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①为女杀彘②。

”妻适③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⑤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⑥彘也。

注:①反:通“返”。

②彘(zhì):猪③适:往④特:只不过⑤待:依赖⑥烹煮1.解释文中加粗的文言词。

(1)女还()(2)婴儿非与戏也()2.翻译下列句子。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加点字A、以.荻画地B、教以书.字书: D、及.其稍长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⑤父怒挞.之⑥曷.不听其所为?16、翻译下列句子:王冕者,诸暨人。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17、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七)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

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①善属文②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八)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

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

⑤执苦:干苦活。

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九)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

它是指(十)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

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解释:①直②但③遽④辞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②不尔,是欺人也(十一)杨万里与“诚斋”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

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注释】①吉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

②绍兴:宋高宗年号。

③司忘掉:职官名称,负责钱粮税收。

④丞:县令的属官。

⑤张浚:南宋重臣,力主抗金。

1、解释:①谪②名2、翻译:①杜门谢客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十二)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储备语言,考试不慌如:选文人物大都为: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事迹大都为:忠孝节义、爱国爱民、清正廉明、公正执法,寒窗苦学评价语言:廉洁奉公、克己奉公、执法如山、爱国效忠、爱民如子、尽忠尽孝有勇有谋、体恤民情、扶危济困、仗义疏财、嫉恶如仇、正直无私安贫乐道、正气凛然、勤学苦读、不畏强权、大公无私两袖清风好学不倦、刚正不阿、豁达大度、高风亮节、豁达大度、高洁清高参考答案: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陈实与“梁上君子”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

陆元方卖宅1.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2.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

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3.不恰当。

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4.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

四.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