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天河区小学三至六年级科学
学生科学素养评价试行方案
(讨论稿)
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与能力的评价,促进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乐趣,逐步提高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如观察、分类、推断、预测、分析、操作定义、交流、建立模型、实验等),最终实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
为此,天河区小学科学学科拟订定于200学年在3-6年级继续开展新的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方案,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与中学科学教育评价衔接。
具体内容如下:
一、科学素养评价的组成及权重
评价由三种形式组成:纸笔水平测试(开卷)、开放式考查、平时成绩。
三种形式的权重为:纸笔测试占50%;开放式考查占40%;平时成绩占10%,三者之和为小学科学期末总评成绩。
二、具体说明
(一)期末纸笔水平测试
1.命题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7月第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现行科学课本(三、四、六年级为教科版,六年级为河北版)进行命题。
2.评价要求
(1)着重考查课标中教学内容。
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
(2)适当体现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注重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命题尽量从新的角度去设问,减少机械记忆,降低试题的难度。
(3)适当体现开放式考查的内容。
3.试卷结构
(1)考查内容:各年级课本内容
(2)题型及分值
选择题(四选一)约(30—40)%
简答题(含填充、探究题等)约(60-70)%
全卷满分100分。
4.考试时间:以中小教科通知为准
(二)开放式考查
开放式考查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7月第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现行科学课本为主要依据,并能较好地体现其中的要求。
本开放式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通过学生学科学过程中的活动产品作为评价的内容(如实验报告、科学调查、小抄报、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发明创造、科学小论文)。
每学年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开展各项科学活动。
开放式考查力求体现评价的灵活性、考查形式的多样性和供选择性、考查学生的多元智力、加强教师教学的弹性等,并力求与广州市的“科学小星星”实践探索活动接轨。
1.本学期主题:学科学,用科学
结合课本的探究内容开展活动(具体探究活动建议见附件3)
2.参加对象及开展方式
3-6年级学生。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年级开展开放式考查活动。
也可以3-6年级开展。
这个活动可以和平时上课的资料收集、实验探究等活动结合起来。
不必每个年级每个学生都要课外开展这项活动。
3、作品类型
作品分为两大类。
类型Ⅰ为纸笔类:包括观察日记、探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类型Ⅱ为制作类:包括标本、模型、电脑课件、手抄报等。
(把种植的过程用课件或手抄报展示。
种植的植物可以制作标本)
4.分组方式
每位学生只需从上述项目中选择一项进行,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每小组成员5人或以下。
5.活动方法
1、建议在校级以为单位把作品进行展示,在此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的作品参加区的展示。
(1)纸笔类作品(类型Ⅰ):每校送6份参加区的评选。
(2)制作类作品(类型Ⅱ):每校每班送1份参加区评选
2、在天河部落展示后,选出一定数量的纸笔类作品参加区现场的展示活动(类似“科学小星星”展示活动,该部分成果将角逐一、二等奖)。
5.开放式考查的参考评分标准
教师和学生可以参考下列各项给予评价。
6、奖励办法
全区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学生将获得一份奖品,辅导学生获得一等奖的教师将给予奖励,并评出优秀组织、优秀辅导员奖。
7、活动时间及办法
1、各校于12月1日把作品的文字资料图片或作品照片及说明上传天河部落(天河部落自己的博克建立一个栏目:“学科学、用科学”作品展示区),并一式一份交给郑老师,请统一使用A4纸打印。
作品的电子文稿、参赛表格等资料则发往电子邮箱(thzhxp@或cbzhxp@,)制作类作品上交实物。
由区教研室小学科学科组织人员进行初评。
2、参加现场展示的时间另行通知。
(三)平时成绩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测验、上课纪律、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合作与交往能力等进行评价。
(四)期末学生的科学素养开放式考查结果可以采用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的等级。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2008年9月23日
附件1:开展主题活动建议:
附件2:作品案例
附件3:作品清单表
附件1:
开展主题活动建议
附件2:作品案例
去除手上辣味的妙法
作者:张舜婷戚梓茵指导老师:黎璟倩
天河区前进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一天,我帮妈妈切辣椒。
我切完辣椒后,感觉手上很疼,像被火烧一样,火辣辣的,而且还有麻麻的感觉。
我马上用冷水冲洗,但这样做只能稍微缓解疼痛,手上还残留辣椒的气味,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如何去除手上的辣味呢?
二、研究方案的构思
有哪些物品可以去除辣味?我们利用互联网查找到以下资料:
表1 互联网查找到的资料
这么多方法,哪种最好呢?我们准备选用了其中了一些我们在厨房容易找的材料来进行实验。
我们选定了以下5种材料进行:醋、牛奶、茶叶(泡过)、白
糖、食盐。
三、实验过程和记录:
首先把辣椒弄在手上,刚开始手上没有什么较大的感觉,只是觉得凉凉的,但又有些微痛。
过多几十秒后,辣椒与空气接触后,变开始有些刺痛,,而不会有明显的热(因为当时天气比较冷,所以没有那么热)。
这时,我们便用醋在手上轻轻涂抹,双手搓一搓,连续洗两三下便可以了。
这时我们便用冷水洗一下手(因为冷水对辣椒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感觉手上很冷冷的,但刺痛就有减少了,可是手上会有一种醋的味道,不过这个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
(如果用热水洗手,洗完后手上会感觉很舒服,一时会感觉手上已经没有了辣味,可过差不多一分钟后,又会有辣辣的感觉。
)
所以一分钟后,我们开始了第二个实验。
首先我们用热水反复洗几次,然后我们再用比上一次实验用的辣椒的份量少几毫米(因为我们用热水和醋去除了一少部分的辣味),再把辣椒涂抹在手上,这时也是和上一次的效果差不多相同时,我们便用用牛奶涂抹在手上,反复洗几次,,洗的时候手会粘粘,这时我们便用冷水洗一洗手。
洗完后手上还是会痛痛的,虽然有香香的牛奶味,可辣味还是很重。
我们坚持了一分钟后,手上还是很痛,便热水温一温手,开始第三个实验。
我们把茶叶浸泡在水中,再在手上涂抹比上次减几毫米的辣椒后,把茶叶放在手上搽,反复搽几次就可以用冷水洗一洗手了。
洗后手上的辣味变成了茶的香味,可刺痛就没多大的减少。
第四个实验我们也是过了一分钟后才开始。
我们也是像上几次一样用热水温一温手后,再在手上涂抹比上次减几毫米的辣椒,再把白糖局部涂在手上,双手反复搓一搓,再搓的时候手上会很痛,而且甜甜粘粘的感觉很不舒服。
搓了几十秒后,我们便用冷水洗一洗手。
感觉没什么变化,虽然刺痛是减少了很多,可效果不是很理想。
过了一分钟,手上依然没变化,我们就开始第五个实验。
在实验前,我们也是用热水洗一洗手,可这次我们用的辣椒比上几次多三分之一,把辣椒涂抹在手上后,我们便把食盐涂好在手上,双手不停的搓(因为食盐的颗粒不是很大,所以搓起来不会痛,只会有微微的痒,很舒服),搓了几十秒后,我们便用冷水洗一洗手。
洗完后,手上好像脱了一层皮,很舒服(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
而且没有了辣味,也没有了刺痛、麻、刺鼻的味道。
所以最后这个用食盐的实验成功了!!!!
四、整理和分析
这个实验解决我们组员的疑惑,可为什么手上会残留辣椒味呢?根据我们的查找,辣椒中产生辣味的物质是一种统称为辣椒素的辣椒碱。
切辣椒时,辣椒素沾在皮肤上,会使微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发红、发热,并加速局部的代谢率。
同时,还会刺激痛觉神经,这就是我们平时觉得烧手的原因。
一般认为,这是由辣椒素使皮肤的神经末梢发生化学转化而导致的。
然而食盐就能带走辣味,清除辣味,现在大家知道了原因吧!
可能是我们的实验不够完善,没有找出去除手上辣味最好的方法。
但我们发现实验中的测试品的去除辣味的能力都各有特点,如表3。
五、体会和感受
这个实验是我们组员亲身经历了整个过程,最后我们试过了不少的材料,用了不少时间,而且被辣椒的刺痛、麻、刺鼻的味道等等的烦恼折腾惨了,从中我们也明白了爸爸妈妈们为我们做菜时所遇到的麻烦,原来这么折腾人的,想到这里,我们的组员也不觉得累了。
从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不少物品中有着不仅仅一两见的用处,只要我们去探究,便可发现不少的奇迹。
也希望我们能发现更多能帮助家长们解决烦恼的方法。
附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