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沟防护安全技术措施(17-22)

管沟防护安全技术措施(17-22)

一、工程概况:1、工程内容:本工程为乘风地区17~22区块供暖干线建设工程,针对实际情况,为了科确保工程安全,特制定管沟开挖安全施工技术措施,以保证管线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

2、工程量:乘风地区17-22地块供热干线建设工程采暖管线包括通往现状热力站管线:5150米;通往新建热力站管线:1968米。

管线为预制直埋保温管,规格型号为Φ219×7、Φ273×7、Φ325×7、Φ426×7、Φ630×8。

二、编制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93号令《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 5972-2009《安全网》(代替GB 5725-1997,GB16909-1997)GB 5725-200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黑龙江省【建设项目HSE管理规定】及相关文件三、管沟安全措施1、管沟防护安全由于本工程是一级网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在在建的小区内进行,所以安全施工要求较高。

(1)本工程的地地基土质为粘土,边坡稳定性好,由于边坡高度较低,不存在边坡滑坡现象。

所以只在管槽周边进行临边防护。

(2)施工前,根据施工实际划出施工作业区,岗位作业人员只能在划定的作业区内活动。

确定好施工区域后在管槽周边搭设防护栏杆,防护立杆的间距为2米,高度为2米, 离管槽1.5米搭设,二道横杆,栏杆用红白相间,栏杆搭设必须上下一致,然后用彩钢板围护封闭。

封闭严密,不得有大于10公分的间隙。

在管槽彩板上设立警示标志。

(3)在管槽的北面或南面设通道口一处(根据实际情况定)。

便于运输材料和工人上下班。

在通道口2米处设有显眼警示标志。

晚上施工下班后,把通道口封堵安全。

(4)夜间施工时要将照明灯设在较高的位置,照明线路不得与栏杆和脚手架连结。

(5)在防护外侧处设立一名安全员,已检查防护是否有损坏处,并及时处理。

并且组织居民不要接近防护。

(6)一旦发生险情,立即通知现场施工人员,停止一切施工作业,并组织人员有秩序的撤离。

2、管沟和阀井作业安全(1)在进入管沟、土坑内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边坡就无裂纹和落土,边坡角度和推土距离符合安全规程,若有不够安全的因素时,应采取加固支撑等措施。

(2)可靠的加固措施时,不应在基槽边土的自然坡度角内堆土或堆其他材料。

不论何种情况,土方堆放距槽坑边的距离应不小于0.8米,沟道转弯阳角处应不少于1.6米,槽坑边堆土高度应不超过1.5米。

(3)人工挖土时,应根据所持工具和工作面情况保持适当距离,一般以左右保持2米~3米前后保持4米~6米为宜,并采取同一方向操作。

使镐时不准戴手套。

(4)沟、槽等有积水,应认真采取排水措施,防止电线在水中导电。

(5)向沟、井内运送工具、材料,沟内人员应注意安全避让。

施工人员不得在坑、沟内休息。

3、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1)对临时用电设施进行检查、验收。

(2)对施工机械、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和维护,保持机械设备的完好。

(3)对施工现场各种危险场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由专人负责,以保证安全可靠。

(4)在易燃易爆场所动火施工时,现场的消防器材配置及危险品运输、贮存、使用得到有效管理;4、施工现场的安全标识(1)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施工公告”牌和“安全纪律牌”,要求醒目,且又无碍交通运输。

(2)施工主要通道口及现场周围、工地内的坑、沟等处及其它危险场所设置明显的主要警示安全牌,大面积维护栏上必须每20米设置1个安全警示牌。

如:“危险”、“禁止通行”(3)施工现场要有减速的交通指示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

(4)场地狭小,来往行人和运输频繁的地点、叉路上,应设临时交通指挥。

5、安全记录(1)施工全过程应建立证明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运行必需的安全记录,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台帐、报表、原始记录等。

(2)安全记录由项目HSE监督员和施工队安全员负责收集、整理,其内容应包括各类安全管理资料,工程竣工后存档备案。

四、风险识别、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措施4.1施工区域施工风险识别见下表:4.2风险控制措施4.2.1火灾、爆炸安全控制1)氧气瓶、乙炔发生器及各种易燃气体容器必须避光保存,禁止在烈日下爆晒,存放和使用,要距明火10米以上。

2)乙炔发生器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使用时不准放在带电线路、生产管道、设备的下方或有火花溅落的地方。

3)现场动火前,应清除工作地点及周围的易燃物;现场动火离开易燃、易爆物品至少在10尺以上。

4)在高空动火时,其垂直下方的周围不准堆放易燃物品。

4.2.2交通事故风险控制措施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规定,驾驶车辆必须证、照齐全,不准驾驶与证件不符的车辆,严禁酒后开车。

2)发动后应检查各种仪表、方向机构、制动器、灯光是否灵敏可靠,并确认周围无障碍物后,方可鸣号起步。

3)在坡道上被迫熄火停车,应拉紧手制动器,下坡挂倒档,上坡挂前进档,并将前后轮楔牢。

下坡时不得滑行,并用低速档控制速度,禁止急刹车。

4)车辆通过泥泞路面时,应保持低速行驶,不得急刹车。

13.2.3施工用电安全控制1)任何与电源连接的电器设备未经验电,一律应视为有电,不准用手角摸,不懂电气性能的人员,不许擅自接用电气设备和电灯照明。

2)一切用电的机械设备与电动工具的金属处壳必须接地,接地线要符合标准。

严禁将外壳接地线和工作零线接在一起。

3)变压器、配电盘、配电箱开关及电机等电气设备和附近不准堆放易燃、易爆、潮湿与腐蚀性物品。

安于室外的变压器,应加围护拦杆,并挂“有电危险”警告牌。

4)任何人不得随意加大保险丝,或用其它金属丝代替。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要立即切断电源,并使用干粉或1211灭火器灭火,严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及水灭火。

5)线路停电后,一切电器设备均应拉开开关,以防突然来电造成事故。

线路送电,必须通知用电单位,直至班组个人。

6)电器设备、开关与保险丝应有保护罩,室外工作的开关、保险丝应作防水处理。

7)现场应尽量少设临时电线,必须时由使用人提出申请,维修电工应管拉管收,使用人不得随便移用。

临时电线应用绝缘良好的橡皮线或塑料线,要采取悬空架设和沿墙敷设,临时电线架设高度在室内不低于2.5公尺,户外不得低于3.5公尺,禁止在树上、金属设备上或脚手架上挂线,也不得用金属线绑扎电线。

8)临时电线若铺放在地面或埋入地下时,应用橡胶护套电缆,在过路处应加设钢套管保护,不准带电作业,否则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有人监护。

9)当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将触电者脱离电源,脱离的方法是拉开刀闸、保险盒等;用干木棍挑开电线;站在干木板或木登上拉住触电者的干衣服,使其脱离电源,严禁赤手拉触电者的肢体,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一面通知医师,一面送至空气新鲜地方,解开上衣,腰带,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处理。

4.2.4脚手架作业安全控制1)施工前编制脚手架搭拆技术措施,并且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等劳动保护用品。

3)对架杆、扣件等材料必须仔细挑选,发现有问题的,不得使用。

4)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措施施工,不得随意改动,对搭设有疑意,必须上报主管人员进行处理。

5)支撑在地面的脚手杆必须垫木方,不得直接落地。

扫地杆必须紧贴地面,必须要保证数量。

所有紧固件必须连接牢固,不得出现松动现象。

所有已上架的跳板必须进行紧固连接,未连接好的跳板上不得站人。

6)向上运送架材必须使用滑轮等工具,不得抛掷,做到随用随送,不得临时放置在架子上。

脚手架搭设完毕必须经过主管人员检查验收后方可使用。

4.2.5高处作业安全控制1)参加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医生体检合格,对患有精神病、癫痫病、高血压、视力和听力严重障碍的人员,一律不准从事高空作业。

2)参加高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要求戴好安全帽、扎好安全带,衣着符合高处作业要求,穿软底鞋。

3)认真检查脚手架、踏脚板、临时爬梯,是否符合规定要求,钢丝绳、卸扣、链条葫芦等起重工具是否安全可靠,吊装机械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和灵敏有效。

4)高处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的工具应装袋精心保管,放好放牢,施工所用的物料要放在安全不影响通行的地方,必须及时捆好。

5)构件组装焊接时,不能在同一立面的两个高度同时工作,不然应在中间设置隔板等防护设施。

6)在高处吊装施工作业时密切注意、掌握季节气候变化,遇有暴雨,六级以上大风,大雾恶劣气候,应停止露天作业,并做好吊装构件、机械等稳固工作案。

7)在特定的、较难采取防护措施的施工项目,更要创造条件保证安全防护措施的可靠性。

在特殊施工环境安全带没有地方挂,这时更需要想办法使防护用品有处挂,并要安全可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