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ppt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ppt
2.史传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总体价值 取向: 忠孝、守法、处事高明、英勇有 智谋,清正廉洁等。
3.史传类人物传记“实录”的写 作特点,所谓“实录”,是指“只据事 实录,使善恶自见”。也就是说,在同 一短文里,既有可能 写到这个人的善行, 也可能写到他的恶习。
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
一边阅读,一边 理清以下四个方 ?哪 一个朝 代 ?还 涉 及 多 少 人 ? (勾画出来) 二是官职。 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 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 (勾画出来)
? 8、教授:专管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 教育厅长。
? 9、游击:掌管军队 防御,负责防御工作 的师级军官。
? 10、侍郎:中央机构中相当于现在的副部 长。
3.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打破题 号顺序,调整做题顺序: 从最后一题 做起,到信息筛选题,然后再做前面 两题。分析概述题: 定区间——细对 照,找差异——定选项 ;信息筛选题: 排除法 。实词推断题与虚词辨析题或 句式题的解题方法参考前面各章节。
积累史传文常用的核心词汇。
如表现人物个性的:耿、厚、矜、刚毅、孝 悌、古直、阿谀、谄谗、木讷等; 表示官职变化的:授、除、迁、左迁、下车、 擢、黜、调、复、辞、致仕、乞骸骨等; 表示主管的:知、典、主等; 表示说话的:曰、云、谓、诏、诰、敕、白、 陈、禀、对、语、谕、晓、辩、问、诘、诉 等;
拔 ?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 迁 、转、调、徙 、补 、改 ?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 ? 兼、领、署、权 ?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 贬 、谪、出、左迁、罢、免、黜、废 ? 第五类:执掌、主持的词语。知、行、主
? 补充常见职官的文言用词
? 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 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 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说理方面,比如上海卷《静者居记》一文先提出“静 系于人不系于居”的看法,然后直指心灵,提出“居仁 而静”这一核心观点,有意针砭眼下浮躁之弊,给人恍 然之感;再如 15年浙江卷《太平州学记》一文借太平州 学得以重建说明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事业成败皆 系于人的道理,议论高远,顺势而发,不由得人不信服。 如果我们承认高考不仅是选拔性测试,也是日常教学的 延续,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试题所选之材就 不可小视,课程的三维目标一个不少地要在试题中有所 体现。16年文言文选张岱《琅嬛福地记》,充满神异色 彩的故事中暗寓学海无涯的道理。
? 2、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 务。相当于省长。
? 3、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 市长。
? 4、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 5、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司 局级官员。
? 6、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 作人员。
? 7、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 于副县长。
一、高考史传类文言文的特点 内容: 史传类文章的 主人公 多为有声望的 文臣武将 或其他一些人物,他们往往有 鲜 明的性格 特点。史传文常规结构是: 先介 绍人物的姓名、籍贯,然后概括介绍人物 学识、品行,为官的建树、治国的才能, 接下来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记叙 ,叙 述生平经历和突出事迹。 最后一段归结人 物的一生,收束全文。
2.利用注释及后两题题干 帮助理解文意: 文后注释帮助扫清文字障碍;信息筛选题题干多 是“下列全部表现某某怎样怎样 (某种品质或境界 ) 的一项是”,往往能 提示传主的精神品质 ;最后 一题是对 文本内容的分析 概述,命题形式基本上 是三对一错, 75%的正确分析概述,能帮助我们 更 好地理解文意。
表示死亡的:驾崩、崩、山陵崩、薨、卒、 死、殁、终、不禄、圆寂等; 表示科举考试 的:第、及第、登第、贡举、 状元、解元、举人、秀才、院试、乡试、 殿试等; 表示官职和官府名称 的:宰相、丞相、三 司、知州、巡抚、宦官、太史、太守、知 县、六部、国子监、翰林院、参知政事等。
? 补充文言文中关于职务升降的词语 ?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 征 、辟、荐、举 、拜、除、授、起、擢、
? 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 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 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
? 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 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 还有一个常见词:
? 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有 司 :有关的官员。
? 古代常见官职名的职级例说(趣)
? 1、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 的行政最高长官。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选用的材料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纲关 于“浅易”的要求,文体以叙事类的史传(包括正史和野 史)最多,其次是叙议结合类的杂记、赠序和书信等,纯 粹论说类的材料较少。内容多突出忠孝节义廉等传统道德、 真善美的人物品质,所讲之理深入浅出,关联现实,注重 对考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人物方面,如新 课标I卷中的孙傅忠诚爱国,正直无私,勇敢无畏;新课 标Ⅱ卷中的来护儿志向远大,文治武功,忠诚廉洁;安徽 卷中的梁皙次淡泊宁静,孤介自持,廉洁爱民;江苏卷中 的欧阳发笃志好礼,刚直不阿,治学严谨;等等。这些人 物个性独特,形象鲜明,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
四是品格。 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 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 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 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 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画出信 息,注意结合历史事件分析)
(二)阅读解题步骤: 1.抓住特点,节节划读,理清脉络:
人——简历——性格特点——为政成绩 ——具体事件。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 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 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 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画出层 次或作上起始记号) 划分层次时就要注意抓住事件发生的过程 和文章的线索,而文章线索往往又是时间 (有的从官职的变化可以看出)的推移和 地点的变化或人物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