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5标段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
DK593+466.41〜DK623+941 ,全长30.474km ,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

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 ,(含涵洞8 座),桥梁20座,5762m ,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 ,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 ),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共31.155万块轨枕(预制场1处)。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
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专家顾问
项目总工程师 主管工程师
平面位置测量负人
高程测量负责人
产及施工保证)
2、项目部仪器设备
Leica 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m ;天宝DINI03数字水 准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
1、洞外控制测量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
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
审定
复核
c 质量检查负责人
丁 •(质量监督、检查、资料整理、报告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CPII GPS测量方法,测量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精测队进行加密测量,在隧道进出口、横洞口分别布设三个GPS控制加密点和两个二等水准点。

1.1、洞外控制点布设
1)、控制点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2)、视线高离开旁遮障碍物1m以上,通过水田、沙滩时,增加视线高度。

3)、每个隧道进出口、横洞洞口布设平面控制点3个,二等水准点2 个。

4)、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短于300m。

1.2、洞外控制网精度设计
121、平面控制网精度设计
洞外控制网采用CPII GPS测量进行加密,按三等GPS精度施测,固定误差为5mm,比例误差为1ppm。

要求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00000 ,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基线长度小于500m时,边长中误差小于
5mm。

CPII加密点观测执行如下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122、高程控制网精度设计
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不大于1.0mm,往返观测不符值或环闭合差不大于4」mm(L为水准
测量的环线或路线长度,单位为km)。

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标准
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3、贯通误差的估算
洞外控制测量完成后,按规范要求估算洞外控制测量引起的贯通误
131、横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方法
1 )、控制测量前,按下式估算横向贯通中误差
2m e2(L JC如mj)2.(L cE m C)2
= mj
式中m j、m e---进、出口GPS控制点的Y坐标误差;
L j、L e ----进、出口GPS控制点至贯通点的长度;
m:j、m-e--进、出口GPS控制点联系边的方位中误差;
‘-----进、出口控制点至贯通点连线与贯通点线路切线的夹角
2 )、控制测量后,按下式估算横向贯通中误差。

M 2 - ;「x2 cos2:F亠’‘ y2sin2:F亠’‘ x y2 sin 2:F 式中二y、—x、二.xy ---由进、出口推算至贯通点的X、y坐标差
的万差和协万差;
:F —贯通面方位角。

1.3.2、高程贯通中误差的估算方法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误差产生的高程贯通中误差按下式估算:
M 飞二M L
式中M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m );
L----洞外高程路线长度(km )。

2、洞内控制测量
2.1、洞内导线点的布设
1)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定可靠、便于设站的地方,点间视线旁离隧道内设施0.2m以上。

2)隧道内导线布设成多边形闭合环,每个环由4~6条边构成。

长隧道布设成交叉双导线形式,以增加网的内部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3)隧道内导线随施工进度分期布设,建立新一期导线前,对原有控制点进行检测
4)洞内导线点以混凝土包埋钢桩,钢桩长度为30-40cm间,并打
入地面10cm,外露1cm。

埋设时四周用30cm*30cm的木板支撑,以做到平
整,上面加护盖,护盖背面写上导线点相对应的线路里程及点号。

埋设点位距旁构筑物至少在0.3m以上。

5)曲线段洞内导线点间以最大通视距离布设,不短于按下式计算的距离。

C = 8Rf
式中R---曲线设计半径(m)
f---保证最大通视距离的安全断面宽度(一般取0.7m)
2.2、洞内导线观测设计
221、洞内导线水平角观测设计
洞内导线等级根据隧道长度确定,按相应等级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法进行观测。

1)导线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3)目标应有足够亮度,采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

4)完成规定测回数一半后,仪器和反射镜均应转动180度重新对中整平,观测剩余测回数。

2.1.2、隧道内导线边长测量设计
1)测量前应充分通风、避免尘雾。

2)反射镜应有适度照明。

3)仪器和反射镜面应无水雾。

4)曲线段导线边长符合C「8Rf的要求。

公式含义参照上面说明
2.3、洞内导线测量精度设计
隧道内控制导线从隧道外联系边引入,隧道内外平面控制以边连接。

按隧道长度确定隧道内导线长度。

隧道内导线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2.4、洞内高程控制网设计
隧道内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往返观测,具体原则如下:
1)高程控制点应每隔200-500m设置一对。

2)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及观测限差应符合表四-3.3.1,表四332,表四333的规定
六、施工测量方案
1、隧道内施工中线测设的原则
1)采用导线测设中线点,一次测设不应少于3个,并相互检核。

2)采用独立中线测设中线点,直线上应采用正倒镜法延伸直线;曲线上采用坐标法测设。

3)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宜每10m加密一点。

直线上应正倒镜压点或延伸;曲线上采用极坐标法测设。

4)采用上下半断面施工时,上半断面每延伸90-120m 时应与下半断面的中线点联测,检查校正上半断面中线。

5)隧道内中线点应埋设混凝土桩,严禁包埋木板、铁板和在混凝土上钻眼。

2、隧道内衬砌测量的原则
1)立模前,应利用隧道内控制点检查永久中线点或临时中线点位置及高程。

检测与原测成果较差不应大于5mm。

2)检查合格后,在立模范围内放设不少于三个中线点及其横断面十字线方向,同时在断面上标定出拱架顶、起拱线和边墙底的高程位
3、隧道贯通测量误差测量及调整
3.1、测定实际贯通误差的方法
1)在贯通面中线附近设一临时点,由两端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
标,坐标较差分别投影至线路中线及其垂直方向上,即为纵向和横向贯
通误差。

同时测量该点的水平角,求得方向贯通误差。

2)由两端高程点分别测量贯通面处临时点的高程,其高程差即为高程贯通误差。

3.2、平面贯通误差调整的方法
1)贯通误差<50mm时,在保证隧道建筑界限要求的条件下,可不调整线路中线,按设计线位铺轨。

2)贯通误差>50mm 时,应采用隧道内CPIII控制网实测隧道中线,采用线位拟合方法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线路应满足轨道平顺性标准和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

3.3、高程贯通误差调整的方法
1)由两端测得的贯通点高程,应取两贯通高程的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贯通点高程。

2)高程贯通误差调整可按贯通误差的一半,分别在两端未衬砌地段,以未衬砌段的线路长度按比例调整其范围内各水准点高程。

3)未衬砌段高程放样应依据调整后的水准点高程进行。

4)调整后的线路应满足线路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七、质量控制与检验
1)、使用的观测仪器、元器件的精度和规格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经检定合格,观测仪器按检定计划实施检定。

2)、洞外控制网、洞内导线点应定期复测,平差后方可使用。

3)、严格遵守测量换手制度。

4)、施测方法严格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等相关规范执行。

5)、进行明确的技术交底,包括:测量放样的内容;测量放样的点位示意图;测量放样点位的高程或者是在施工现场设置的水准点高
程;必要的文字说明。

技术交底要求字迹清楚、工整、签字齐全,写明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签字人包括:交底人、接受人(工区现场技术员、施工队伍现场技术人员)。

八、附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