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在德意志联邦中,普鲁士和奥地利是最大的两个公国。它们为了扩大地盘, 称王称霸——强化军阀统治,扩充军队——培养“忠顺”臣民,称霸政策效 劳的仆役和士兵——重视国民教育。 其重视国民教育的举措主要有:
⒈颁布义务教育法:
(1)萨克森公国在1557年、1580年两次公布义务教育法令; (2)魏玛公国于1619年明确规定8-12岁儿童均需入学。 (3)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在1763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令,并规定国家
路德派教育:在宗教改革过程中,路德派就建立和发展初等学
校——德意志学校的前身,也建立了拉丁中学和文法中学——文 科中学的前身;宗教改革后,路德派又迅速控制了德国的大学, 使大学成为新教教义的宣传地。
虔信派教育:虔信派也很重视并坚持教育工作,他们着重于发
展德国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据统计,到十八世纪初叶,在普 鲁士公国由虔信派开办的学校就达两千多所。虔信派教徒佛兰克 (1663-1727)在哈勒地方,开办了贫民免费学校、孤儿院、初 等学校、拉丁学校和师范学校,使哈勒出现了地方教育体系。
⑵学习宗教教义,读、写、算水平低,管理 松弛,学生众多,质量低下;
⑶男女分校,实行严格隔离。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十八世纪初,手工工场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教育提 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实科中学应运而生。德国实科中学比英国和法 国实科中学早一个世纪。
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管理教育。5—12岁儿童必须入学,否则罚其父母。设立学校要经国 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观察。
在世界教育史上,德国最早实施强迫义务初等教育; 西欧教育史上,将学校教育的管辖权从教会转归国家的开端。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⑴教师未受过专业训练,教师地位低。由仆 人、手工业者(裁缝师、鞋匠)、残废军 人等兼任;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近代以来德国的教育制度在欧美教育史上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代西方的公立教 育、义务教育、实科教育、师范教育和双 轨学制等,大多起源于德国。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基础上 建立,德国才第一次形成了民族国家。由 此往后的历史才称为德国历史,之前的只 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1719世纪的教育是以德意志最大的一个邦国--普鲁士的教育制度为原型的。
从此中、高等教育由国家管理起来,教育进一 步世俗化,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结束了宗教神学思想垄断大 学讲坛的局面,人文主义精神在大学也居有一定的地位。 改革的发源地在威登堡大学。它一方面注重学术探讨,开设历史、 政治、哲学、法律等人文主义学科,一方面注重讲授贴近实际生活的 课程,如物理、地理、数学及实验等,并提倡用德语进行教学,突破 了拉丁语、希腊语的教学。
1708年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一所“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讲授数学、力学、物理学、自然、天文、地理、绘图等,这是西方教 育史上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
此后,实科中学相继在其它城市出现,文科中学也添设了实科班或专 科。
实科中学的开办是国民教育发展的进步,是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
近代科学兴起趋势的新要求,是对传统教育中古典主义倾向的冲击。
国外:1806年普法战争,拿破仑战败了德国诸 侯,强迫小邦合并,宣布工业自由等一系列资 产阶级的改革。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件
泛 爱 主 义 教 育 : 代 表 人 物 巴 西 多 ( J.H.Bacedow 1724-1790);他深受卢梭和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影响, 反对压制儿童的封建教育,提倡自然教育,主张让儿 童自由发展。在1774年,他创办了“泛爱学校”;这 是一种以户外活动和游戏为主要课程的学校。
继威登堡大学之后,1694年成立的哈勒大学、1734年成立的哥丁根 大学,这些新大学在使教育贴近生活,接近实际上都起了很大作用。
总体而言,大学的贵族性很强,只收文科学校毕业生。表现出教育 的双轨制特点。 十七、十八世纪,德国学校教育表现出国家主义,民族性特征。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国内:出现巴西多、洪堡、赫尔巴特等一批教 育家
教学内容均和实际生活、国民经济部门直接相联系,适应了德国发展
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方针,为德国后来成为工业强国培养了大批经济
管理人才。但近代,德国实科中学始终未能争得与古典文科中学的平
等地位。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18世纪后期,为了改变以往教会控制中高等教 育的局面,加强国家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 控制,各邦国专门设立了管理中高等教育的部 门。如普鲁士成立了高级学校委员会,负责管 理其境内的中高等学校。
继此之后,泛爱学校在德国各地纷纷出现,形成了泛 爱主义运动。这场运动可说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 启蒙教育运动。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一)新教派控制教育时期 (17世纪—18世纪初)
(二)各公国分权管理教育时期 (18世纪初—18世纪末)
(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时期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四)教育上反复与倒退时期 (19世纪中叶—末叶)
(五)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 (二十世纪前期)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果,使新教教派在德国(尤其在北部)占据 绝对优势。当时新教派,为了扩展新教的势力,都极为重视教育 工作,把初等教育作为向底层居民灌输新教教义的有力工具。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一)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⒈17-19世纪初叶,德国仍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农业国家。70%农民 ⒉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开始反封建的自由主义运动。 (二)富有革命的传统
十六世纪初,德国就爆发了影响整个欧洲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三)工业生产发展迅速
1834年,联邦中的十八个邦,以普鲁士为盟主,成立了关税同盟,结成 了一个密切的经济区域,从而促进了德国的工商业发展,德国棉织品生 产到1848年时比1836年提高大约50%。重工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19世 纪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