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FID原理与应用

RFID原理与应用

3 21:44
物联网应用领域
21:44
4
21:44
5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1、课程定位(1) 专业必修课; 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 电子通信领域专业理论基础课。
21:44
6
物联网核心技术
物品 标识 终端 应用 物品 感知
嵌入式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 /RFID 无线传感网/网关服务技术
/(物联网论坛)
21:44
19
21:44
20
7
课程质量考核方案
采用平时、期末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其中平时成 绩包括考勤成绩、作业成绩和实验等,期末采用笔试 。 各部分所占比重如下: (1)平时占总成绩的20%、实验占20%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教学资料的建设 6
设计方案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5
21:44
4
教学方法的选择
12
1
课程内容组织
技术基础
RFID概论(4学时) RFID技术基础(4学时)
核心技术
天线技术、电子标签、读写器 (20学时)
RFID系统构建及测试(10学时)
系统构建
实验(最后6周)
21:44 13
2 小到大
学法设计
RFID系统,射频识别过程等细节问题都会对整个RFID系统产生影 响,从微观到宏观,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大到小
RFID系统框架 学习框架中 的具体内容
大小结合
21:44 14
3
教学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
RFID工作原理及基本组成、RFID通信及编码基础、天线技术、 前端电路设计、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设计 教学措施:任务驱动,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课程的难点: RFID通信及编码基础、天线技术、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设计 教学措施:理论够用,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掌握难点内容
素质目标
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21:44
10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1、RFID工作原理; 2、RFID系统组成; 3、RFID技术基础; 4、天线技术; 5、电子标签; 6、读写器; 7、各种协议标准 8 、RFID系统构建
21:44
11
三、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内容组织
1 课程考核方案 7 2 学法设计
物联网之
RFID原理与应用
主要内容
1 2 3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教学主要内容 课程教学设计
21:44
2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 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 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英文讲法:The Internet of things 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 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 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 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 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21:44 8
RFID运作原理示例
以汽车收费站监控的例子说明。 RFID 系统由 Tag 芯片、天线、 读卡器所组成,接收信息并传至计算机系统处理
21:44 9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RFID的基本概念及主要技术原理 组建.调试.安装一些典型的RFID系统 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
能力目标Βιβλιοθήκη 21:4421实例分享
21:44
22
21:44
23
21:44
24
21:44
15
4
教学方法选择
内容讲授
课程导入
教学互动
结合实际
提出概念 介绍内涵
把工程实际情 景融入教学中
课程相关的最新 成果与动态 教学师生互动性
创建模拟工程 景况
21:44
16
RFID 读取流程
资料中心 读卡器
Radio Frequency
RFID芯片
外部天线 标签 资料显示
17
21:44
5
关键 技术
云计 算 智能 网关 可靠 传输
服务端编程/移动终端应用
7
21:44
何谓RFID?
RFID即无线射频辨识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之简称,又称电子标签。 早期RFID的应用要回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其功用主要 是用来辨识友方的飞机。 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它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 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至今,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 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 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正在成为现实 并走向应用。
教学内容表现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和板书等形式展现 教学内容; 在项目教学中: 分组讨论 任务导向 还有实验实训……
21:44
18
6
教学资料的建设
主讲教材:
RFID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徐毅 主编
学习参考资料: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