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的物流发展[摘要]自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决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低碳经济已经开始深入人心。
于是,各种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涌现。
我国政府也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低碳经济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从而演变而来了一个新生词汇低碳物流。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节能减排ﻫ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ﻫ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酸雨、化学烟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等由于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的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人们开始寻找一条适合全球人类发展生存的道路。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在2010 年召开的两会上,九三学社代表委员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文件,一时间,两会上也刮起了低碳之风。
其实早在两会之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等众多有关低碳的提案议案也纷纷被提出,至少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没有引起决策层、媒体的广泛重视。
然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回暖,为了经济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经济增长模式的话题,摆着了决策层的案头。
低碳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到底什么样,能否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平衡点,我们都在思考。
ﻫ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交通运输占四分之一。
这就表示,如果要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
对于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曾经有环保专家专门做过测试得出相关结论:一辆货车每发动一次,其尾气所释放出来的污染物至少需要用五到八棵树来平衡。
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的物流行业,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同时,也要将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当前物流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便的支持。
ﻫ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说,无论是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发展模式还都比较落后,正在经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倡导低碳物流时间较早,发展起来相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各项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行业内也形成了一个共识。
就已经积极投身于低碳物流事业当中的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物流而言,由于碳排放量和客户的运营成本直接挂钩,企业本身就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然后才能最终确定哪种经营成本对企业自身更有利,就倾向采取哪种运营方式。
就同样一批货物而言,如果通过不同企业运送到同一地点,转运次数过多,碳排放量必然会增多。
因此,马士基物流专门单独设置一个部门,向客户介绍最节约,能源消耗最低的运输方式。
尽管为了减少碳排放,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之前大概提高了15%左右,但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却大大降低,这种运行模式也开始也运输行业流行。
ﻫ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进行竞争。
如果在同一个城市里,在给每个厂家进行货物配送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交通压力,并且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
ﻫ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于近日宣布,希望到2015 年底,沃尔玛供应商能够减少2000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持续不断的扩张中沃尔玛深知,未来能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减少供应链中的碳需求将日益迫切,在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之间,沃尔玛将与供应商一起合作努力,共同减少排放量,降低成本,实现低碳物流,建设绿色供应链。
ﻫ一个企业的发展,常常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
假如发展低碳物流不仅企业成本能降低,并且对环保也起到很好的效果,那么企业将会有很大动力去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
而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当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实现低碳物流却又需要提高成本,那么,物流行业走这条低碳之路就会相当艰难。
在这方面,就需要国家制定一定的标准,并且将一些指标进行量化,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更换符合环保的机械设备,在物流流程的运作方便,建立一套低碳环保、科学合理的制度,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逐渐树立环保思想,使企业自身能够对低碳经济有很深刻的认识,自主自发的加入到低碳物流行列中来。
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高技术毫无疑问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而在低碳技术上,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自身,都必须要提高研发能力,从而在技术上取得优势,这样才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
并且将其落实在行动上,大力优化企业软硬件设施,选择低碳减排的技术设备来进行物流服务。
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标看,发展低碳物流,不仅需要考虑正向的物流环节低碳化,也要考虑相关供应链上逆向的物流体系低碳化。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运输的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节约运输时间,来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将物流企业的仓库选址布局合理化,节约运输成本,减少仓储成本;提高一些包装等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等相关举措,国家对于扶持实行低碳物流企业的相关政策正在积极制定中。
ﻫ当能源、经济与价值观进行碰撞的时候,擦出的将是不一样的火花。
当曾经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无法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时,我们应该果断的创新技术与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低碳物流在我国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全面而系统的概念。
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发展低碳物流,这将是未来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评价答案好:1不好:0原创:0非原创:1子弹&书生回答采纳率:30.9% 2010-07-27 10:06满意答案好评率:0%基于“外包+自营”组合模式的企业物流管理优势分析ﻫ[内容摘要]先阐述了现代企业物流外包的利弊,提出现代企业物流核心部分的自ﻫ营能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然ﻫ后结合企业案例,分析了“外包+自ﻫ营”企业物流管理组合模式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对这ﻫ一策略的看法。
ﻫ[关键词]ﻫ企业物流管理;组合模式;外包物流、自营物流;优势从整体上看,物流是贯穿现代企业经营首尾的一条基线,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全面发展。
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推进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外包不断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显现优势,包括集中资ﻫ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力等。
这ﻫ否意味着未来外包物流将一直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是否物流自营的比重ﻫ势必越来越小?ﻫ一、企业外包物流利弊分析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物流活动变得ﻫ越来越复杂,物流成本也越来越高。
据资料显示,有近60%的公司认为物流不是他们的主业,这就意味着物流不是这些企业的核心能力,且企业的物流资源与能力难以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与顾客需求,那么ﻫ企业就应该实施物流外包,将物流交给第ﻫ三方物流企业运作。
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经营和管理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ﻫ的核心能力,在物流服务水平、服务质量ﻫ等方面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为众多的物流ﻫ需求企业提供服务,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和系统协调效益,从而大大降低物流需求企ﻫ业的经营成本。
虽然物流外包能给企业带来许多利ﻫ益,但其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风险:信息共享意味着企业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这无疑使得信息更易外泄,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败德行为。
这ﻫ是指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后,第三方物流企ﻫ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用户企业利益ﻫ的行为;“世界是复杂的,协议是不完全的”,物流外包合同不可能包含所有后果并且将它们进行明确地规定,这在双方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履约就极易产生冲突和ﻫ纠纷;业务外包会使原来的职能型组织结ﻫ构转变为流程型的网络结构,这个过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ﻫ阻挠和反对,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ﻫ营活动。
二、现代企业物流核心部分的自营能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ﻫ依据核心能力理论,企业在经济组织ﻫ中,如果通过物流自营能够比竞争对手利ﻫ用大众化的第三方物流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特色,就能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果物流资源是企业所稀缺ﻫ的、有价值的、一般竞争企业难以模仿的就可延展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果物流的ﻫ自营部分通过战略构造,能保持企业内部资源的一致性,就能与品牌、技术、治理结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果物流的自营部分是构成企业核ﻫ心能力的一部分,或有潜力转变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物流资源在公司范围应该保ﻫ持,不应该外包或一部分外包,而核心部ﻫ分应该自己运作。
所以,自营物流并非企ﻫ业必须放弃的物流模式,外包也非企业物ﻫ流的必然选择。
ﻫ现代企业自营物流已不是传统企业的ﻫ物流作业功能的自我服务,它是基于供应ﻫ链物流管理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新概念。
企业物流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实ﻫ体移动作业层面,不只是运输仓储等基本功能的整合,而且已上升到管理学与供应链层次,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对企ﻫ业物流的系统化管理,现代企业物流活动环节与管理职能往往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企业是难以外部化ﻫ的,它是现代企业所独有的、难以模仿的、有价值的,往往可延展为企业的核心能力。
因此,目前企业物流外包的只是部分物流作业功能环节而已,大部分的物流系统管理职能仍由企业自身经营。
在现代企业经常外包给3PL的物流活动中,报关代理、仓库管理、运费支付、货代、配载、直接运输等名列前茅;而外包存货管理、订单处理和执行、分销控制、供应链管理、采购、车队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和IT系统设ﻫ计比重却相对比较小。
显然,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物流服务看作核心竞争力或作ﻫ为非常重要的经营环节来看待的话,现代ﻫ企业物流外包的速度和深度就必然会放ﻫ慢,物流自营的价值会增加。
ﻫ三、现代企业物流“外包+自营”组ﻫ合管理模式的优势结合物流作业外包的规模优势与物流ﻫ系统自营的管理价值,将部分非核心的物流作业功能外包而整个物流系统企业自我营运的“作业功能外包+系统管理自营”ﻫ的组合物流模式,应该是现代企业今后企业物流发展的主营模式。
安利(中国)公ﻫ司“外包+自营”的物流管理组合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安利(中国)的储运成本仅占全部经营成本的4.6%,具体策略有:非核心环节通过外包完成、仓库半租半建、核心环节自身大手笔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