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悲惨世界电影观后感

悲惨世界电影观后感

悲惨世界电影观后感本文为悲惨世界电影观后感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由于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谬误,存在着置人于死地的社会压迫。

但这个世界要玩弄你,你就不能让它玩弄;这个世界对你不公平,你就要挺身出来抗争!创造自己的命运!25岁的冉阿让因为贫困和饥饿做出抗争,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偷拿了一个面包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

他犯法了,但他没有犯罪,因为犯法与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至于他为什么要去犯法,是因为在合法途径,他得不到这个世界的公平对待,他只能用非法的手段,去拿回他本应得到的东西。

所以公平和公义,对这个世界来说非常重要,不然,在被压迫的人的眼中,这就是个悲惨的世界。

冉阿让出狱后,他的不幸遭遇使他仇视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并要对社会进行报复,性格也变得凶狠而孤僻。

然而就在冉阿让放弃这个社会的时候,仁慈的卞福汝主教,这个基督的使者,他用仁爱之心,宽大的胸怀,点醒了暴怒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

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使他彻底悔悟,从此他化名为马德兰,弃恶从善,开始了新的生活……当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时,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出门时往往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贫问苦。

对于穷人而言,他就是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

有一位老人被压在车下,整个车子的重量都压在他的胸口上,此时除非有谁去把车子从下面撑起来,否则无法把他救出来。

谁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们都知道:只有一个正在被通缉的苦役犯——冉阿让,才有那么大的力量。

当时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正在旁边,可他要是去救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犹豫几分钟的话,那位老人就会死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还是冒着可能被认出来的危险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只因长相像冉阿让被别人冤枉顶替冉阿让被捕。

当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知道后再一次犹豫了,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让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认的话,没有第二个人会知道,况且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市长”,而那位老人只不过是个年过半百、毫无用处的人而已。

可就在宣布那位老人有罪的时候,他竟公然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为此他放弃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与荣华,以再一次进了那个已经呆了19年的牢房为代价,救下了那位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为了实现一个可怜的妓女芳汀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的亲生女儿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狱(而这一次越狱,对他来说则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

虽然最后芳汀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却始终坚持不渝地完成他对芳汀——一个毫不相干的死人的承诺,最终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

为了使一些陌生的人不受到伤害,他竟然一次次地铤而走险,不惜暴露自己曾是苦役犯的身份,被当时黑暗社会的忠实的守卫者冷酷的警长沙威盯上。

为了珂赛特的幸福,他从此又过上了东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终珂赛特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也在平静与安详中死去……冉阿让受到社会的压迫,受到非人的折磨,受到岁月的风化,但他没有被命运折服。

他懂得创造自己的命运,他摆脱从前那个身心的牢狱,摆脱社会对他的压迫,他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重新唤回生活在那个悲惨世界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因为他不想更多的男人因为赤贫丧失尊严,更多的妇女因为饥饿变得堕落,更多的儿童因为无知变得畸形。

更多的人像他一样活在压迫与悲惨的世界中。

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也可以不是这样。

当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时,我们要像文中的冉阿让一样不屈服于命运,和命运作斗争,而不是向生活妥协,浑浑噩噩得过日子。

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的内心,现在的自己是自己满意的吗,现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如何先去改变自己,再去改变别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和世界。

每个被压迫的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对待。

悲惨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史诗般的歌剧电影!可以说,我看这部片值了。

结尾处在广场上的庄严激昂的画面,我简直有想站起来举臂高声呐喊的欲望。

看这部戏之前,我以为第一次看歌剧电影会不适应,以为会像舞台剧那样画面平淡。

不是,我看到了很大部分面部特写镜头,使我有一种感受是,非常的体贴的真实感。

我真的觉得遗憾,中国怎么就没有人能拍出《悲惨世界》如此具有气场、庄严、又是歌剧式的电影呢?是怕我们中国人接受不了歌剧吗?不,我第一次看不仅不会抗拒,反而感觉片中许多场景因为现场的演唱而更突出了所表达的意思,而更具有力量。

因为影片所讲述的背景正是19世纪法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青年志士心中的压迫、被奴隶、对正义与自由的向往,满腔热血,化作如猛虎下山的咆哮,齐声合唱震撼山河。

影片开头不久,冉阿让出狱受尽众人白眼,沦落遭主教救济,夜晚偷走主教的银器,被警察抓住,不料主教竟说银器是送给他的,从而挽救了他。

主教的言行开始令他忏悔,场境是站在山巅的一角,不断地叩问自己:主教是神派来拯救他的圣人,他决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配以瞬间拉开场景的镜头,直抵云霄中耀眼的阳光。

我没有看过原著雨果的《悲惨世界》,我知道电影很难与文字作比较,镜头要做的是一眼、一个画面要带给观众的观感,而文字肯定描写得更详细完整,一呼一吸都能做到映入你的心中,镜头要带给你们的是冲击感。

我觉得歌剧式电影非常整体地把悲惨世界带给观众,它克服了舞台剧的单一枯燥的场景,强化了飘浮时代,国家与个人命运在革命动荡中的境况。

战争、奴隶、食不裹腹的贫民、为生存被迫出卖贞操的芳汀、市侩奸诈的房东夫妇、忠贞的警察贾维尔(直到最后被冉阿让放过,而动摇对天职的忠贞,最后站在矗立的城墙边,纵身坠入滚滚的湍流中。

)、柯赛特与马利尤斯的邂逅相恋、满腔热血号召发动革命的正义青年……两个半小时的影片中间不会让你有闷场,情节紧凑,高潮迭起。

冉阿让的忏悔仿佛就如同我们每个人忏悔,我们都是渺小的个人,我们曾经不断的犯错,我们曾经豪情万丈、理想丰满,我们曾经深陷又挣扎,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还在不断地重复旧路,我们还在不断地犯错,我们不可原谅,我们美好的一切仿佛早已远去,永不再来,我们孤单影只,匆忙恐慌,为五斗米而贱卖尊严,我们不断追问自己,心中的向往是否不再,希望是否已凋谢,我们要追求什么?我们曾经的梦想还有没有努力去追逐过、实践过?这帮热血青年怀着祟高的理想,为实现自由、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未来而就义,但其实他们只是追求最基本的权利,他们在追求可以公平竞争,人人平等,能保障生存的环境。

国家是因为人而组成的,是为服务这个国家里的的公民的,如果它连最基本的人权都无法保障,那百姓就会奋起推翻它,建立一个保障百姓的国家。

正义仿佛就浑然天成,它是人们立世的底线,用以区分丑恶与黑暗,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量。

这部片仿佛是对自己的叩问,仿佛是对自己价值观的修正。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文豪雨果一部小说,小说构思长达40年与1982年出版,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Jean Valjean)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小说先后被改编为音乐剧、电影、电视及动画等,对世界的影响,非三言两语可说清。

当故事从新被翻拍成电影的时候,我就对这部电影格外关注。

从半年前第一款预告片就看了好几篇,对影片的上映也满怀期待。

不过当电影在美国公映之后烂番茄metacritic 的评分相比同时期的《被解放的蒂亚戈》低很多,还是让我有些震惊和失望,不过自己看过之后感觉还是不错的。

当然媒体的评分大可不必在意。

如果你过于纠结原版小说和之前的音乐剧相比或许还是稍感失望的。

比较电影和小说在表达方面还是不同的。

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815至1932年,先后横跨27年。

冉·阿让为快要饿死的姨甥孩子偷了一个面包而被捕,服役中尝试逃狱失败,最终被监禁20年。

1815年,冉·阿让终于假释出狱,但因为身份关系被人嫌弃,最终被主教米里哀主教救回。

几年之后,他化名为马德兰,成为一个工厂主人与市长,却被他遇见了追捕他多年的警官沙威。

另一方面,冉·阿让也遇上了芳汀,答应她为她照顾女儿柯赛特。

这一切的悲伤,痛苦,凄惨,无奈,愤怒,绝望的情绪交融在一起。

直到最后冉·阿让紫色身亡。

如果不喜欢听音乐剧的朋友,看电影之前还是要好好考虑,虽然相比音乐剧,电影有了画面,情感,状态和环境在里面,但作为一个超长的电影,估计有2小时40分钟,而且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唱。

,尽管演员对唱法的处理都是很合适的。

如果之前对小说不了解或者音乐剧不熟悉的情况下,最好看看歌词,否则在听不懂唱什么的情况下很容易审美疲劳。

我有的时候,就略显尴尬,因为真的没几句是说出来的。

这部电影就是把音乐剧搬上银幕,以唱歌代替对白,几乎几分钟便出现一首歌曲。

电影看音乐是无容置疑的动听,加上耳熟能详的歌曲让人很早陶醉在音乐之中。

曾经有人跟我说过,以前看这套音乐剧的时候,经常被音乐所吸引,忽略了剧中的内容,今次终于正式了解故事背后的意思。

电影的改编其实就是把音乐剧视觉化,其实没太大改动,中规中矩,非常忠实于原版音乐剧。

这一点上真的跟导演汤姆霍伯前作《国王的演讲》有那么几许相似的感觉——非常工整的作品。

影片的艺术指导,化妆,服装设计,摄影,视效和混音都相当了得,画面唯美,构图考究,设计精致,视觉化的成果相当好看。

Sound mixing的处理也非常好,有几处是多人合唱,每个人的唱词和旋律又不同,混音很好地调整了不同演唱者之前的强弱变化,又与电影画面的状态契合。

总的来说观感还是很享受的,很推荐,好看又好听的电影也难得。

不过,电影改编自同名音乐剧,很多小说情节被删,以致当中很多细节未能交代。

当然,故事主线未被更改,内容清晰,而且其他部分亦有互相补足,但对于钟情于剧情片的观众,也许算是一点的不完美。

影片大量的歌唱部分让你在观影的时候都有些情不自禁的跟随影片角色哼唱起来。

作为五音不全的我有些考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