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与交换基础》教学大纲
文件状态:[]草稿[]正式[]修改[√]草稿文件[]正式文件[]修改正式文件文件标识:
审核:当前版本:1.0
批准:编制:南湖教务标一阶段编号:完成日期:2004年9月
课时:72课时
授课方式:理论课(36)+实践课(36)
课程名称:路由与交换基础
目录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3)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
二、课程的目的 (3)
三、学员对象及要求 (3)
五、学习资料 (3)
第二部分教学进度 (3)
一、学时分配 (3)
二、分班、授课场地及设备建议 (4)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5)
第四部分考核与实践 (8)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思科公司的职业认证体系的第一步(CCNA、CCNP、CCIE),它对网络的各个方面提供了详尽的阐述与讨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网际互联的原理,路由器、交换机的组成与运作,各类网络协议的讨论,交换技术和虚拟局域网的应用、安全信息的设置以及广域网的各类技术等。
二、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主要针对欲从事网络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学完本课程后,学员应能够独立完成网络管理员的日常工作(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分析、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能力)。
三、学员对象及要求。
双N标准一学期的学员及短期CCNA的学员。
五、学习资料
《C C N A学习指南(中文版)(640-801)》及相关学员手册等
第二部分教学进度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需36个学时。
课时分配如下表:
学时章节理论课所需设备
1-3 1 ×
4-6 1-2 ×
7-9 2 ×
10-12 3 ×
13-15 4 ×路由器
16-18 5 ×路由器
19-21 6 ×路由器
22-24 7 ×交换机
25-27 8 ×交换机和路由
器(2611型) 28-30 9 ×路由器
31-33 10 ×路由器
34-36 11 ×
二、分班、授课场地及设备建议
1、每班学员人数应以30人为标准。
2、理论课教室应配备计算机、投影仪、思科公司的路由器(2500、2600)、交换机(1900、
2950、350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注:了解*掌握**重点***难点****)第一章网络互联
网络互联的基本知识
网络模型(优点、O S I七层模型、数据封装)
以太网(以太网工作的O S I七层模型的位置、以太网线的类型)
思科的三层网络模型
无线网络
第二章I P协议
T C P/I P协议及D o D模型
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
I P分址
广播地址
N A T的介绍
第三章I P子网划分与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子网的基本概念
C类地址的子网划分
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I P分址的故障排除
第四章思科I O S的介绍
思科路由器的用户界面
命令行界面的使用
第五章I P路由
路由的基本概念
配置路由
路由协议的基本概念
R I P协议
I G R P协议
第六章E I G R P协议和O S P F协议E I G R P协议的特点和操作
用E I G R P协议支持大型网络
配置E I G R P协议
检查E I G R P协议的配置
O S P F协议的基本概念
配置O S P F协议
检查O S P F协议
O S P F和回环接口
第七章第二层交换
交换设备
S T P协议
L A N交换类型
配置1900和2950交换机
第八章虚拟局(V L A N)域网V L A N基本概念
V L A N的类别
标识V L A N
V T P协议
V L A N间路由
配置V L A N
配置V T P
第九章管理思科互联网络
思科路由器的内部结构
路由器的启动顺序
备份和恢复思科I O S
备份和恢复思科路由器的配置
使用C D P
使用t e l n e t
检查网络连接
第十章使用访问列表
访问列表的介绍
标准访问列表
扩展访问列表
命名访问列表
监视访问列表
第十一章 广域网协议
广域网介绍 广域网连接 H D L C 协议 P P P 协议
帧中继(F r a m e R e l a y ) I S D N D D R
第四部分 考核与实践
教 学 内 容
章节 作业 章节 实验 单科 考试 课程 设计 备 注
第一课《网际互联》 Y N Y N Y :要求 N :不作要求 第二课《因特网协议》 Y N Y N 第三课《IP 子网划分和VLSM 》 Y N Y N 第四课《Cisco IOS 简介》 Y Y Y N 第五课《IP 路由》 Y Y Y N 第六课《EIGRP 和OSPF 》 Y Y Y N 第七课《第2层交换》 Y Y Y N 第八课《VLAN 》
Y Y Y N 第九课《管理Cisco 互联网络》 Y N Y N 第十课《使用访问列表管理流量》 Y N Y N 第十一课《广域网协议》 Y
N
Y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