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色彩渲染城市——关于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思考

以色彩渲染城市——关于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思考

2007年第l期总第167期童鼠本删譬列提要分析了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背景和意义.剖析了广州城市色彩的影响因素。

阐述了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原则目标.探讨了广州城市色彩控帝J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策略Study0fGuangzhOuU巾anC0lOrPIanningGUoHongyu.CAlYunnanAbstract:TheanicleanalysesmesignjBicallceof(}uang吐0uurb锄colofp1肋一nillg,sulllInarizestheexperienceathome孤dabroadofmancolorplan-ning,stIldiesmeback毋.oulldof(}uang曲0ullr_b缸color,eXpallsiontllep血ciple,goalaIldtacticsofGuangzhouu1.bancolorplaIlIliIlg.Moreover,tlleani—cleexDoundssomefocalanddi伍cultpoiIltofGuangzhouu1.bancolorplan—ning.KeywOrds:Guang吐ou,Ⅱban,colorpl锄iIlg,tactics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363(2007)01—0115一04作者简介郭红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g‘lohongyu-2000@163.com蔡云楠.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caiyullllarL2000@sim.com.cn以色彩渲染城市——关于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思考郭红雨蔡云楠1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背景在我国现代城市建设活动中,城市色彩规划明显滞后。

以广州为例,城市色彩的现状混乱无序,令人担忧:①色彩趋同的现象突出,这其中既包括城市总体色彩与其他城市的趋同,还包括城市中各类型建筑环境色彩的趋同。

例如居住建筑大多选用明快淡雅的中低彩度色彩。

与其他地区城市相近。

缺乏岭南地区的本土色彩特征;②大量涌现的高技派建筑多使用金属加玻璃的饰面材料,造成了公共建筑色彩的趋同;③广州的一些形象整饰工程和环境设计.缺少对城市色彩的深入研究,对其他地区城市的建筑色彩不假思索地照抄照搬.色彩滥用现象频发,使城市形象混乱。

这要求广州在城市化进程中,尽快制定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城市色彩控制策略,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供控制管理城市色彩的理论依据与系统方法。

2广州城市色彩影响因素分析2.1地理因素广州夏长冬短,雨量充沛,一年四季均有鲜花盛开,被誉为“花城”(图1)。

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云山、珠水、海洋为广州渲染了苍翠欲滴的自然环境背景,形成了丰富明丽、又充满原始活力的色彩倾向。

传统岭南建筑中艳丽浓烈的色彩装饰,正是对繁花似锦的自然环境的再现和模仿。

同时,较少使用大面积的暖色,也是对炎热气候的适应。

2.2人文背景广州是闻名遐迩的商都、花城、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改革开放前沿地。

它既有韵味独特的岭南文化传统.又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文化氛围体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和兼容性。

广州的人文色彩传统也表现出对各地色彩的强烈包容性、复合性。

同时,因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在色彩的运用上.少了很多避讳和禁忌,加上发达的商业功能,使广告性的活跃色彩都能醒目地存在。

虽然在广州很难找出一种主导色调,但是色彩的丰富多元也带来了城市色彩的活力和动力(图2)。

图1广州自然环境色彩(左图引自http://酣.d0086.com/shll/guangzhou/dm/baiyun/jdITls/jql800.shtrIll,右图摄影蔡云楠)图2包容复合的人文色彩传统(弓l自Ⅵ,ww.southcn.com)115 万方数据郭红雨蔡云楠以色彩渲染城市——关于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思考2.3建筑色彩传统目前。

市区内保存的传统岭南建筑以宗教寺庙居多。

其色彩延续了我国传统寺庙建筑的风格特点.多红墙绿瓦。

例如原建于梁大同三年(537),重建于宋朝的八角九级楼阁式砖木塔,朱栏碧瓦,丹柱粉墙,塔身檐壁色彩斑斓华丽,形似冲霄花柱,故称花塔(图3)。

还有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的五仙观(图4)、红墙绿瓦的镇海楼(图5)等。

在民宅、宗祠类建筑中,传统岭南建筑以木构架加上青砖墙壁、青瓦屋面为主色调.在梁、柱、斗拱、门窗、天花、屋顶等处有富丽彩绘。

建于清朝的陈家祠(图6)是其中的典例。

清末民初的西关大屋代表了岭南传统民居的精华。

细绿青砖与白色花岗石勒脚的外墙形成主色调。

黑漆趟栊大116图3花塔(引自参考文献[4】:14.)图4五仙观(引自参考文献[4]:15,3,)图5镇海楼(引自参考文献[4】:15,3.)图6陈家祠(蔡闻悦摄)门、荔枝核色(近似咖啡色)窗框与刻有山水花鸟的彩色玻璃(以蓝、红、绿色居多)组合成的满洲窗,形成点缀色.色彩氛围庄重典雅、丽而不俗。

1840年以后,西洋建筑风格传人广州。

曾为英法租界的沙面,现存的上百座建筑主要是19世纪末以后建设的领事馆、学校、洋行、银行、俱乐部、旅馆等。

建筑形式有新巴洛克式、新古典式、仿哥特式等(图7)。

20世纪初.“骑楼”建筑在广州盛行(图8)。

骑楼建筑的墙身、柱廊呈石材和水泥砂浆的原色调,或刷白色、黄色的石灰水,建筑主色调朴素无华,檐口或山花多用白灰勾勒.彩色玻璃和木格窗花组成的满洲窗成为活跃的点缀色彩。

成为广州的特色街景。

1920年代起.出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传人,如吕彦直设计(1924年)的中山纪念堂(图9),采用前后左右四面重檐歇山顶、覆八角亭式顶盖的宫殿式建筑形式.红柱黄墙衬着蓝色琉璃瓦。

色彩庄重瑰丽。

同时期还有红墙黄瓦、色彩古朴庄重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图10):其它如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广州市府合署(现市政府大楼)和广州中山图书馆等也都是色彩华丽、古朴雅致的典型。

1920年代的高档住宅以新河浦别墅为代表,多为仿罗马、希腊等形式造型.外墙或红砖本色或涂刷黄色粒状灰砂,饰以白色山花顶和线脚,配合柚木门窗。

色调温暖。

例如春园、简园、葵园(图11)和明园等。

建国后.广州建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岭南建筑,例如友谊剧院、广州宾馆、广州矿泉旅舍、东方宾馆新楼、华侨新村等。

建筑色彩不依靠附加高级装修和大面积着色,而是利用材料本色和质地.如采用本地的白石米作外饰面材料,色彩淡雅明朗,体现出适用、经济和美观相统一的原则。

广州传统建筑的色彩特点:用色面积较少,但浓丽斑斓,不做脱离于结构图7沙面建筑图11葵园(图7蔡闻悦摄,图11引自http://wwwgdcic.net/gczj/In南show.asp?Inf0ID=667)图8骑楼(郭红雨摄)图9中山纪念堂(引自参考文献【4]:29,39)图10农民运动讲习所(引自参考文献[4]:29,39)和材料特性之外的色彩装饰,以材料本身的色彩特点取胜。

与繁花似锦的自然环境相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万方数据2007年第1期总第167期2.4城市色彩现状广州城市色彩现状主要由建筑物.道路、桥梁、构筑物.街道家具,灯光照明色彩等构成。

2.4.1建筑色彩(1)历史街区的建筑色彩广州1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21片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例如:沙面、新河浦住宅区、大小马站一流水井古书院区、上下九一第十甫传统商业区、华侨新村华侨住宅区等.皆有各自的色彩特征。

(2)现代新区的建筑色彩天河区、南沙新区、大学城等新区的建筑(图12),多用玻璃幕墙、金属构架、金属饰面板等外墙材料,色彩明亮淡雅。

具有现代社会及其美学的特征.但是缺乏本土色彩属性。

有南北趋同、特色消减之势。

2.4.2道路、桥梁、构筑物色彩桥梁、立交桥、河堤等色彩单调,缺少色彩表现(图13)。

2.4.3街道家具色彩雕塑、城市标识系统、休息亭、座椅等街道家具等色彩纷杂.缺少系统的色彩规划指引,未达成整体协调的色彩氛围。

2.4.4灯光照明色彩照明与装饰灯光色彩滥用.色彩污图12现代建筑色彩(蔡云楠摄)图13立交桥(引自Ⅵnvw.ci即notors.comcn)染严重。

3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理念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范畴应包括城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的建筑及附属设施。

道路桥梁、构筑物、街道家具、灯光照明色彩等。

对于广州这样一个规模庞大、建设速度快、功能复合、文化多元的现代化大都市来说。

强调将城市色彩控制在一个主色调里是不现实的.而在各分区中达到色彩的同一、类似调和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原则:①整体和谐、丰富有序的原则;②与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特点相协调,合理定位、分区规划.分系统、分要素控制的原则;③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广州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④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色彩传统相协调,体现本土特征和文化价值;⑤与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整体风貌相符合.突出时代性与现代感.特别是与广州亚运城市的形象相适应:⑥体现广州丰富的城市生活特色和现代生活风尚的原则等。

4广州城市色彩规划策略将广州城市按照功能结构分为以下9个色彩控制区,分别制定各分区的色彩基调.并针对分区内部的重点系统和类型要素.提出色彩控制导则,为建筑物编制推荐色谱。

通过分区层面的色彩控制,形成城市色彩的整体有序。

4.2行政中心区色彩倾向:以厚重沉稳、中等饱和度的色彩突出其城市政治核心的地位。

控制因素:建筑色彩,行政中心广场等空间节点色彩,灯光照明色彩等。

4.3金融商业区色彩倾向:如北京路、天河商业区等,应以较高饱和度、热烈活跃的色彩表现商业环境氛围。

控制因素:商业金融建筑色彩,商业步行街铺装色彩,休憩空间节点色彩,广告、店招、标识系统色彩,灯光照明色彩等。

4.4居住区色彩倾向:作为城市中最大量性的功能区,主张使用低饱和度基调色、个性化点缀色,形成淡雅平和、亲切轻松的居住氛围(图14)。

控制因素:住宅建筑色彩、住宅区道路色彩、住宅区标识系统、设施小品色彩等。

4.5工业区、科技园区、港口区色彩倾向:结合大型工业建筑的结构和材料特点,以冷峻明朗的基调色体现工业美学的特征和高科技时代的色彩风尚.辅以活跃的点缀色表现企业文化。

还可依据工业生产的流程分区.制4.1历史建筑街区色彩倾向:尊重修复原有色彩。

保持较高饱和度的传统建筑色彩。

如沙面等传统街区.以保护修复传统色彩为主,突出其独特历史文化氛围,并将历史建筑街区的色彩作为全市色彩规划的点睛之笔。

控制因素:历史文化建筑色彩,道路色彩,开敞空间及节点色彩,标志景点色彩.灯光照明色彩等。

图14住宅区(蔡云楠摄)117 万方数据郭红雨蔡云楠以色彩渲染城市——关于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思考定具有标识性和导向性的色彩环境。

控制因素:工业建筑、生活服务区、道路及设施小品色彩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