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大纲#精选.

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大纲#精选.

二、教学目标
主要说明学生在完成该课程修读后,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计算机审计相关规定,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框架模式和审计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理论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能够利用计算机审计的相关知识解决公司在计算机审计中遇到的各种问实创新意识的科学素质;以及自我的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学会系统开发审计方法;
了解相关规范与标准。
【主要内容】:
1.系统开发审计的目标;
2.系统开发各个阶段的审计内容与方法;
3. CMMi、开发项目的管理规范。
【重点】:系统开发各个阶段的审计内容;系统开发审计的方法及依据。
【难点】:系统开发审计的内容;如何进行系统开发的审计。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九章网络审计(共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网络审计的概念;
掌握网络审计的要素;
理解电子商务的含义;
了解电子商务对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影响;
了解网络系统审计与网站审计。
【主要内容】:
1.网络审计的概念、要素;
2.电子商务;
3.网络系统审计 ;
4.网站审计。
【重点】:网络审计的要素;电子商务及其影响;网络系统审计。
计算机审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计算机审计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
Computer Audit
总学时/学分
30
理论学时
30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
0
课外学时
0
适用专业
审计学
开课学期
6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应用和审计结合的新兴边缘管理学科,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及网络环境对传统审计的影响;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审计、系统开发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了解网络审计、世界计算机审计及其发展趋势;通过上机实验,学生应掌握计算机审计的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培育使用审计软件及相关工具软件的习惯。使学生对计算机审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计算机审计业务活动的具体运作方式、规则,从而为以后从事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
【教学目标】:
掌握电子数据审计的内容;
了解电子数据审计的条件和作业流程;
理解电子数据采集、清理和转换的内容;
了解数据验证的作用与基本内容;
认识电子数据审计的工具与方法。
【主要内容】:
1.电子数据审计的目标与内容;
2.数据采集;
3.数据清理;
4.数据转换;
5.数据验证。
【重点】:电子数据审计的内容;电子数据审计的过程与基本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CAIS内部控制; 一般控制的含义与具体内容; 应用控制的含义与具体内容; CAIS的风险与审计风险。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三章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共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系统开发审计的目标;
掌握系统开发审计的内容;
第八章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控制和审计(共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相关概念;
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特点和类型;
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主要手段;
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控制与审计。
【主要内容】:
1.计算机舞弊、计算机犯罪、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
2.利用非法程序进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
【教学目标】:
复习EXCEL基础;
熟练掌握EXCEL在审计中的基本应用。
【主要内容】:
1.结合上机进行EXCEL基础的复习;
2.结合上机学习EXCEL运用于审计的常用操作。
【重点】:EXCEL基础;EXCEL在审计中的应用。
【难点】:数据管理:分类、汇总、数据透视;公式与引用。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难点】:网络审计的六个要素;电子商务及其对审计的影响;网络系统审计。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十章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趋势(共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未来的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了解审计决策支持系统与审计专家系统。
【主要内容】:
1.宏观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2.微观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3.审计决策支持系统;
4.审计专家系统。
【重点】:微观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审计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
【难点】:微观审计环境包括的内容;审计模型库。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学时分配表
章节
课程内容
学时
1
计算机审计概论
2
2
1.审计软件的分类;
2.我国主要的审计软件工;
3.审易软件的功能 ;
4.审易软件工具的使用。
【重点】:审计软件的功能;审计软件的使用。
【难点】:审计软件的类型;审易软件的使用。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七章EXCEL在审计中的应用(共4学时,支撑教学目标)
第四章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审计 (共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应用程序审计的内容
掌握应用程序审计的方法
【主要内容】:
1.应用程序审计的内容;
2.程序流程图检查法、程序编码检查法;
3.程序运行记录检查法、程序运行结果检查法;
4.检测数据法、整体检测法、程序编码比较法;
5.受控处理法、受控再处理法、平行模拟法;
6.嵌入审计程序法、程序跟踪法。
【重点】:应用程序审计的内容;程序运行结果检查法; 检测数据法; 受控再处理法; 平行模拟法。
【难点】:理解应用程序审计的内容;整体检测法;平行模拟法。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五章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审计(共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考核方式
1
课程论文报告
2
小组讨论、课堂提问
3
课下作业
六、教材名称及主要参考书
指出课程使用的相关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等
推荐教材:
1.田芬. 《计算机审计》.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第一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
1.陈伟.《计算机审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第一版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插入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规格对应关系矩阵,以附件形式列在课程教学大纲后面
四、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计算机审计概论 (共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2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和内容
3了解计算机审计的目的
4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方法、步骤
了解CAIS内部控制的审计步骤与内容;
【主要内容】:
1.CAIS内部控制的变化与特点;
2.CAIS内部控制的分类;
3.CAIS的风险、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分析和控制;
4.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的具体内容;
5.CAIS内部控制的审计。
【重点】:CAIS内部控制的分类; 一般控制; 应用控制; CAIS的风险分析。
3.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其他手段 ;
4.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控制;
5.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
【重点】: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概念; 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主要手段;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控制与审计。
【难点】:利用非法程序进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方法。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二章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共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CAIS对传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熟练掌握CAIS内部控制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理解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其分析与控制;
掌握CAIS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的主要内容;
2.陈伟.《计算机审计原理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第三版
撰写人
审订人
大纲制订委员会主任
制订日期:2016-11-01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难点】: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清理的基本技术;数据转换的方法。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六章审计软件的应用(共10学时,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审计软件的类型;
了解我国主要的审计软件;
掌握审计软件的基本功能;
学会审易软件工具的使用。
【主要内容】:
5理解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
【主要内容】:
1.EDPAA、ISACA;
2.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CAAT;
3.计算机审计的内容 ;
4. 计算机审计的目的、方法、步骤 ;
5.CAIS对计算机审计的影响。
【重点】:计算机审计及其相关概念;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方法、步骤。
【难点】:计算机审计及其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计算机审计的方法。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
2
3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审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