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腰文鸟饲养与繁殖由于是个人真实的饲养经验,谢绝一切转载。

白腰文鸟饲养与繁殖由于是个人真实的饲养经验,谢绝一切转载。

第一章白腰文鸟(finch) 优点1价格便宜,易繁殖,耐粗饲。

南京这样的气候,除了最低温度只有-4—-5℃的1月初到2月中旬和最高温度40℃以上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外,其余时间放在室外都能正常繁殖。

成鸟只要冬天笼子罩上塑料袋不直接吹冷风,夏天不直接照射阳光,也可以安全越冬度夏。

成鸟的耐受温度:-4—47℃。

适宜繁殖的温度:10-32℃,超过38℃雏鸟可能热死。

优点2不怕人,母性强,在孵卵育雏期间清理巢甚至更换新巢,只要把蛋或雏鸟放进去,老鸟就会继续孵喂。

优点3可以代替其他文鸟以及草雀孵育后代,也可以帮助金丝雀孵蛋,但是由于喂食方式的差异,无法喂养孵出来的小金丝雀。

其他饲养者做过类似的探索,结果相同。

但是一位湖北的饲养者说,选择喜欢吃蛋黄和青菜的十姐妹,待其适应了明巢并繁殖了一两次后可以用来孵喂金丝雀,并且效果很好。

我认为有待考证。

优点4十姐妹没有攻击性,即使发生争斗,也只是象征性的互相啄对方的喙,几乎不会造成什么伤害,所以如果不繁殖,可以群养。

在养其他鸟的笼子旁边放几对正在繁殖的十姐妹做示范,文鸟,牧师,五彩等文鸟看到十姐妹繁殖,会更容易繁殖。

优点5十姐妹饲养需要的空间小,市售28×20×33cm的铁丝笼子就可以饲养一对繁殖。

优点6十姐妹如果从小人工喂养,跟人很亲近,可以训练成手玩鸟。

缺点:食量大,排便多,味道大,叫声不悦耳。

【形态特征】白腰文鸟也叫十姐妹、算命鸟等。

属于雀形目、文鸟科、文鸟属。

白腰文鸟长10-12cm,体重9-15克。

野生十姐妹的头部黑褐色。

上体,喉和胸等处主要为焦褐色(栗褐色)。

翅膀黑褐色。

腰部白色。

尾羽黑色,末端楔状,中央的羽最狭尖,顶端楔状。

颏部、喉部和胸部黑褐色。

腹部白色。

虹膜红褐色。

上嘴黑色,下嘴蓝灰色。

脚深灰色。

有人说家养十姐妹不属于野生原种鸟,它是几个世纪以前的中国人把白腰文鸟与另一种亲缘关系相近的鸟进行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

大约在16世纪的日本也出现了这种鸟,但到1860年伦敦动物园才首次引进了2只纯白的十姐妹。

随后,巧克力色的十姐妹于1871年从东方抵达德国,还有浅黄色和更多的白色的十姐妹陆续到来。

但是我个人认为家养十姐妹的祖先就是野生十姐妹,之所以有一些外表的差异,是经过若干代饲养后形成的,就像原鸡(鸡的祖先),经过若干代的饲养后出现了具有各种各样外表特征的家鸡一样。

证据有:1野生和家养十姐妹的卵性状大小相同;2 孵化时间差不多,都是15天左右;3 喙的特征一致;4 用家养的十姐妹可以招引野生的十姐妹。

【生活习性】野生种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印度、东南亚等地,栖息于山脚、平原、农田等地带。

冬天十几只结群活动,故有十姐妹之称。

但在繁殖期,十姐妹都是成对活动。

十姐妹半杂食,吃植物的种子,特别喜爱吃稻谷。

繁殖季节也吃一些昆虫和未成熟的谷穗与草穗。

十姐妹鸣声低,但很清晰,鸣叫多为连续四五声。

繁殖期因温度差异,南北不同,南京为3-10月,杭州2月中旬就可以见到公鸟求偶。

一般5月初即可见到离巢的小鸟, 9月中旬还能够见到有鸟在筑巢,10月中旬还能够见到刚刚离巢的雏鸟。

营巢于棕榈,松柏或灌木丛中,距离地面2-5米。

巢由竹叶、松针、干草、棕丝等构成,巢呈曲颈甑或球状,出入口在侧面,突出,颈状,每次产卵4—7枚。

纯白色,雌雄共同孵卵。

孵化期15-16天,25天左右离巢。

人工饲养出现许多品种:如杂色的普通十姐妹;全身纯白、喙、脚肉色、眼睛黑色的白黑眼,眼睛红色的白红眼(值得注意的是,我发现有一些白红眼视力不好,不宜作为亲鸟繁育后代);巧克力色的黑眼,红眼;全身纯白色,背中央有黑褐色“文”字斑的等等。

国外的饲养者培育出的品种更多。

新品种的培育,是饲养十姐妹的另外一种乐趣,同时也是国内饲养者欠缺的方面。

【饲养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是供应食物和水,防止吹冷风。

十姐妹的饲料主要是小米+大米+青菜+野草种子+蛋壳+沙土。

换羽、配种、产卵和育雏期间要给予少量蛋黄。

白腰文鸟喜欢水浴,一年四季都可以提供水浴。

若白腰文鸟不喜欢水浴,则可能是生病了,要注意观察。

此外,亲鸟在孵卵期间和育雏期间水浴不要过于频繁,如果水浴最好等亲鸟羽毛干了再放回笼子,否则有可能会对卵或雏鸟产生不良的影响。

【繁殖】白腰文鸟平均寿命5-6年,可以繁殖3年,但是随着雌鸟年龄的增大,繁殖能力有所下降,所以雌鸟一般两年轮换一次,雄鸟可以使用3-4年。

十姐妹一般每年可以繁殖4-5次,每次通常4-5个蛋。

供繁殖用的白腰文鸟应成对饲养在笼中,每笼饲养一对,多对十姐妹养在一起繁殖,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争巢影响雌鸟孵卵;2、其他的鸟会吃蛋,或者把蛋踢离巢外;3、晚上所有的鸟都进入巢里,雌鸟不能正常孵化;4、雌鸟会跟几只公的交配,雄鸟也会与多只雌鸟交配,造成品系混乱,群养十姐妹很难繁殖成功。

而且群养没有发情迹象的成鸟,分笼单独饲养很快就有交配行为。

我试验过一雄两雌一起养。

2003年2月,一雄两雌三只鸟养在一个30×30×40cm的大笼子里,2月7号2只雌鸟同时产卵,各5枚,共10枚,全部孵化出来。

4月,同样是这三只鸟,养在一个28×20×33cm的小笼子里,2只雌鸟还是同时下蛋,但是只有一只雌鸟的受精了,另外一只的蛋(小蛋)全部是白蛋。

经过观察发现,笼子小,每一只鸟所占据的空间就小,雄鸟在与一只雌鸟交配的时候,虽然过程很短,只有1-2秒钟,但是由于笼子小,另外一只雌鸟能够及时跑过来啄正在交配的雌鸟,导致交配失败。

如果笼子大,等到雌鸟跑过来的时候,交配已经结束了。

6月11号先将一雄一雌(下大蛋的)单独关在小笼子里,确认其交配成功后,6月12号再将雄鸟与另外一只雌鸟(下小蛋的)单独放在一起,确认其交配成功后13号将三只鸟放在一个笼子里,结果6月14号后交配的雌鸟下了第一枚蛋(蛋较小,共5枚),第二天另外一只也下了第一枚卵(蛋较大,共4枚),6月22号验蛋,下4枚卵(大蛋)的雌鸟的蛋全部受精,另外一只雌鸟的5枚小蛋全部是白蛋。

由此可见,这种一雄两雌一起养很容易出问题,十姐妹要以频繁的交配来保证卵的受精。

所以,第一次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

有人说两雄一雌一起养可以提高雏鸟的成活率,因此,在2004年3月的繁殖期我尝试了这种方法,结果发现雄鸟之间经常发生争斗,从而影响孵化。

所以,如果繁殖最好还是成对饲养。

巢材多样:干草棕丝布条均可,形状多样:圆形、方形、椭圆都可以,尺寸大致是:长12cm,宽15cm,高 12cm,巢口直径4cm,巢口开于距底6cm处;也可用草席子卷一个直径12cm,长15cm左右的圆筒,一端封死即可。

并供给干草,切忌用棉纱或棉花,以防雌鸟在坐巢时脚爪被棉纱或棉花缠住。

十姐妹雏鸟,很难辨别雌雄,所以购买时,应选择体格健壮、神态活泼的3月龄以上的当年鸟,并避免近亲繁殖。

十姐妹的老幼可从脚爪来判断,有老皮的(俗称“起瓦”),至少是2-3年以上的老鸟。

雌鸟发情的时候,吹开腹部羽毛明显看到腹部膨胀,并且很柔软,如果看到肛门的突起消失,变得扁平,泄殖腔孔变大,这说明卵泡已经发育,再过几天就要产卵了。

雄鸟叫的音调比较高,能发出强烈的“批~批~批”或者是“皮-依”,“皮-依”鸣声(有的雌鸟也会发出这种声音),而且目光比较锐利(锐利与否一般人很难看出来),雌的音调较低,为低的“瞅一里,瞅一里”声,目光也比较温和。

辨别雌雄的最准确的方法是看行为:成熟的雄鸟能胸部展开,尾巴竖起全身摆动,并且发出一连串的叫声,一边还跳个不停,招引雌鸟,雌鸟此时正在发情的话,就会顿下身子,高高竖起尾巴,上下快速颤动,雄鸟就会与之交配。

总体而言,只要是出壳3个月以上的鸟,雄鸟都会像发情那样叫。

没有这种行为的一般就是雌鸟。

雌雄种鸟选好后就可合笼饲养,补充蛋米,清理和消毒鸟巢,提供一些新的筑巢材料。

提供筑巢用的干草可以加快种鸟交配的节奏。

通常是雄鸟叼草筑巢,雌鸟负责铺设。

叼草行为会使种鸟很兴奋,如果2只种鸟都处于发情期,半小时之内肯定会交配。

2-3天亲鸟就能筑好巢。

如果有交配行为,并且雌鸟在巢中忙着整理雄鸟叼进去的草(这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巢的颤动或者听到雌鸟嘴巴碰到巢壁的声音),一般几天内,雌鸟就会产卵。

我发现与黄色的干草相比,十姐妹更喜欢绿色分叉的干草。

十姐妹交配在窝外面进行,很频繁,在发情盛期,一天有十几次,我曾经见过一分钟连续交配了5次的。

雌鸟每天早上产纯白色卵一个,一般4-5枚,多的可达8枚,从第三枚开始孵化,孵卵主要靠雌鸟,雌鸟离巢吃食时由雄鸟代孵。

孵蛋的亲鸟除了吃食以外,一般不会出来。

15天第一次出雏,3天以内全部雏鸟都会出壳。

为了提高繁殖率和减少种鸟的体力消耗,可在孵化开始后4-5天进行验蛋。

把蛋轻轻用勺子挖出,对阳光或者白炽灯泡,有血丝者为受精卵,蛋黄完整没有血丝的则为白蛋(有些人不赞成验蛋,说亲鸟自己可以把未受精的蛋挑出来,可是根据我的经验,任何品种的文鸟包括珍珠、灰文、七彩等都没有这种能力,它们最多能够将由于蛋壳开裂而导致水分干掉的卵挑出来,弃孵)。

可把几巢时间相差不超过两天的受精卵(最好不超过6枚,天冷稍减)集中一起,由一对亲鸟孵化,让其他鸟继续产卵。

这样操作提高了亲鸟的使用效率(不同的十姐妹雌鸟产的卵大小不一样,最大相差1/4左右)。

白腰文鸟伏巢很稳,我经常用筷子将老鸟轻轻挑起来看它身下的雏鸟,鸟笼一天移动好几次,没出过一次问题。

在巢里,雌鸟攻击性强于雄鸟:雌鸟在巢里狂啄筷子,雄鸟象征性的咬几下就逃走。

雏鸟孵出前一天能够看到蛋壳上有细小的裂纹和朝外的小突起,但是此时不能心急人工剥开蛋壳,否则会导致雏鸟由于尚未完全发育而死亡。

雏鸟在出壳的过程中,大部分雌鸟会帮助雏鸟出壳并咬碎蛋壳吃掉。

(不清楚雌鸟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想吃蛋壳还是为了帮助雏鸟,我认为这是一种本能,就像哺乳动物会吃掉自己的胎盘一样,这对于雌鸟来说,可以补充营养,无论对育雏还是下一次的繁殖,都是有好处的)。

吃不了的蛋壳会被亲鸟叼到窝外面。

刚出壳的雏鸟自己不会啄食,需要亲鸟喂养。

育雏期约25天,要给亲鸟喂熟蛋黄+小米+蛋壳+青菜+沙土(微量元素),如果超过两天不喂青菜,雏鸟容易出问题。

雏鸟出壳后,身上最初无羽毛(但是我在饲养中发现,刚孵出的雏鸟,有的身上有几根白色的绒毛,有的全身赤裸无毛,不知道是品种的原因还是和性别有关系),1-2小时后就会张嘴向老鸟乞食,如果亲鸟不喂(一般是初次繁殖的亲鸟),由于雏鸟实在太小了,人工喂养很难成功。

这样的亲鸟坚决淘汰。

雏鸟的成长速度很快,每天都能够明显看出在长大。

一周之后,就会有管状羽毛长出来,由于新生雏鸟的排泄物会被亲鸟吃掉(所有的家养鸟,包括芙蓉,都有这种现象),所以第一周内窝里面很干净,但是随后亲鸟吃掉的粪便越来越少,窝渐渐开始堆积粪便,雏鸟十天后睁开眼睛,此时亲鸟不再吃雏鸟的粪便,所以15天后,窝里面已经堆积了厚厚的一层排泄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