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 0)刻度画起,画到(4 )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 4 )刻度画起,画到( 8 )厘米的地方。

4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常考: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计算时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典型题:一、填空1、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应注意()对齐,从()位算起。

2、在做加法时,个位满()向十位进1。

在做减法时,个位不够减时,要从()位退1当()来减。

3、加法混合运算按()的顺序进行计算,遇到带括号的,要先算()4、一个数加15得47,这个数是(),一个数减19得37,这个数是()。

5、比48多24的数是();比80少9的数是();36比54少():42比()少18。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0-()=27 ()+18=54 ()-28 =287、在里填上“>”“<”或“=”。

65-1945 35+1245 76+1976+2063+1884 56-1840 75-26498、按规律填数。

(1)35,40,45,()55,(),()(2)87,80,73,(),59,(),()二、下面的题计算对吗?对的打“√”,错的打“×”并把错的改正过来。

三、口算。

3+25= 30+25= 6+25= 24+38= 52+23= 20+30=50-8= 50-18= 35-5= 35-15= 35-10= 75-59=46-23= 23+18+34= 56-13-25= 23+45-17= 78-(34+12)=68+(84-65)=四、用竖式计算。

1、不进位加:3+25= 30+25= 52+23= 32+68=2、进位加:24+38= 6+25=3、不退位减:35-5= 35-15= 35-10= 46-23=4、退位减:75-59= 50-8= 50-18= 100-28=5、连加:23+18+34=6、连减:56-13-25=7、加减混合:69+10-36=8、带小括号:78-(34+12)= 68+(84-65)=五、列式计算3、4、28加上16,再加上3,和是多少?5、4、比45少7的数是几?6、从75里连续减去两个35,差是几?7、6、比49多8的数是几?六、连线七、解决问题。

1、黄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红花有多少朵?2、动物园里有黑兔24只,白兔比黑兔少8只,(1)白兔有多少只?(2)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多少只?3、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24辆,有自行车25辆。

(1)汽车一共有多少辆?(2)开走多少辆汽车就和自行车一样多了?4、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

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接力赛?5、汽车:25元小熊:28元小飞机:45元布娃娃:19元(1)买一辆汽车和一个布娃娃,一共需要多少钱?(2)小丽带70元钱,她想买一架小飞机和一个小熊,钱够吗?(3)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第三单元角的认识一、角的认识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练习: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判断角。

判断依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练习: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角的打“√”。

()()()()3、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练习:根据所给的信息画角(1)(2)●●4、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练习:下面哪种说法对,对的打“√”①左面角大。

()②右面的角大。

()③两个角一样大。

()二、认识直角1、判断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①用三角板直角的顶点对准要判断角的顶点②一条直角边压住要判断角的一条边③另外一条边如果和直角边重合,则是直角,没有重合则不是直角。

(口诀: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练习:判断下面各角,是直角的打“√”,并标上直角符号。

()()()()2、数直角:①先准确判断所数的是不是直角,用直角三角板测量。

②记住常用平面图形直角的个数:长方形有4个直角,正方形有4个直角,直角梯形有2个直角。

练习:数一数,下面图形内各有几个直角:( )个 ( )个 ( )个3、画直角①确定顶点。

②从顶点引出一条边。

③用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对准所画顶点,一条直角边压住所画一条边。

④沿三角板另一直角边画出另一条边。

⑤画上直角标志。

注意:如果是在方格纸中画,必须沿着方格纸的横纵线画两条直角边。

练习: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4、综合运用:有关直角知识的灵活应用。

练习:在图形内增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3个直角三、认识锐角和钝角1、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依据: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①能一眼看出的,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判断。

②非常接近直角的,要借助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通过比的方式判定。

直角:钝角:锐角:练习:2、三角形中的各种角:①直角三角形有1个直角,2个锐角②锐角三角形有3个锐角③钝角三角形有1个钝角,2个锐角小结: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最少有2个锐角练习:四、解决问题:拼角用一副或两副三角板拼角:①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②两个锐角拼在一起可能是锐角,可能是直角,也可能是钝角。

(注意:如果是一副三角尺两个锐角拼角,可以拼成钝角和锐角;如果是用一副三角尺两个锐角画角,可以拼成钝角、直角和锐角。

)五、补充1、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2、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2个锐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另外2个是锐角。

3、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一、填空。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2.一个乘数是3,另一个乘数是6,积是()。

3.4×3,读作 . ()与5相加得30。

4.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里填上“>”、“<”、“=”。

3+36 5×6×3×6、写口诀。

二三()()得九三()十五四()二十四()四十二五六()里填上“+”、“—”、“×”。

1828.计算。

5×4-7= 3×6+20= 5×5-5= 4×3-9=二、判断题。

1.3×5=5+5+5+5+5 ()2.4×6=24,读作4乘6等于24。

()3.2×6=6+6。

()4.5×2=10应用的乘法口诀是“五二一十”。

5.4个6相加,积是24. ()6.4和6相乘,积是24. ()三、列式计算。

1.6与6的积是多少? 2、 6个4相加是多少?四、看图列式计算。

1.☆☆☆☆☆☆☆☆?个 =2五、用数学。

1.一条6元2.一件衣服有6个扣子,两件衣服共有多少个扣子?3.一共植树多少棵?4、妈妈买水果,共花多少元?花了5元花了3元花了5元六、解决问题:超市里的7号电池有一板装4节的,也有一板装6节的.1、两组电池各买一板,一共多少节电池?2、如果买4板6节的, 一共多少节电池?3.每辆车限坐乘客6人。

(1)2辆车最多可以坐多少人?(2)33人去旅游,5辆车可以坐下吗?4.看图回答问题。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这一单元难度不高,可能少部分孩子是迷糊的,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左右上下分不清楚,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不是孩子的视力问题,而是孩子对于图形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不足。

知识点一:描述同一物体不同方向所看到的样子。

这一考点通常以连线题为主,题目给出一个物体图片,让孩子用线连接不同方向看到的样子。

如上图:戴帽男孩在车头前方,不戴帽男孩在车尾,他们看到的分别是车头和车尾,这个小朋友都会。

重点是两个小女孩看到的是什么,孩子们很容易选错,此时我们需要借助自己的手来判断。

背对我们的女孩,她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此时车头在她的左手这边,因此她看到的车的车头是在左边。

另一个面对我们的女孩,车头是在她的右手边,因此她看到的车车头在右边。

总结:做这类题目,老师要教会孩子以自己的左右手为参考来做选择,这样既简单也不容易出错。

知识点二:通过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去推测这个图形是什么。

这个知识点通常是考查对于立体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常见的几何图形从不同的面去看,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正方体:从不同的面去看都是正方形,长方体:可能看到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体:可能看到圆形或者长方形,球体:从不同的面看都是圆形。

那如果小明从一个面看到的一个物体是圆形,那么这个物体就可能是球体也可能是圆柱体,千万不要以为看到圆形就一定是球体喔,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上图,蓝色衣服男孩他看到的是三个正方体,女孩是从顶上往下看,因此她只能看到两个横着的正方体,棕色衣服男孩他看到的是竖着的两个正方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