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_培根

浅论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_培根

浅论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刘 定 美国圣斯考拉斯蒂卡学院摘 要 弗兰西斯 培根在西方科学史上是以倡导 知识就是力量 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而著称的.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者则因此把他列为父权制科学观的始作俑者.然而,西方思想史的深入研究表明,培根的科学观具有非常复杂的内涵,后世的解读赋予了过多的世俗化含义,因此我们有必要予以重新解读与评估。

关键词 F 培根 生态危机 宗教 科学观1.引语我开始接触论说文之后,感觉就象是面对一种新的 八股文 似的,总是以论点、论据、论证为中心,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枯燥,十分的乏味。

但是,自从我读了培根的随笔散文集之后,就仿佛是进入了尼奥的武器库似的。

也许有人不知道弗兰西斯 培根是个什么样的人,但你一定听过 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名言。

弗兰西斯 培根(Fran ci s Ba con,1561-1626)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巨人中,他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马克思称他是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

他正是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 的第一人。

培根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时代的始祖。

他是第一个意识到科学技木能够改造世界面貌的哲学家,热情支持实验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2.培根的唯物主义思想范畴。

从历史的根源和当时的社会现状来看,培根的哲学思想是与其当时的社会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他是资产阶级上升那个时期的代表,主张发展生产,渴望探索自然,要求发展科学。

然而,他认为是经院哲学阻碍了当代科学的发展。

因此,他就极力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权威。

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 四假相说 。

他说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在某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

第一种假相是 种族的假相 ,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第二种假相是 洞穴的假相 ,这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第三种假相是 市场的假相 ,也就是由于人们在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

第四种假相是 剧场的假相 ,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

培根指出,经院哲学家就是利用这四种假相来抹煞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了经院哲学沉重的打击。

但是,培根的 假相说 渗透了他哲学的经验主义倾象,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妄加以严格区别,没有能够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异。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就在于学术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失去接触,使它们产生了脱节的现象。

他主张科学理论应当与科学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他主张打破 偶像 的崇拜现象,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同时还提出了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 ,对经院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所提出的科学方法观是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

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哲学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

培根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

但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或多或少的带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人们完全可以说弗朗西斯 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

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尽管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坚信上帝)。

在思想上,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

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在学术上,他那渊博的学识连同精彩的文笔与科学和技术相共鸣,在那个时代,是一位难得的科引路人。

虽然培根是一位忠实的英国人,但是他的洞察力远远地超过了他自己的国界。

他划分出三种雄心:其一类者,朝思暮想,惨淡经营,在本疆之内,得陇望蜀,觊觎青云;其二类者,官衣旰食,机关算尽,图他人之邦,扩己国之势,拜倒称臣者愈多愈善,此辈虽贪婪无度,然却至尊至贵;若一人披荆斩棘,努力登攀,以求人类享有经天纬地之略,驾驭宇宙之才,此实属雄心大志,尽臻尽善。

虽然培根是科学的指路人,但是,他自己却不是一位科学家,也跟不上他的同时代人所取得的进展的步伐。

他忽略了纳皮尔(新近发明了对数)和开普勒,甚至还有他的英国同伴威廉 哈维。

培根正确地指出热是一种运动形式 一个重要的科学学说。

但是,在天文学上,他却拒绝接受哥白尼的学说。

不过,人们应该记住培根不是要提出一套完整、正确的科学定律,而是要提出一个应该学什么的概说。

他的科学猜想意在作为进一步探讨的起点而不是作为终极的结论。

弗朗西斯 培根并不是最先认识到归纳推理用途的人,也不是最先理解科学会给社会带来各种可能利益的人。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他以前没有人如此热情而广泛地发表这些激进的思想,而且部分原因是由于培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部分是由于他作为一位主要政治家的名气,他对待科学的观点在实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662年,当为了促进科学知识的增长而创建伦敦皇家学会时,创建者们称培根为他们的启灵人。

而且当在法国启蒙运动期间编纂大部头的 百科全书 时,主要的编纂者们如狄德罗和阿朗贝尔赞誉培根是他们的作品的启灵人。

如果说 新工具 和 新亚特兰提斯岛 今天比过去一度曾有的读者少了,这是因为它们的寓意已经被广泛地接受的缘故。

人们有理由把培根与另一位身处欧洲大陆的科学时代的晚辈先驱勒内 笛卡尔相提并论。

培根比笛卡尔早一代人(三十年)。

他比笛卡尔更多地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但是这位法国人重大的数学发明使这种对比的天平稍微向有利于他的一边倾斜。

3.培根的论著。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 论说随笔文集 (即中译版 论人生 或者 人生论 )。

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他在本书献辞中所说的: 此书乃鄙人平生著作之中,最为大众所欢迎者,其主题均系关于人性及人生问题之研讨。

弗兰西斯 培根的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是世界散文和思想史的一块绝世瑰宝。

这是作者毕生科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之体现,凝聚了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古典人文主义者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

四百年来,此书经久不衰,被译成世界上的几乎所有存在的文字,一直是世界上所公认最受公众称赞劭池的不朽名著之一。

现代人读培根的这部书,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培根这部 培根人生论 中的相当一部分篇章,不仅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古典人文主义者的价值理想,而且许多教诲和论述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毫无过时之感。

这不仅是指那些久已脍炙人口的篇章如 论读书 、 论美 、 论爱情 、 论狡猾 、 论逆境 、 论死亡 等,而且也包括其中一些论述宗教和政治问题的篇章。

例如本书中的 论迷信 、 教信仰的统一 两篇,培根的议论,虽然当时是针对中世纪的宗教狂热和对基督教异端的迫害而发的,但对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中那种丧失理性的现代迷信的人,痛定思痛,仍然会有一种耐人咀嚼的特殊滋味。

而他在 论改革 那篇短论中,看起来仿佛是为所有时代的改革家而写的。

以这部 培根人生论 所体现的思想来观察培根,我们可以这样评价他:培根是一个乐观的、进步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位政治思想十分开明的君主立宪论者,是对人类进步和社会正义充满信心的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宗教上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和理性主义者。

我们应当注意,1600年,布鲁诺由于鼓吹无神论而被焚死在罗马,这正是培根的中年时代。

因此,培根当时持有这样的宗教态度,固然与清教徒的英国宗教背景有关,但同样也是需要相当太的智慧和勇气的。

当然,14学术研究我们从本书的另一些篇章中,也可以看到培根性格的另外的一个侧面 实用主义和无原则的机会主义。

在 论野心 、 论韬晦 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

在 论帝王 、 论强国之道 、 论判乱 、 论贵族 等篇章中,他完全站在宫廷御用政治家的立场上,旨在向君王介绍统治经验和权术。

诗人布莱克曾把这种篇章批评为 贡献于魔鬼王国的嘉言和忠告 。

但对于研究十七世纪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培根思想的人,仍然具有它们的适用价值。

1605年,培根用英语完成了两卷本的著作 论学术的进展 。

这是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部著作,是培根声称要以知识为其领域,全面改革知识的宏大理想和计划的一部分。

培根在书中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蒙昧思想,论证了知识的巨大的作用,指出了知识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现状及其补救的办法。

在这本书中,培根提出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百科全书的提纲,对后来在十八世纪中以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编写百科全书,起到了重大的引导作用。

1609年,在培根任副检察长的时候,他又出版了第三本著作 论古人的智慧 。

他认为在远古时代,存在着人类最古老的智慧,可以通过对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而发现失去的最古老的智慧。

培根原打算撰写一部六卷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伟大的复兴 ,这是他要复兴科学,要对人类知识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

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完成预期的宏伟计划,只发行了前两部分,1620年出版的 新工具 是该书的第二部分。

新工具 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开创的经验认识原则和经验认识方法。

这本书与亚里士多德的 工具篇 是相对立的。

培根在结束其政治生涯后,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亨利七世本纪 一书,这部著作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 近代史学的里程碑 。

大约在1623年,培根写成了 新大西岛 一书,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乌托邦式的作品,由罗莱在他去逝的第二年首次发表。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自己新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会蓝图,设计了一个称为 本色列 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科学主宰一切,这是培根毕业所倡导的科学的 伟大复兴 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现。

此外,培根在逝世后还留下了许多遗著,后来,由许多专家学者先后整理出版,包括 论事物的本性 、 迷宫的线索 、 各家哲学的批判 、 自然界的大事 、 论人类的知识 等等。

4.培根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弗兰西斯 培根,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历史地位。

弗兰西斯 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

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为此,罗素尊称培根为 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

弗兰西斯 培根值得我们感谢的地方并不是一时的,而将是与时俱增,与年俱永。

的确,无论是纵向地或者是横向地去看培根,我们认为,在任何一个特有的学术领域,人们都很难说培根是第一流的人物,然而,就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河而言,培根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流的思想家。

参考文献:[1]弗兰西斯 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水天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弗兰西斯 培根.培根全集(第14卷)[M].英文版.1874.[3]弗兰西斯 培根.论文集[M].英文版.1883.[4]罗莱.培根传[A].培根全集(第1卷)[M].英文版.1858.[5]余丽嫦.培根及其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6]R.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M].丘仲辉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7]卡洛琳 麦茜特.自然之死[M].吴国盛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8]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M].李珩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约翰 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M].邱仁宗等译.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下接17页)越来越多地被当作执行意识形态的手段,但这种手段是其工具性的表现,是不能取代意识形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