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C.2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甲得到不饱和溶液D.50℃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2.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3.现在实验室只有37%的浓盐酸,要配制14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蒸馏水的质量为()A.20g B.25g C.140.6g D.128g4.下列对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20℃时,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1 / 155.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B.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过滤过程中液体外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C.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D.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6.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这是因为稀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C.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7.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溶解度变大C.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加 D.溶质的质量一点变大8.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20℃,100 g水中能溶解36 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B.将NaCl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冷却到原温度,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C.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有晶体析出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都是稀溶液9.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 B.白糖 C.纯碱 D.食盐10.下列调味品加入足量水后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食盐 C.高锰酸钾 D.面粉11.下列条件下的氯化氢气体的溶液即为盐酸,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20℃的饱和溶液 B.20℃的不饱和溶液C.80℃的饱和溶液 D.80℃的不饱和溶液12.小明同学在复习阶段在笔记本上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①用pH试纸测得某地下水的pH为5.2②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③用汽油洗去衣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3 / 15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的乳化功能④点燃可燃性的气体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⑤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硬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⑥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⑦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失火,可用CO 2灭火器 ⑧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现象,说明溶液呈中性.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⑥B .②④⑧C .②⑤⑦D .④⑦二、填空题13.海水是种宝贵资源。
(1)“海水晒盐”所采用的方法是 (填写编号)。
I .冷却结晶 II .蒸发结晶 III .过滤(2)海上航行缺乏饮用水时可采用下图装置获得淡水。
用该装置将2000g 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4小时后, 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则收集到的可饮用水为 g 。
(3)海水中的硼酸(化学式为H 3BO 3)可用于玻璃工业,下表为硼酸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I .由表可知,硼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II .60℃时,100g 硼酸饱和溶液中含有硼酸 g (保留整数)。
III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及“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a .上述三个烧杯中,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用“①”、“②”、“③”表示);。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需改变实验①中的一个条件是(从以下选项中选择)A.将20℃的水改为80℃ B.将水的体积改为50mL C.将粉末状固体改为块状14.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填“A”或“B”)。
(2)60℃时,100g 水中加入90g 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15.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2)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填“ >”、“ =”、“<”)氯化钾的溶解度。
(3)要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外的方法是。
(4)t1℃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三、实验题16.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的依据是。
②兴趣小组为了确定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进行以下实验,请填写下表:【讨论与评价】实验一的结论与实验二、实验三的结论相反,在讨论时,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结论不正确,他们的理由是。
【总结】请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5 / 15式。
四、推断题17.某氯化钾样品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设计提纯的流程图如下:请认真分析流程中各步骤的信息作答:(1)溶剂X是____;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
(2)蒸发操作的目的是除去(填物质的化学式)____。
(3)写出加入过量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五、计算题18.取一定量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100 g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气体全部扩散),测得实验过程中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反应原理: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请计算:(1)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__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9.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质量分数,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12.5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 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请计算:⑴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⑵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 / 15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1 / 15参考答案1.D【解析】A 、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一定小于乙溶液,与甲乙溶液的总质量有关,错误;B 、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含义是20℃时,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乙的质量为30g ,可得乙的质量分数为30100%130g g=23.1%,小于30%,故20℃时,不可配制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错误;C 、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0g ,故向100 g 水中加入20 g 甲,甲不能完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错误;D 、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正确。
故选D 。
2.C【解析】70℃时的m g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变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且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这一过程硝酸钾溶解度不断变小,浓度不断变小,达到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溶液随外界条件变化的一个全面考察,能很好训练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分析能力,是一道较为全面的总和题型.3.D【解析】设需要这种浓盐酸的质量为x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 148g×5%=x×37%,解得:x=20g ,需蒸馏水的质量为148g-20g =128g 。
故选D 。
4.D【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50℃时,A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升温可使C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为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0℃时,B 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50℃时,A 的溶解度是50克所以把90gA 物质放入100g 水中能得到150g 溶液.故选D. 考点:溶解度的知识5.A【解析】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小;B. 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过滤过程中液体外溅会导致得到的氯化钠偏少,纯度偏低;C.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D.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水量偏多,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选A6.A【解析】A、有的溶液是有色透明的,像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有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故A说法正确.B、盐溶于水形成的盐溶液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所以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故B说法不正确.C、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例如,降温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说法不正确;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例如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沸点、凝固点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 所得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A错误。
B. 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故B错误。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