡丹等。
过照壁前行数十步,踏上台阶,穿过甬道,步入大殿议事厅。
议事厅后面有后堂,后堂前左右天井内,各有用钢筋混
凝土斜撑着的千年古柏,相传这两株古柏还是吴越国钱武肃王亲手栽种。
西院有四进,一二进之间有长廊,构成工字形,两傍有小花园。
第二进建筑精致,在壁柱梁枋间,绘满了各种壁画和彩画。
侍王府是一座绚丽多彩的艺术宝库,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有的笔法粗犷,色彩鲜艳,光彩夺目,有的工笔纤细,结构严谨,浓淡相宜,反映了现实斗争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和战斗性。
现已发现大小壁画68幅,彩画270余幅,木雕520余方,砖石雕22件,还有各种图案不计其数。
西南一侧原为可容纳十万人的练兵场。
黄宾虹故居
黄宾虹故居位于八咏老街192号。
这是一幢白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古建筑。
黄宾虹祖籍安徽歙县,1865年生于金华。
字朴存,号宾虹,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美术教育。
他满怀创作热情游历中华名山大川,以“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丽”抒发爱国情怀。
其作品独具一格,洒脱而严谨,苍劲而浑朴,被誉为一代宗师。
在我国近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
这里的南黄指的就是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北齐指的就是居住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
黄宾虹故居有四个展厅,分别陈列着黄宾虹的代表作、生平资料、相关书籍,其中包括几十幅黄宾虹画作。
有一个屋子专门展出他和朋友的书信往来,包括黄宾虹与傅雷、老舍、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书信资料,他的文稿书简等。
此外,还有一个青少年书画展厅,专门展出本市青少年的优秀艺术作品。
故居的天井里放着一张书桌,上面放着文房四宝,以供兴致高的参观者当场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