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培优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培优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培优测试题一、阅读下列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赞崔兴宗①王维绿树重荫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②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注释】①崔兴宗:王维的内弟,当时隐居未士。

②科头箕踞:科头,就是不戴帽子,只把头发挽成髻;箕踞,就是伸展两脚而坐,形如簸箕。

古人席地而坐,坐如跪形,伸足而坐是不守礼法的行为。

1.诗人赞颂了崔兴宗什么样的品格?2.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以这首诗为例,谈谈画中有诗的特点。

3.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二)劳劳亭①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①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

4.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理由是什么?5.诗人以亭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6.请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两句的写作特点。

(三)绝句漫兴九首(其三)①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诗人寓居成都草堂时茅舍简陋低小,燕子扰人的情景。

7.这首诗借燕子扰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8.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四)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9.“二月初惊见草芽”中的“惊”字用得很传神,请作简要说明。

10.诗歌的最后两句写得很精彩,请作简要说明。

(五)浪淘沙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1.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1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13.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六)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①驿里②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③。

【注释】①邯郸(hán dān):地名,即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

②驿(yì)里:供行人中途休息或更换驿马的地方。

驿,古代传递公文或消息用的马。

③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14.“抱膝灯前影伴身”这一细节描写,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引用诗中的两个字来概括)16.简要分析最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

(七)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①,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③,云色渡河秋④。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⑤。

思归若汾水⑥,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岁落:光阴逝去。

众芳歇:花草已凋零。

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

③塞:关塞,指长城。

④云色渡河秋:云彩飘过黄河,也呈现秋色。

⑤故国:家乡。

⑥汾水:汾河。

17.诗歌的前四句是写,后四句是写。

18.这首诗的首联对仗非常工整,“岁”对“时”,“落”对“当”,“众芳”对“大火”,“歇”对“流”。

此外还有两句诗也对得很工整,这两句是。

19.简要分析诗歌最后两句的写作特点。

(八)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①清沙白鸟飞回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③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④新停⑤浊酒杯。

【注释】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回:回旋。

③百年:犹言一生。

④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⑤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20.诗歌的前四句是写,后四句是写。

21.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2.从第二联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九)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23.诗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4.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5.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低徊”一词的意思。

(十)南溪早春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26.第二联是写。

27.诗歌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28.“长被春容恼病翁”一句隐含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十一)夜坐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29.诗歌的前四句是描写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景色?理由是什么?30.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诗歌的第二联。

31.诗歌的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十二)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2.词的上片是写,下片是。

33.联系上下诗句,说说“太匆匆”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4.简要分析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十三)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5.词的上片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景色?36.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7.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上秋来风景异)相比,这首词的风格有何不同之处?(十四)踏莎行欧阳修候馆①梅残②,溪桥柳细,草熏③风暖摇征辔④。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⑤,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⑥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①驿站的候馆:旅馆。

②梅残:梅花凋零。

③草熏:小草发出的清香。

④辔:马缰绳,这里指马。

⑤粉泪:脂粉和着眼泪。

⑥平芜:平坦的草地。

38.这首词的上片是写,下片是写。

39.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

40.词的下片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人,却写家人如何思念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十五)卜算子①苏轼缺月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

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④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⑤。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作。

②漏断:漏壶是古代计时工具,这里指夜已深。

③幽人:指作者自己。

④缥缈:隐约可见的样子。

⑤省:理解、明白。

41.这首词的上阕是写,下阕是写。

42.上阕的“缺”、“疏”、“断”、“独”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十六)一剪梅李清照红藕①香残玉簟②秋③。

轻解罗裳④,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⑤来?雁字⑥回时,月满西楼⑦。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红藕:莲花。

②簟:细竹编的席子。

③秋:凉。

④罗裳:罗,丝织品名;裳,下衣为裳,这里指裙。

⑤锦书:书信。

⑥雁字:大雁排成“人”字或“一”字群飞,故称雁字。

⑦西楼:常指闺阁,这里指词人居处。

44.“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写出了女词人的。

45.“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的意境与李商隐的“”诗句相似。

46.说说你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诗的理解。

(十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②清笳③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④: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⑤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⑥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师伯浑:作者的朋友,有才气,能诗文。

②雪晓:下雪的早晨。

③清笳:凄清的胡笳声。

④关河:关塞,河防。

这里指边区。

⑤睡觉:睡醒了。

觉:醒来。

⑥自许:自负而又自信。

47.这是一首记梦词,上片写,下片写。

4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十八)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①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②,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③。

【注释】①郁孤台:在江西赣州。

②长安:借指北宋故都汴京。

③闻鹧鸪:古人认为鹧鸪声凄切。

49.这首词的上片寓情于景,写,下片以江水为喻,抒写。

50.说说你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两句诗的理解。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薛仁贵,绛州龙门人①。

贞观②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

至安地③,有郎将刘君邛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④,仁贵遂知名。

及大军攻安地城,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⑤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

大军乘之,贼乃大溃。

太宗遥望见之,遣驰问先锋白衣者为谁,特引见,赏赐甚众,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⑥。

及军还,太宗谓曰:“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⑦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

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寻迁右领军郎将。

(节选自《新唐书·薛仁贵列传》)(有删动)【注释】①薛仁贵:唐代名将,名礼。

绛州龙门:地名,今山西河津。

②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③安地:地名。

④慑伏:恐惧降伏。

⑤鞬:马上盛箭的器具。

⑥擢授:提拔任命。

果毅:官职名。

⑦阃(kūn)外:指统兵在外。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分)有郎将刘君邛为贼所围甚急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1)谒()(2)异()(3)走()3.薛仁贵“异其服色,著白衣”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4.薛仁贵由一名普通士兵提拔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不久又任命为右领军郎将,凭的是什么?(2分)答:5.文中的哪一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对薛仁贵的器重?(2分)答:(二)仁杰①,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②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

高宗即令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

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

”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不惧比干③之诛。

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④廷.诤,罪止弃市。

魏文⑤将徙其人,辛毗⑥引裾而谏,亦见纳用。

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陛下作法⑦,悬之象魏⑧,徒流⑨死罪,俱有等差。

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⑩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居数日,授仁杰侍御史。

(节选自《旧唐书·狄仁杰列传》)(有删动)【注释】①仁杰:即狄仁杰,唐代武则天时名相。

②滞狱:长期不决的积案。

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④张释之:汉文帝时的直谏忠臣。

⑤魏文:魏文帝。

⑥辛毗:魏文帝时的直谏忠臣。

⑦作法:制定法律。

⑧象魏:宫廷外的阙楼。

⑨徒流:服劳役、流放。

⑩奉制:遵旨。

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分)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1)坐()(2)瞩()(3)廷()8.概述高宗杀权善才的理由。

(2分)答:9.狄仁杰是如何劝说高宗不杀权善才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2分)答:10.你认为高宗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