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腔》与秦腔-最新资料

《秦腔》与秦腔-最新资料

《秦腔》与秦腔
?
?秦腔,又称乱弹,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流行于我国西
北地区。

因周代以来,关中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一句“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构成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图景。

秦腔是秦地的代表剧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如同昆曲、黄梅戏等地方特色戏一样,秦腔成了陕西的象征,其唱腔慷慨激越、苍凉急促,大苦大甜,大喜大悲。

秦腔是一种有生命有情感的音乐,那悠长高亢的乐曲中是唱不尽的凄凉哀伤。

小说《秦腔》以作者贾平凹的故乡为原型,是贾平凹近年来创作的有关乡土题材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直接以秦地乡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秦腔”命名,凸显了作家对乡土文化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观照。

?贾平凹的“秦腔情结”
?早在1983年,贾平凹写了一篇名为《秦腔》的散文,这可以看做是小说《秦腔》的序。

在散文《秦腔》中,贾平凹从音韵学和民俗学的角度阐释秦腔特色风格的形成原因:“秦腔,源于
西府。

在西府,民性敦厚,说话多用去声,一律跤字沉重,对话如吵架一样,哭丧又一呼三叹,呼喊远人更是特殊:前声拖十二分地长,末了方极快地道出内容……”正是因为秦地人这种开阔大气、质朴粗犷的性情,所以秦腔不是柔声细语的唱,而是扯开嗓子发泄
般的大声吼出来,秦腔是秦人独特的艺术气质的体现。

秦腔与秦地人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小说《秦腔》里所描绘的清风街上,但凡有红白喜事、贵人造访都会有秦腔登场。

秦腔是清风街上最隆重的庆祝形式与最常见的娱乐方式。

清风街上的人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这古老的艺术。

在《秦腔》里,作者对秦腔的描写次数极多。

不仅对秦腔的历史、艺术价值作了大量的阐述和定义,而且对秦腔的音乐也有细致的记载。

据粗略统计,日常生活场景里引用到秦腔词、曲、介绍的地方竟达40处之多,且并非蜻蜓点水式的引用,大多是从曲谱到唱词的细细铺排,对剧中人物情绪的渲
染与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对音乐唱段的直接记录和描写、剧情的分类、脸谱的介绍等等也都十分精确讲究.似乎小说《秦腔》不仅仅是小说,大量的记录甚至可以看作是一部当地民间秦腔剧种的参考资料。

秦腔是种艺术,更是一种情感与生命力的体现,它会在你苦的时候越唱越苦,甜的时候越唱越甜。

秦腔是秦地人的宝贝,它的价值是非秦地人所不能理解的,他们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台秦腔。

?秦腔人的艺术人生
?清风街上的人们对秦腔的喜爱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代表人物就是秦腔迷夏天智。

夏天智是小说用力最多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清风街显赫家族的家长,也是农村传统观念的代表,秦腔文化的代言人。

夏天智是农村知识分子,他一生热爱秦腔,深悟秦腔文化精魂。

夏天智在“文革”期间被批斗,在被关押时曾
想自尽,因无意中听到别人所唱的秦腔而打消了自尽的念头,事
后他逢人就说:“这秦腔救过我的命哩!”从此秦腔陪伴他一生。

他退休后将全部精力集中到发扬秦腔文化的事业上,秦腔仿佛和他融为一体,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平时闲暇之际,他用村里的高音喇叭播放秦腔,跟别人一起唱秦腔或是在家里的马勺背上画秦腔脸谱。

后来又在剧团下乡巡演时办秦腔脸谱展览会,随后要夏风协助他出版秦腔脸谱书。

当时秦腔已经算作小众艺术,需要自费出书,但他仍乐此不疲,逢人便唱秦腔,赠马勺脸谱。

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宣传秦腔的机会,在他看来,不懂秦腔就不算秦人。

以至他在县医院治病时还不忘秦腔,对小儿子夏雨说:“你现在就回去取,没秦腔听在病床上躺得住”临死前他还
要求播放秦腔,入殓时脸上盖了马勺脸谱才瞑目,入葬时伴随着
他的都是秦腔声。

夏天智的葬礼描写也结束在秦腔曲牌《祭沙》的曲谱中,这是对秦腔与夏天智合而为一的形象化隐喻表达。

?夏天智的儿媳白雪也是秦腔艺术的精灵。

白雪既是夏天智的儿媳,更是其艺术知音,两者都有相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认同。

白雪人好秦腔唱的也好,执着于秦腔艺术,尽管县剧团演出不景气,但她仍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

结婚后夏风要把她调入省城,
她却坚决不去,坚持留在家乡唱秦腔。

然而,悲剧的命运始终笼罩着她,诞下畸形女婴而遭到夏风遗弃,女婴更是悲剧命运的延续。

?引生说:“秦腔是你在苦的时候越唱越苦,你在乐的时候越唱越乐的家伙。

”夏天智说:“一听秦腔我这浑身上下、骨头缝
里,都是舒坦。

”小说里的清风街人是如此深爱秦腔这门传统民间文化,秦腔如同一个符号烙在了故乡这块热土,也烙在了贾平
凹的心头,他对艺术与生活的热情来源于此,对他而言,秦腔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也是天赐的灵物,是秦地上人们艺术
与生活的精华,更是吃苦耐劳、淳朴敦厚的故乡人的精神象征。

?秦腔意象的深层隐喻
?在《秦腔》中,秦腔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在社会转型时期却走向了没落,虽然有部分人抱着各种目的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但它的衰颓之势并非靠个人就可以改变的。

在市场化与商业化的强烈冲击下,它被现代文明所淹没,宿命般地走向衰亡。

?夏中星担任县剧团团长后,实施了秦腔振兴计划,这不但没有带来秦腔的繁荣,反而使剧团每况愈下,演员为了生计走街串巷的吹吹唱唱。

秦腔名角王老师唱了一辈子秦腔,最终落了个为红白事而唱,又遭丈夫遗弃的不幸结局。

夏天智终于出版了秦腔脸谱,每天坚持在家里播放秦腔,可他的收音机喇叭最后还是
随着他的病死而失声。

作为秦腔艺术的化身,他的死亡正是隐喻传统文化的衰落处境和悲剧性终结。

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为何在新时期走向没落呢,贾平凹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些提示。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对传统思想的入侵,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攻击。

传统的精髓在一点一点的消逝,这一事实让我们觉得恐慌,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

贾平凹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他身上有着和土地斩不断的血脉
情。

如今面对秦腔不可阻挡的衰颓之势,让他感到“迷茫和辛酸”,他敏锐的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又不知如何去改变和解决,他只能为心中的记忆竖一块碑,以此祭奠往事和亡人。

?本书以秦腔做引,贯穿始终,给人一种高亢激昂、深沉悲凉的感觉。

秦腔是终曲,也是挽歌,它与古老的乡村文明一样,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贾平凹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的故乡归属感的作家,其创作心理中深深地潜藏着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他既对秦腔倾注深深的热爱,又对它未来的命运忧心忡忡。

秦腔的命运,也是对乡村农民生存状态的侧面反映,作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暗喻着传统文化的尴尬处境和惨烈命运。

从总体上看,秦腔的衰落是中国农村生活发生的变化在文化上的一个表现,是农民命运变化的一个象征。

作者力图通过秦腔的衰落从文化上展现中国乡村在现代文明入侵下呈现的迷茫与颓败,展现中国农民命运的困顿与无奈,在更深的层面上呈现出当代农民的生存现状和他们的心灵世界。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