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
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简史中国先秦典籍《考工记》对当时营造宫室的屋顶、墙、基础和门窗的构造已有记述。
唐代的《大唐六典》,宋代的《木经》和《营造法式》,明代成书的《鲁班经》和清代的清工部《工程做法》等,都有关于建筑构造方面的内容。
公元前 1世纪罗马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四论》和《五种柱式规范》等著作均有对当时建筑结构体系和构造的记述。
在1 9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和建筑物理等学科的成长,建筑构造学科也得到充实和发展。
研究内容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但要解决空间的划分和组合,外观造型等问题,而且还必须考虑建筑构造上的可行性。
为此,就要研究能否满足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功能;在构造设计中综合考虑结构选型、材料的选用、施工的方法、构配件的制造工艺,以及技术经济、艺术处理等问题。
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是构成建筑物并为使用功能提供空间环境的支承体,承担着建筑物的重力、风力、撞击、振动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荷载;同时又是影响建筑构造、建筑经济和建筑整体造型的基本因素。
为此,就要研究: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和构造形式的选择;影响建筑刚度、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因素;结构与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关系等。
建筑结构体系的类型,基本可分为: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和骨架结构建筑(以上为传统结构体系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工具式模板建筑(以上为现代工业化施工的结构体系建筑),筒体结构建筑、悬挂结构建筑、薄膜建筑和大跨度结构建筑(以上为特种结构体系建筑)等。
建筑部件对于建筑物来说,屋顶、墙和楼板层等都是构成建筑使用空间的主要组成部件,它们既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又都是建筑物的围护构件。
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抵御和防止风、雨、雪、冻、地下水、太阳辐射、气温变化、噪声以及内部空间相互干扰等影响,为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创造条件。
建筑配件按照建筑功能需要而设置的构件和设施,包括楼梯、台阶、阳台、雨篷、栏杆、隔断、门、窗、天窗、火墙、火炕和房屋管道配件等。
建筑配件除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外,均有艺术造型方面的要求,在习惯上把中国古代属于小木作范围的如门、窗、栏杆、隔断、固定家具以及顶棚、地面、墙面等构件归入建筑装修。
单纯为了满足视觉要求而进行艺术加工的则归入建筑装饰。
建筑装修和装饰同建筑的艺术表现和使用功能有密切关系。
为此,就要研究构配件的功能、造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照度等有关问题。
建筑防护为了防止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或破坏,必须研究下述问题,并采取安全措施,如建筑防火、建筑防震、建筑防爆、建筑防尘、建筑防腐蚀、建筑辐射防护、建筑屏蔽、地下室防水、外墙板接缝防水以及变形缝等。
设计的过程建筑构造是为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如果没有技术依据,所作的设计只能是纸上的方案,没有实用价值可言。
建筑构造作为建筑技术,自始至终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等每个步骤。
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首先应根据该工程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技术条件等环境来选择合宜的结构体系,使所设计的建筑空间和外部造型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在技术设计阶段还要进一步落实设计方案的具体技术问题,并对结构和给水排水、供暖、供电、空调设备等工程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各工程项目之间的交叉矛盾。
施工详图设计阶段是技术设计的深化,处理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的实施提供制作和安装的具体技术条件。
展望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以及各种特殊建筑都在构造上不断提出新的研究项目。
例如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对构配件提出既要标准化,又要高度灵活性的要求;为节约能源而出现的太阳能建筑、生土建筑、地下建筑等,提出太阳能利用和深层防水、导光、通风等技术和构造上的问题;核电站建筑提出有关防止核扩散和核污染的建筑技术和构造的问题;为了在室内创造自然环境而出现的“四季厅”、有遮盖的运动场,提出大面积顶部覆盖的技术和构造的有关问题等,都有待于深入研究。
民用建筑构造要点:一.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重点、难点知识解答1. 建筑三要素及其关系?构成建筑的三要素中,建筑功能是主导因素,它对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起决定作用。
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功能的手段,它对功能起制约或促进发展的作用。
建筑形象也是发展变化的,在相同的功能要求和建筑技术条件下,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建筑形象,达到不同的美学条件。
2. 民用建筑按高度和层数如何分类?住宅建筑:一般按层数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
国际上,将高层建筑又进行具体分为四类;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小于24m为单层和多层,大于24m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
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是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3. 建筑物按捺久年限划分为几级?各级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一般分为五级。
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具有历史性、纪念性、代表性的重要建筑物。
二级:耐久年限为5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公共建筑物。
三级:耐久年限为40~50年,适用于比较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为15~40年,适用于普通的建筑物。
五级: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简易建筑和使用年限在15年以下的临时建筑。
4.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分为几级?每级中各主要构件的耐久极限是多少?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二级,多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4级。
每级中各主要构件的耐久极限略,详见教材表1-2和表1-3。
5.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1)、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2)、确保结构安全;3)、适应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施工的需要;4)、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5)、注重美观。
二.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重点、难点知识解答1. 建筑平面的组成如何?建筑平面一般由3部分组成:使用部分:包括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联系部分(走廊、过道等)、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和交通联系枢纽部分(门厅、过厅等);结构部分:如墙体、柱子等占用的面积。
2. 建筑平面图的外部尺寸是如何标注的?一般标注三道尺寸。
最外一道尺寸为总尺寸,表示建筑物的总长、总宽,即从一端外墙皮到另一端外墙皮的尺寸。
中间一道尺寸为定位尺寸,表示轴线尺寸,即房间的开间与进深尺寸。
在民用建筑中,对常用的矩形平面房间来说,房间的平面尺寸一般不用长宽而用开间和进深来表示。
开间也叫面宽或面阔,指房间在建筑外立面上占的宽度,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叫进深。
最里一道为细部尺寸,表示各细部的位置及大小,如外墙门窗的大小及与轴线的平面关系。
3. 立面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建筑立面需要重点处理部位有哪些?其最常用的手法是什么?立面设计的主要方法有立面的比例尺度、立面的虚实与凹凸、立面的线条处理、立面的色彩与质感、重点与细部处理;建筑立面需要重点处理部位有建筑物主要出入口、楼梯、形体转角及临街立面等,最常用的手法是对比。
4. 建筑立面图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立面图主要用于表示建筑物的体形和外貌,表示立面各部分配件的形状及相互关系;表示立面装饰要求及构造做法等。
5. 何谓层高和净高?如何具体确定其值?层高是指该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它是国家对各类建筑房间高度的控制指标。
建筑层高应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合确定,并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净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垂直距离。
它是供人们直接使用的有效高度,它根据室内家具设备、人体活动、采光通风、结构类型、照明、技术条件及室内空间比例等要求综合确定。
三.基础构造重点、难点知识解答1. 何谓刚性基础?特点是什么?大放脚的一般做法是怎样的?由砖石、毛石、素混凝土、灰土等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
大放脚的做法一般采用每两皮砖挑出1/4砖长或每两皮砖挑出1/4与一皮砖挑出1/4砖长相间砌筑。
2. 什么是柔性基础?特点如何?一般构造要求怎样?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基础,也叫柔性基础。
钢筋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和抗剪性能良好,可在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不高以及水平力和力矩等荷载的情况下使用,为了节约材料可将基础做成锥形,但基础最薄处不得小于200mm或做成阶梯形但每级步高为300~500mm,故适宜在基础浅埋的场合下采用。
3. 基础按构造形式不同分为哪能几种?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六种)独立基础:适用于多层框架结构或厂房排架柱下基础,地基承载力不低于80kPa;墙下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的墙下,低层或小型建筑常用砖、混凝土等刚性条形基础。
如上部为钢筋混凝土墙,或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用于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地基承载力偏低时;片筏基础:常用于地基软弱的多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建筑,以及上部结构荷载较大且不均匀或地基承载力低的情况;箱形基础:用于上部建筑物荷载大、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高层建筑、重型建筑以及软弱土地基上多层建筑时;桩基础:当浅层地基土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适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桩基础形式。
防潮处理的构造做法通常是:首先在地下室墙体外表面抹20mm厚的1:2防水砂浆,地下室墙体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灰缝必须饱满;并在地下室地坪及首层地坪分设两道墙体水平防潮层。
地下室墙体外侧周边要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分层回填夯实。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顶面时,必须做防水处理。
由于外防水的防水效果好,因此应用较多。
内防水一般用于修缮工程。
6. 卷材防水的构造做法如何?卷材防水在施工时应首先做地下室底板的防水,然后把卷材沿地下室地坪连续粘贴到墙体外表面。
地下室地面防水首先在基底浇筑C10混凝土垫层,厚度约为100mm。
然后粘贴卷材,再在卷材上抹20 厚1:3水泥砂浆,最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
墙体外表面先抹20mm厚1:3水泥砂浆,冷底子油,然后粘贴卷材,卷材的粘贴应错缝,相邻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卷材最上部应高出最高水位500mm左右,外侧砌半砖护墙。
7. 地下室的底板和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可采取何措施提高防水性能?一是骨料级配混凝土,是采用不同粒经的骨料进行级配并提高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含量,使砂浆充满于骨料之间,从而堵塞因骨料间不密实而出现的渗水通路,提高防水性能;二是外加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加气剂或密实剂以提高抗渗造以及各配件在垂直方向上的相互关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