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单元《三字经》【单元导读】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银河里闪耀着一颗璀璨明珠——《三字经》。
它是一部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国文化史,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
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味,轻松愉快,如唱儿歌。
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
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阅读《三字经》,我们要用辨证的思维领悟其闪光的思想,继承其优良的传统文化,用心感悟做人和学习的深刻道理,并能将自己喜爱的片段熟读成诵。
三字经①(一)宋·王应麟【原文】人之初,性本善②。
性相近,习相远③苟不教,性乃迁④。
教之道,贵以专⑤。
昔孟母,择邻处⑥。
子不学,断机杼⑦。
窦燕山,有义方⑧。
教五子,名俱扬⑨。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⑩。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作者简介】《三字经》的作者相传是王应麟(lín)。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南宋鄞(yín)县人。
他少年时通《六经》,淳佑元年(1241年)中进士,历任过秘书监、吏部侍郎等诸多官职,博学多闻,长于考证,著述丰厚。
王应麟呕心沥血写就的弘富著述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反而是这本《三字经》未收入正集的小册子却家喻户晓,流传数百年。
【注释】①依据《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三字经》整理编入,根据其内容编为六部分,每部分的内容简介见后文“理解与赏析”。
②性:指性情。
近:相差不远。
③习:幼年的习性。
远:相差太远。
④苟:如果。
⑤迁:变化。
专:指专心致志。
⑥孟母:仉氏,战国时魏国人。
其三迁和断机杼教子的故事历来为人所传诵,并被后人尊为贤母的典范。
邻:邻居。
处:相处。
⑦子:孟子。
杼:织布的梭。
⑧窦(dòu):即窦禹钧,五代幽州(今北京人)人氏。
善词学,藏书丰富,自己建立私塾,供穷人家的孩子读书。
义方:指教子有方。
⑨五子:即窦燕山的五个儿子。
他们相继得中进士,号称“窦氏五龙”。
成语“五子登科”就是缘于这个典故。
⑩非所宜:指不宜这样。
三字经(二)【原文】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①。
香九龄,能温席②。
孝于亲,所当执③。
融四岁,能让梨④。
弟于长,宜先知。
【注释】①亲:近。
礼:天理的节文。
仪:人事的法则。
②香:指黄香,字文疆,东汉江夏郡安陆人。
《后汉书·黄香传》称他幼年丧母,以孝道服侍父亲。
夏天用扇子为父亲扇凉席枕头和席子,冬天以自身的体温为父亲温暖被褥。
九龄:指九岁。
③亲:指父母。
执:操持。
④融:即孔融。
孔子三十二代孙,三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魏国文学界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
⑤首:首要。
孝:孝顺双亲。
悌(tì):敬爱兄长。
次:指次一等。
见:指眼见。
闻:指耳闻。
三字经(三)【原文】首孝悌,次见闻⑤。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①。
三光者,日月星②。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③。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④。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⑤。
曰仁义,礼智信⑥。
此五常,不容紊⑦。
稻粱菽,麦黍稷⑧。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⑨。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⑩。
匏土革,木石金11。
丝与竹,乃八音12。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13,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注释】①三才:乃是天才、地才、人才。
②三光:乃是日光、月光、星光。
③不穷:指春去夏来,秋去冬来,没有穷尽。
④应乎中:指东西南北四方必须与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向确定起来。
⑤五行:古代思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种常见的物质称为“五行”,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及多样性的统一。
⑥仁:仁爱,品德。
义:事理。
礼:礼节、礼仪。
⑦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紊:紊乱,混乱。
⑧梁:粟谷,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
菽(shū):大豆,又为豆类的总称。
黍:黏黄米。
稷(jì):谷子,一说为不黏的黍,又说为高粱。
⑨马牛羊:上珍三品。
鸡犬豕(shǐ):下珍三品。
豕:猪。
⑩恶:憎嫌。
欲:思慕。
11 匏(páo) :匏瓜,我们现在所吹的笙就是用紫竹做成的管,将它们排列在匏中而成。
土:瓦器,古代乐器埙,就是一种瓦器。
革:牛皮,古时候人们用牛皮做鼓。
木:木器,古时有一种乐器是用桐木做的。
石:玉石之类,用来做磬。
金:铜锣、铜鼓、唢呐、铃子之类。
12丝:琵琶、琴、瑟之类。
竹:笛子、管、萧之类。
13九族: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同姓亲族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下推至同姓的子、子孙、玄孙、曾孙,称为“九族”。
三字经(四)【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
详训诂,明句读②。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③。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④。
中不偏,庸不易⑤。
作大学,乃曾子⑥。
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⑦。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⑧,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⑨。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⑩。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11。
撮其要,记其事12。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注释】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②诂:以当代通俗的语言解释古代语言、方言或字义。
句读(dòu):文章中休止和停顿之处。
读:这里指给古文断句。
③小学:宋代儒家代表人物朱熹编辑的儿童启蒙课本。
四书:即儒家的四部主要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
④子思:孔子之孙。
⑤中:无过不及。
庸:平常。
⑥曾子:姓曾,名参,孔子的弟子。
⑦孝经:《孝经》十八章,是孔子之作,讲的是明孝的道理。
⑧周公:姓姬,名旦,文王第四子。
⑨大小戴:大戴,指汉代儒士戴德;小戴:即戴德的侄儿戴圣。
⑩三传者:三册书。
凡是圣人作者称经,贤人称颂。
11子:古代诸子百家的著作称为子或子书。
12撮:摘取。
三字经(五)【原文】经子通,读诸史①。
考世系,知终始②。
自羲农,至黄帝③。
号三皇,居上世④。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⑤。
周文武,称三王⑥。
夏传子,家天下⑦。
四百载,迁夏社⑧。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⑨。
周武王,始诛纣⑩。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11。
逞干戈,尚游说12。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13。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14。
高祖兴,汉业建15。
至孝平,王莽篡16。
光武兴,为东汉17。
四百年,终于献18。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19。
北元魏,分东西20。
宇文周,与高齐21。
迨至隋,一土宇22。
不再传,失统绪23。
唐高祖,起义师24。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25。
梁灭之,国乃改26。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27。
炎宋兴,受周禅28。
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
元灭金,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29。
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30。
号洪武,都金陵31。
迨成祖,迁燕京32。
十七世,至崇祯33。
权阉肆,寇如林34。
李闯出,神器焚35。
清太祖,膺景命36。
靖四方,克大定。
廿二史,全在兹37。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38。
通古今,若亲目。
【注释】①诸史:指各朝代的史书。
②世系:指帝王、贵族世代相传的系统,即他们的家谱。
③自:从。
④上世:远古时代。
⑤夏禹:夏朝的第一个帝王,也称大禹。
商汤:即成汤,商朝的第一个帝王。
⑥周文武:即周文王姬昌与周武王姬发父子。
⑦夏传子,家天下:夏禹之前,帝位继承禅让制,天下为公。
自禹起,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实行世袭制,以天下为自家,故称家天下。
⑧四百载:夏朝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约16世纪,共四百余年间。
迁:改变。
⑨六百载:商朝自公元前约16世纪至公元前约1066年,共六百余年。
纣:商朝末代军王。
⑩周武王,始诛纣:周武王十一年挥师渡盟津,会诸侯,同纣王军队在牧野展开大战。
纣王因军队倒戈,兵败自焚。
11王纲:指周王朝奴隶主的统治制度。
12干戈:这里指战争。
尚游说(shuì)周平王东迁后,诸侯兼并,周室衰微,天下大乱,策士、门客四处投奔强大的诸侯,为其出谋划策,称为游说。
13五霸: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霸主,一般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
七雄:指战国时期七个称雄的强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14二世:指秦二世胡亥。
楚汉争:指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
15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16孝平:指汉平帝,九岁被迎立为皇帝,后被外亲戚王莽毒死。
王莽:汉元帝的侄儿。
公元5年,他毒死平帝,自称摄皇帝。
公元8年称帝。
改国号为新。
17光武:指汉光帝刘秀。
18四百年:指汉朝共统治中国四百余年。
19南朝:指南北朝时期相继建康建都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20北:指北朝。
元魏:指北魏。
21宇文周:指宇文氏北周政权。
高齐:指高氏北齐政权。
22迨(dài):等到。
一土宇:指统一天下。
23统绪:皇帝世系。
这里指天下。
24唐高祖:即李渊,唐朝第一个皇帝。
25三百载:唐朝自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历史近三百年。
26梁:指后梁。
27五代:唐朝灭亡后,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局面。
相继统治北方的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史称“五代”。
28炎宋:指宋朝。
受周禅:赵匡胤陈桥兵变时,授意将士们将他黄袍加身,逼迫年幼的后周恭帝让位给他。
29莅:来临与到来之意。
戎狄:多泛指非华夏民族(汉族),是旧时对少数民族的简称。
30太祖:指明太祖朱元璋。
31洪武:指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的年号。
32成祖:指明成祖朱棣。
33崇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的年号。
34阉:宦官。
35神器:指明朝帝位、皇权。
36清太祖:即努尔哈赤。
满族,爱新觉罗氏。
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公开反明,是清王朝的奠基者。
37兹:此。
38实录: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
三字经(六)【原文】口而诵,心而惟①。
朝于斯,夕于斯②。
昔仲尼,师项橐③。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④。
彼既仕,学且勤⑤。
披蒲编,削竹简⑥。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⑦。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⑧。
家虽贫,学不辍⑨。
如负薪,如挂角⑩。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11。
若梁灏,八十二12。
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