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第二章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史传类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第二章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史传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史传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深见倚任。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成祖入京师,福迎附。

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帝置不问,复其官。

未几,拜工部尚书。

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

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

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

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

”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皆报可。

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

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

骐诬福有异志。

帝察其妄,不问。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

福在交趾凡十九年。

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

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

历事六朝,多所建白。

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

”无少贬。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未息,庶.务繁剧庶:希望B.于是编氓.籍氓:百姓C.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怙:倚仗,凭借D.素孚.于人孚:信任答案 A解析庶:众多、各种、多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①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③骐诬福有异志。

帝察其妄,不问④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②④⑥答案 C解析③是说皇帝觉察到马骐对黄福的诬陷。

④不是直接说黄福的才干。

⑥是说黄福做官不为名利,做事细致谨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深受各位皇帝倚重。

明太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

虽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的指摘,恢复了黄福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趾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

离开交趾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

做官不为名利,做事细致谨慎,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宾客了。

答案 D解析俸禄不是都用来招待宾客了,而是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事官。

(2)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到了这里就有回家的感觉。

(3)他回来后,交趾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

参考译文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曾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很赏识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

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

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

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臣心中不服。

”皇上臵之不问,给他恢复了官职。

不久,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

永乐三年(1405),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黄福被改任北京行部尚书。

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事官。

不久,他得以官复原职,督运安南军饷。

安南平定后,在那个地方设臵郡县,皇帝命黄福以尚书衔掌管布政司、按察司的事务。

当时边远的地方刚刚平定,军队尚未歇息,事务多而繁杂。

黄福因事制宜,处理得都很有条理。

他上疏说:“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方面考虑。

”他又请求道:“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请设立卫所和驿站,以方便往来。

实行开中法,给予商人们运销食盐的权利,再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趾,通过这样来充实军粮储备。

官吏的俸禄,仓库储粮不足则以公田的产出补足。

”他又说:“广西百姓输运粮饷,陆路艰险,应该让广东海运二十万石去供给。

”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

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臵办官师。

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圣上德治之意,告诫下属官吏不要苛刻、侵扰人民。

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

当时群臣因为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被贬谪到交趾的有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到了这里就有回家的感觉。

镇守中官马骐倚仗受宠侵害百姓,黄福多次抑制他。

马骐诬陷黄福有谋反异志。

皇上觉察出这并不真实,不追究。

仁宗即位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

黄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来时,交趾人民搀扶着一路相送,哭号泣涕不忍分别。

他回来后,交趾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

仁宗驾崩,他总督献陵工程。

黄福有丰姿,身材修长,仪表整洁,不苟言笑。

历经六朝事务,提出过不少建议。

他公正廉洁宽恕,一向得到他人的信任。

他当官不图赫赫之名,办事无论大小都很谨慎。

忧国忘家,越老越坚定。

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罢了。

当初,成祖写下十位大臣命解缙品评,解缙只对黄福写下这样的评语:“秉性率直,为人确实有原则有操守。

”没有丝毫贬抑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崧,字茂琰,广陵人也。

父悝,少孤,事母以孝闻。

年十三,值岁饥,悝菜蔬不餍.,每致甘肥于母。

抚幼弟以友爱称。

寓居江州,刺史华轶辟为西曹书佐。

及轶败,悝藏匿轶子经年,会赦乃出。

元帝嘉而宥.之,以为参军,遂历显位,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建昌伯。

崧少好学,善史书。

总角时,司空何充称其明惠。

充为扬州,引崧为主簿,益相钦重。

转骠骑主簿,举州秀才,除太学博士,父艰①去职。

初,悝以纳妾致讼被黜,及终,崧乃自系廷尉讼冤,遂停丧五年不葬,表疏数十上。

帝哀之,乃下诏曰:“悝备位大臣,违宪被黜,事已久判。

其子崧求直无已,今特听传侯爵。

”由是见称。

拜中书郎、黄门侍郎。

简文帝②辅政,引为抚军司马。

时桓温擅威,率众北伐,军次武昌,简文患之。

崧曰:“宜致书喻以祸福,自当反旆。

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③,逆顺于兹判.矣。

若有异计,请先衅鼓④。

”便于坐为简文书草曰:“寇难宜平,时会宜接。

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

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

运转之艰,古人之所难,不可易之于始而不熟虑。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

或能望风振扰,一时崩散。

如此则望实并丧,社稷之事去矣。

皆由吾暗弱,德信不著,不能镇静群庶,保固维城,所以内愧于心,外惭良友。

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家国,其致一也。

天下安危,系之明德。

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隆,大义弘著,所望于足下。

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温得书,还镇。

崧累迁侍中。

是时谢万为豫州都督,疲于亲宾相送,方卧在室,崧径造之,谓曰:“卿令疆理西藩,何以为政?”万粗陈其意。

崧便为叙刑政之要数百言。

万遂起坐,呼崧小字曰:“阿酃!故有才具邪!”哀帝雅.好服食,崧谏以为“非万乘所宜。

陛下此事,实日月之一食也”。

后以公事免,卒于家。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一卷,有删节)注①艰:旧时指父母亲丧事。

②简文帝:即司马昱。

晋元帝少子。

被崇德太后和桓温立为皇帝,在位两年,病死。

本文中,司马昱尚未即位,只是辅政的大臣。

③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

④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岁饥,悝菜蔬不餍.餍:吃饱B.元帝嘉而宥.之宥:奖励C.逆顺于兹判.矣判:分辨D.哀帝雅.好服食雅:平素答案 B解析宥:宽恕。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高崧有政治才干的一组是()①遂停丧五年不葬,表疏数十上②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逆顺于兹判矣③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④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⑤崧便为叙刑政之要数百言⑥陛下此事,实日月之一食也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 C解析①表现高崧的孝道;③是对桓温的奉承之词,并非实情陈述;⑥表现其直谏的品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崧年少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

小小年纪,便声名远扬,得到了朝廷官员的赏识,为成年后的入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高崧为了帮父亲高悝翻案,在父亲去世后的五年时间内没有安葬父亲,先后上了数十道奏章,终于打动了皇帝。

C.高崧为司马昱出谋划策,并以司马昱的口吻写信给桓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桓温,使其回师。

D.高崧官居侍中时,因谢万热衷于送往迎来,不问政事,便找上门去,批评谢万不认真处理政务。

谢万呼其小名表示不满。

答案 D解析原文只说谢万“疲于亲宾相送”,并无“热衷”之意。

呼高崧小名也不是为了“表示不满”。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轶败,悝藏匿轶子经年,会赦乃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宜致书喻以祸福,自当反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的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

(关键点:“经年”“赦”)(2)(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