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卷(带答案)(3)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卷(带答案)(3)

一、选择题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2.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

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B.日本法西斯C.意大利法西斯D.德国法西斯3.如图所示的战役A.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宣告二战欧洲战事结束4.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

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5.“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A.调整工业B.整顿银行C.调整农业D.以工代赈6.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看法,你认为最主要的是A.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盟,四处侵略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D.苏联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7.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A.A B.B C.C D.D8.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A.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9.如下表格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

下表“重大转折”处的事件是A.德国突袭波兰B.诺曼底登陆C.莫斯科保卫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C.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賽和约》D.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11.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C.慕尼黑会议D.开罗会议12.“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该观点主要说明“新政A.极大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形成了美国的中央集权13.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14.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68022010017060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9.123.514.528.2A.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15.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

下列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A.慕尼黑会议B.雅尔塔国际会议的召开C.诺曼底登陆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6.下表是1929—1933年德、日的经济简况表国家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缩减失业人数德国40.6%69.1%600多万日本8.4%50%300多万对此,德、日两国采取缓解的措施是A.实施罗斯福新政B.建设工业化国家C.实施新经济政策D.建立法西斯专政17.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C.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D.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8.1933年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

新政的实质是()A.美国成功渡过经济危机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调整D.工业经济的国有化19.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和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B.抑制资产阶级,建立福利国家C.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处境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20.1929—1933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农场主倾倒“过剩”的牛奶田纳西水坝工程A.倾倒“过剩”的牛奶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吃不尽、用不完B.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C.这场经济危机促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D.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2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

与下面年代尺中的“最大规模”相对应的一项是A.莫斯科保卫战B.珍珠港事件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2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

这一时期,应对危机的措施与德国最为类似的一个国家是()A.意大利B.日本C.苏联D.法国23.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A.封建专制主义B.法西斯主义C.世界经济危机D.黑人奴隶贸易24.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B.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C.签署《波茨坦公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5.“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俄(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俄(联)。

”该协议出自于(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实施登陆。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法西斯德国两线作战,对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亡,故A符合题意;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故B排除;1943年,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故C排除;1945年,苏军取得柏林战役的胜利,故D排除。

故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诺曼底登陆。

2.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开始统治德国,它执行迫害犹太人的政策,犹太人逃往其它国家,故D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故A 不符合题意;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兴起,故B不符合题意;意大利法西斯主要在地中海区域扩张,试图建立新罗马帝国,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德国对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发动了进攻,德国战败,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重要的转折点,题干图片描述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B项符合题意;珍珠港事件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A 项不符合题意;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C项不符合题意;德国投降宣告二战欧洲战事结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图片有足够的敏感度,有较高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图片得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结合这一战役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

4.B解析:B【解析】【详解】分析题文情报,获取信息“十二月七日,珍珠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日,与“12月7日”不符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诺曼底登陆,和“珍珠港”无关;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是1945年8月15日,与“12月7日”不符合。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打击了美国,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罗斯福实行了新政,在工业上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了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有效的缓解了危机的危害,A项符合题意;金融业上采取了整顿银行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誉,B项不符合题意;农业上,调整农业政策,缩减农产品,政府给补贴,C 项不符合题意;公共工程方面,实行以工代赈,有效的解决了失业人口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判断“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内容来源于《国家工业复兴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识记能力。

6.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乘机崛起,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它们四处侵略扩张,还结成了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B符合题意;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发生在1919年,A排除;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不利于世界发展,但不是当时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C排除;苏联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与题干内容无关,D排除。

故选择B。

7.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对应错误”,结合课本所学,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