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题库(九)刑法多选

题库(九)刑法多选


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
甲的行为( BC )。
A 、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B 、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 、可能属于意外事件
D 、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20 、某地野猪出没猖獗,对庄稼危害严重,本地村民甲为防
止自己的庄稼不被野猪糟蹋,遂在庄稼周围架设裸线电网,
为防止无辜人员触电,在裸线通过的路口设置了警告牌,并
2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 )。
A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
B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
C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D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
27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
者过失,而是由于下列 ( AC )原因之一引起的, 不是犯罪。
A、不能抗拒 B、过于自信 C 、不能预见 D 、疏忽大意
16 、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危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
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
的,是( BC )。
B 、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不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C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D 、未成年人都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0 、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的是(
AC )。
A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利用职权对乙进行非法拘禁,时间
长达 3 天
B 、军警人员甲持枪抢劫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利用职权挪用数额巨大的救济款进
B 、单位犯罪
C 、醉酒的人犯罪
D、过失犯罪
38 、导致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因素有 ( AD ) 。
A 、行为人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B 、行为人又聋又哑
C 、行为人系醉酒人
D 、行为人患精神病,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

39 、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D )。
A 、生理性醉酒的人是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题库(九)刑法多选
公安部"三考"题库(九) 《刑法》多选题
1、我国刑罚的目的及基本内容是( AC )。
A 、预防犯罪
B 、惩罚犯罪
C 、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D 、教育公民
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 ACD )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疑案从无原则
C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 、罪刑相适应原则
3、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 ACD ) 。
A 、都不能针对第三者实施
B 、都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C 、都是对正在进行或正在发生的危害而采取的
D 、都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所采取的
45 、下列情况,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ABC )。
A 、杀人犯正要持枪杀人时,被害人顺手拣起砖头砸向杀人
犯,将其打成重伤
B 、强奸犯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威胁时,妇女奋力反击,将
35 、某甲为无业人员, 1980 年 10 月 16 日出生。 1998 年
10 月 16 日甲抢劫了下晚班回家的青年女工乙,事后为了灭
口,用匕首连刺十余刀,致乙失血过多而死亡。甲在潜逃
2
年后被抓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甲构成抢劫罪,罪行极其严重,可以适用死刑
B 、对甲不能适用死刑,且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34 、下列人员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AB )。
A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实施
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行为
B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实施刑法分则规
定的危害行为
C 、醉酒的人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行为
D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行为
列( BD )情形之一的,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是过
失犯罪。
A 、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B 、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C 、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D 、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13 、甲为了防止其果园被偷, 就在其果园周围拉了一道电网,
也没有采取其他任何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结果导致小
学生乙在附近玩耍时触电身亡。甲的心理态度不能是
A 、社会危害性
B 、主观恶性
C 、刑事违法性
D 、应受刑罚处罚性
4、犯罪构成包括 ( ABCD )。
A 、犯罪客体
B 、犯罪客观方面
C 、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5、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 )。
A 、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B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C 、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B、15 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重伤
C 、15 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 8000 克
D 、15 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32 、李某( 22 岁)伙同其弟( 15 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
骗取大量财物,则( BC )。
A 、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B 、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C 、李弟不构成犯罪
D、李弟构成犯罪
B 、张某是派出所民警,某日外出时不慎把枪支丢失。张某
一直隐瞒未报告上级。之后,犯罪分子使用其丢失的枪支抢
劫银行,抢走 50 万元人民币并打死二名银行职员
C 、体育裁判张某获准持有运动气枪一支,经常借给他人打
猎,所幸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D 、张某是银行的保卫人员,依法配备公务用枪一支,有时
借给他人打猎,所幸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A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 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 抢劫、 贩卖毒品、 放火、 爆炸、 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C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 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D 、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 C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不予处罚 D 、对罪行轻微被免予刑事处罚的人员,可以依法作行政处 罚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已满十四周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负刑事责 任 B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 、已满十三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 D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
A 、正当防卫
B 、不可抗力
C、意外事件
D、紧
急避险
17 、下列属于过失犯罪的有( BD )。
A 、强奸罪
B 、交通肇事罪
C、爆炸罪 D、重大责
任事故罪
18 、下列属于过失犯罪的有 ( BCD ) 。
A、放火罪 B 、玩忽职守罪
C、失火罪
D、交通
肇事罪
19 、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
D 、谢某对乙的死亡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22 、张某驾驶摩托车行进中,被 12 岁小学生王涛乱扔石子
击中面颊。张某捂脸时致车辆失控,将一骑自行车的人撞成
重伤。问:张某和王涛对此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CD )
A 、张某应承担刑事责任
B 、王涛应承担刑事责任
C 、张某不承担刑事责任
D 、王涛不承担刑事责任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强奸犯咬伤
C 、抢劫犯正持刀威胁被害人,被过路群众用石头砸伤头部
D 、把小偷制服后,将其打成轻伤
46 、实施正当防卫, ( AB )。
8、下列情形中,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有
( ABCD )。
A 、犯罪行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B 、犯罪结果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C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
D 、犯罪行为地和结果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9、间接故意能发生在( ABC )情形中。
A 、行为人为追求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的发 生 B 、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一个犯罪结果的发生 C 、在突发性犯罪中,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不计后果,放 任严重结果的发生 D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 望这种结果发生的 10 、甲与乙有素怨,甲准备了弹簧刀,欲杀死乙。某日,甲 与乙相遇,甲挥拳打乙,丙系该二人朋友,恰巧从此经过, 此时甲抽出弹簧刀随手刺出,丙上前拉架走至二人中间,甲 将丙刺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 、甲致丙死亡的结果是故意 B 、甲致丙死亡的结果是过失 C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D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11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有下列 ( AC )情形之一的,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A 、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B 、疏忽大意 C 、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D 、轻信能够避免 12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有下
C 、目的是使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
D 、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且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

43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不同之处有( ABCD )。
A 、危害的来源不同
B 、行为针对的对象不同
C 、对行为主体的要求不完全相同
D 、对限度条件的要求不同
44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之处是(
BC )。
告知通电时间为晚 7 点至早 6 点,村民乙上山采药,于凌晨
5 点 30 分触电身亡。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
A 、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B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 、构成以过失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 、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21 、司机谢某雨夜行车,从一块塑料布上压了过去,因当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