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错层结构的认识

浅谈对错层结构的认识

浅谈对错层结构的认识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错层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文章着重在结构方面介绍错层的概念、结构形式、抗震措施等相关知识,对错层结构及其使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结构;错层;设计;构造措施
我国的住宅建筑设计,目前正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空间要求及生活档次和质量的要求,在设计中错层开始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上、中、下三层或者两层空间布置,不同的使用空间利用台阶的错位,使房屋处于不同的高度,增加了房屋的高度,使视野更加的开阔。

为此,错层已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满足居住的要求。

错层结构,是指在建筑中同层楼板不在同一高度,并且高差大于梁高(或大于500 mm)的结构类型;即同一层的楼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有一定的高差。

在建筑上则指一套住宅内的各种功能用房在不同的平面上,用30~60 cm的高度差进行空间隔断,层次分明,立体性强,但未分成两层,错层户内楼面高度不一致,错开之处有楼梯联系,适合100 m2以上大面积住宅装修。

在实际工程中,错层是非常常见的,一般有3种形式。

第一种情况:两个房间底标高相同,顶标高不同。

一般会在建筑的顶层中出现。

第二种情况:两个房间底标高不同,顶标高相同。

一般会在建筑的非顶层中出现。

第三种情况:两个房间底标高不同,顶标高不同。

任何位置都有可能出现。

为了建筑功能的需要或者最有效地使用空间,建筑设计中常常采取错层布置。

进行错层布置的楼房结构,其承载性能一般较差,不是一种良好的结构体系。

许多论著明确提出应避免错层布置。

另一方面,错层布置设计是为了建筑功能的要求或者空间的最有效使用,那么,如果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甚至通过改进消除承载性能差的缺陷,错层布置设计就没有缺陷。

见图1,受当地地形限制,这幢建筑物采用错层的设计方法。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使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案:①顺着错层缝设置梁;②采取错层处高位的楼面梁加腋措施。

对加腋尺寸、加腋处配筋、加腋处理的具体方法,主要是按照错开的两段楼盖间的作用力大小来处理,但是精确算出这种作用力是很困难的,而且是拉是压或者是剪切都难以确定,因此按照定性的概念化来处理。

在此对处理错层的做法是:①为了保证可靠的连接,加腋处理的梁不能太少;一般顺着一条错层缝每2~3 m设置1根加腋梁。

②加腋太大会占用较大空间,太小则无法有效地传力,因此可做斜加腋梁。

其斜度可取1∶2,下部水平段的长度可取300 m,部分的底面与低位楼板的底面宜持平。

③加腋处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应适当多配钢筋、纵筋和箍筋,
加腋部分中的纵筋应锚固在板内。

在抗震设计中,出于对错层结构安全性上的考虑,要尽可能选择没有错层的设计方案。

高规(JGJ3-2002)10.4.1条规定,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避免错层。

但是若结构的错层楼板高差不大于梁高(或不大于500 mm)时,可忽略楼板的高差,按没有错层计算;当房屋不同部位因功能不同使楼层错层时,宜采用防震缝划分为独立的结构单元,分别按非错层结构计算。

若实在无法避免错层的布置,需在设计时强化错层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①高层建筑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 mm,混凝土不应低于C30,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箍筋应全柱段加密,并从严控制柱的轴压比。

②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其截面厚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00 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50 mm,并均应设置与之垂直的墙肢或扶壁柱;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3%,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5%,建议错层处墙肢按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要求增大剪力设计值。

错层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充分利用了地形、空间的限制,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

但是由于其存在结构上的缺陷,故而在抗震情况下,要尽量避免设计错层结构,若无法避免,则要满足抗震设计时相关规范的规定,提高相应的构造措施。

建筑设计既要满足空间使用的要求,同时更要满足结构的要求。

Right or Wrong Layer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Guo Xujing,Wang Chao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eople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wrong layer gradually entered the people’s perspectiv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of wrong layer of the concept, structure form, seismic measures related knowledge, right and wrong layer structure and its use to have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structure; wrong layer; design; structural measur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