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傩文化大事记(初稿)(1953年——2014年)曾志巩1953年2月,南丰廓背园《文王访贤》和水北村《和合》舞参加江西省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获省古典艺术奖旗两面。
《文王访贤》并选拔参加中南区民间文艺会演,艺人李水生后又参加了中南区的民间文艺巡回演出活动。
1954年春节期间,在县人民会场举行傩舞会演,26个傩班分别在两个舞台上表演。
1955年?月,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员黄芝冈到南丰考察傩舞。
1956年春,中国舞蹈研究会调查小组盛婕一行7人,于3月30日至4月28日先后到江西婺源、乐安、南丰、黎川、遂川5县调查傩舞,10月在《舞蹈学习资料》发表《江西省“傩舞”调查介绍》,并将各类跳傩、跳鬼、玩喜等多种形态的面具舞统称为傩舞。
1957年3 月,石邮傩舞《判官醉酒》(2人)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行前在省内各专区巡回演出。
?月,抚州专区举行首届职工文艺会演,县工会和县文化馆合作选送的傩舞《和合》获节目奖和演出奖。
同年,中央实验歌剧院、广州军区歌舞团、空军歌舞团的专业舞蹈工作者来丰采风。
(?)1958年1月10 日,抚州专区举行首届农村文艺会演,县文化馆选送的《傩公傩婆》获创作奖和节目奖。
5月,石邮傩班9人赴南昌,江西电影制片厂《江西新闻》摄制组为其拍摄新闻专题片。
同年,文化馆文艺工作者与廓背园艺人合作,编创的新傩舞《蜜桔大王》参加了江西省第二届农村文艺观摩会演。
1959年?月,江西省歌舞团以南丰《和合》为素材创作的《丰收乐》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文艺会演。
1960年元月,南丰文艺学校学习演出的《丰收乐》在专区农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演出,获奖旗和奖金。
2月,正月初一至初三,县文化馆在人民会场举行文艺演出,白天为傩舞表演,廓背园、周家堡等傩班演出28套节目。
晚上举行灯彩晚会和文艺节目表演。
春节期间农村有32个傩班活动。
1962年?月,中共南丰县委文教小组工作意见指出:文化馆“对民间传统性文艺要挖掘。
已挖掘的要进行抢救,特别是抢救南丰傩舞、竹马,否则会影响迷信传播。
”5月底,专署文教处召开全区音乐工作会议,研究收集民歌,编辑《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
会上要求南丰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傩舞音乐。
1963年?月,廓背园李水生出席江西省第三次文代会,并当选区为省舞协理事。
同年,江西省歌舞团和全国总工会煤矿歌舞团的编导来南丰学习傩舞。
12 月24~26日,文教局召开部分业余剧团团长和老艺人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24个业余剧团代表和8位老艺人。
其中业余傩舞(竹马、八仙)剧团有5个:军峰公社业余傩舞剧团、中和公社石浒八仙舞剧团、池渡公社甘坊业余傩舞剧团、莱溪公社赓溪竹马舞剧团、古城公社周家堡业余傩舞剧团,傩舞艺人2人:石邮村李长仙、果园村李水生。
1965年7月,抚州专区举行全区工农兵文艺观摩演出大会,南丰新编傩舞《这是队里的谷子》和《界碑》获创作奖。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之风蔓延到农村,全县有80多个傩班约2000多枚面具被烧毁。
有的艺人冒着被批斗的危险,将几个较少跳的面具和木柴混在一起烧毁,将大多数面具藏于山洞或埋于地下。
1972年冬,莱溪公社危家大队请谢凤孙偷刻面具,准备跳傩。
1977年冬,太和乡里源等村偷刻面具,恢复傩班,但活动还处于半公开状态。
1978年8月,县革委政治部文化组工作人员(曾志巩)下乡调查了7个傩班情况,向政治部提交了《关于我县自发组织傩舞队的一事调查》报告。
10月21日~23日,县革委政治部宣传组和文化组联合召开全县民间傩舞座谈会,邀请9 个公社31个傩班的45名艺人及省舞协、省歌舞团、地区群艺馆有关同志参加。
会议期间进行了傩舞内部观摩表演,讨论了傩舞演出和改革问题。
会后,县革委政治部批转了关于恢复傩舞活动的会议纪要,并下发到各公社(场)。
年底,《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作了采访报导。
1979年春节期间,全县已恢复傩班70多个,新建傩班30多个。
至1983年底,全县有傩班139个。
1982年6月,南丰县文联、南丰县文化馆、抚州地区群众艺术馆联合成立“南丰傩舞采编小组”,县文联刘之凡、县文化馆邓文谟、地区群艺馆饶晋国参加采编工作。
1983年5月18日~6月12 日,刘之凡、邓文谟参加地县组织的“南丰傩舞资料采编小组”,赴闽、粤、桂考察傩舞。
10月11日,刘之凡、邓文谟率石邮大傩班赴南昌录像。
1984年2月,春节期间,文广局组织水南、水北、中和、赓溪、甘泉等傩班来县城街头演出傩舞14场。
12月21日~24日,县文联刘之凡、县文化馆王惠云参加“1984年江西省《民舞集成》工作会”。
1985年3月4日~9日,江西省民舞集成编辑部和文化厅录像队来南丰进行傩舞录像,拍摄37个傩班113个傩节目,中国民舞集成总部陈冲、周元、梁力生、康玉岩、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坚和艺术处魏新、解策励等专程来丰指导,县文广局、县文联和县文化馆同志协助。
5月5日~23日,刘之凡参加地区民舞集成编辑部组织的赴湖南考察学习活动。
9月5日~12日,刘之凡赴地区参加南丰傩舞资料整理工作。
1986年2 月7 日,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李坚等到石邮村观看“搜傩”仪式。
次日凌晨石邮村傩神庙失火,庙内木结构全被烧毁,幸存门墙四壁。
当年村民集资,文化厅拨款资助,按原貌修复。
4月17日,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制订《“傩舞之乡”工作方案》,设想成立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傩舞工作小组,组建“南丰傩舞艺术团”,摄制录像,开辟陈列室,建立档案,培训队伍。
12月,完成16个南丰傩舞节目的采编工作。
1987年2月8日~10日,刘之凡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安徽省艺术研究所、原安庆地区文化局和贵池县人民政府主办、在安徽贵池召开的“全国首届傩戏研讨会”,提交论文《从南丰傩舞看傩的演变轨迹》。
6月中旬,省外事办来丰拍摄水南和周家堡大傩班傩舞。
(“拍摄南丰傩舞风姿香港展播”)?1988年2月28日~3月1日,抚州地区文化局和南丰文化广播电视局联合举办“南丰首届舞调演”,水南、廓背园、石邮、周家堡、赓溪、贯巢、甘坊、肖坊、徐家边、杨梅、水北、樟潭等12个班队表演了三台39个傩舞节目,刘求孙、李长仙、周禾仂3人获荣誉奖,吴众家等30人获表演奖。
9月20日—27日,县文联曾志巩携带南丰部分傩面具赴京,参加北京市文联举办的“首届长城民间文化艺术节”。
1989年4月,由蔡森荣、朱道平、龙雪翔等创作的革命历史剧《搜傩》参加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演出,获演出三等奖。
6月,水南村成立农民傩舞艺术团,破例吸收女青年参加,同时对傩舞的编排、演出和组织形式作了有益探索。
水南村的《傩舞集锦》在中央电视台播送。
12 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省卷》编辑完成。
刘之凡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授予“文艺集成、志书省卷和资料整理工作”纪念奖;季赞平、刘慧民、蔡森荣、季英、揭小华、王伟东获江西省文化厅、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授予“全省文艺集成、志书收集、整理、编纂工作”纪念奖。
1990年2月9日~11日,省文化厅、省摄影家协会、省舞蹈家协会联合举办《江西“傩乡杯”摄影艺术、傩面具制作大奖赛》活动在南丰揭幕。
省文化厅艺术处、省摄协、省舞协和地区文联负责人及全省各地近百名文艺工作者来南丰观傩.。
10月1日,《江西“傩乡杯”摄影艺术和傩面具制作展览》在南昌展出,南丰县文广局和县文联选送的200多件作品中,有91件作品(老面具18枚、新面具及工艺品48件,照片25幅)参展,有18名作者20件作品获奖,其中张宜祥的木雕面具《开山》和《弥勒佛》、邓水亮的木雕面具《开山》和《蜜橘大王》、王伟东的摄影作品《走村串户》同获一等奖。
另获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5个。
参展作品和获奖作品均列全省首位。
11月16日~19日,“南丰县首届蜜橘节”举行,县文广局和县文联联合举办“南丰傩舞艺术展览”,展出古傩面具41枚、新面具及工艺品60多件、摄影作品110多幅。
1991年9月1至2 日,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文学博士田仲一诚和副教授大木冈由省文化厅邀请来南丰考察傩舞,并与南丰傩文化学者座谈。
9月26日~10月6日,由县文联推荐的青年雕刻艺人邓作礼师徒二人携带面具60多枚参加省民协在南昌滕王阁举办的“江西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
1992年3月29日~4月1日,江西省舞协、南丰县文联、三溪乡政府与联合组织石邮傩队赴桂林,为“中国广西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进行专场演出,获得成功。
与会100多名中外傩学专家对南丰傩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薛若琳先生说:“南丰傩队的演出,令中外学者专家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对研究江西傩艺术及我国傩艺术,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先生说:“看了南丰傩舞,兴奋不已,夜不能寐。
我认为它比周边省份的傩文化更古老稚拙,更粗犷豪放,更具原生形态特征,因而在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艺术学、戏剧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会议期间,县文联举办了“南丰傩掠影展”。
(此次余大喜参与)10月,江西省文化厅命名南丰县为“傩舞艺术之乡”。
1993年1月23日~27日,省舞协余大喜与县文联曾志巩、刘之凡同赴石邮村考察傩舞。
2月4日~8日,应省舞协邀请,日本神奈川大学讲师广田律子女士由余大喜陪同来南丰考察傩舞,县文联出面接待,并与日本学者一起考察石邮傩舞,同时观看了瑶埔傩舞和赓溪竹马,商定联合撰写考察报告。
3月,县文联完成6万余字的石邮乡傩的采访资料整理工。
由刘之凡撰写村落基本资料和信仰概述,曾志巩撰写仪式基本资料和仪式过程,余大喜撰写结语。
后余大喜、刘之凡合著《江西省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跳傩》,编入台湾民俗曲艺丛书,由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出版;曾志巩撰写《南丰县石邮村乡傩仪式》,译成日文,收入广田律子、余大喜合编的《中国汉民族的假面剧》一书,由日本木耳社出版。
同月,县文联曾志巩和刘之凡同时被吸收为“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
5月4日~14日,曾志巩携带南丰傩面具50多枚赴上海参加“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
同时,县文联选送20多枚傩面具参加在南载河举办的《’98中国民间艺术大展》。
6月24日~8月30日,在县博物馆筹备“南丰傩文化展览馆”展览工作,曾志巩负责编撰大纲、搜集资料、设计版面和指导制作等工作,苦战两月,如期完成。
展出资料、照片、实物320件。
薛若琳先生及省文联、省文化厅领导题了词,曲六乙先生发来贺信。
9月1日~6日,曾志巩陪同日本学者广田律子及其学生平石宣博以及余大喜再次考察石邮傩舞,并赴上甘考察傩舞。
9月24日,“南丰傩舞研究会成立暨南丰傩文化展览馆揭幕仪式”在县博物馆举行。
省文联党组书记帅焕文、省舞协秘书长余大喜、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江晓初、孙云光、地区文联主席吴林抒、副主席苏辑黎、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李茂林、县长孙谦县委副书记刘长荣、县人武部部长王应根、县委宣传部部长刘绍宽及地县文化、文艺界人士40余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