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课件.ppt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课件.ppt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2.察举制
发展 (1)秦统一前后的仕途主要有:保举、军功、客、
吏道、通法、征士等。
保举又称作“任”,是负有法律责任的荐举,即“举其 显, 复保其微;举其始,复保其终”。 吏道即由“吏”(狭义的“吏”,指官府的低级公务人员 如“佐”、 “史”之类)选“官”的入仕途径,主要通过 考课制度实现; 通法是指凡通晓法令者,即有可能入仕;征士,即以征召 的方式收罗人才。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2.察举制
含义 (1)察举是汉代选用人才的特定名词,察举即考察
举荐之意。它是由丞相、列侯、二千石(包括中 央九卿及地方郡国守相)等高级官员,或者由中 央派遣的特使访察其下属的人才,向皇帝推荐举 送的一种制度。 (2)察举根据时间、方法、对象和范围,可分为两 大类:一类是诏举,另一类是岁举。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含义 • 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
实体和程序规章,又可以称作仕进制度。 它与我们今天的人事制度中公务人员录用 大体相当。 • 选官制度是与国家同步出现于人类历史舞 台。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 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 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1.世官制
含义 (1)“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
官职的特权。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 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2)“世官”, 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 而言 ,世官并不等于世职 ,并不局限于某家族世代 担任某一固定官职 ,就其主体而言 ,世族是世官的 基础 ,只要一个世家大族不倒 ,其成员就随时可能 有出任重要官职。
常举设的科目非常多,如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 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等; 制举,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 任将率、祥明政术可以理人等。两种举制共设有90多科。 常举每年一次,由礼部主持;制举是皇帝据临时需要,不定期举 行,取士也较少,故被视为“非正途”。常举众科中,只有明经 和进士经常举行。明经考试主要考背诵,易中;进士考诗赋,须 构思,故难考。进士虽难考,但考中后容易飞黄腾达, “缙绅 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为不美” 。后来进士科独盛,士子 更是趋之若鹜。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2.察举制
(2)汉王朝首创察举制度。先经官吏察访,后推荐给 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 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前,是察举制产生、确立时期,后 则是此制的规范发展时期。
(3)东汉末,魏王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 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 规定在地方州郡分别设立大小中正,负责以九个等级品 评本地区的士人,作为授官的依据,并对已评定的品级 定期予以升降。九品中正制初行时虽有选贤用意,但不 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以至 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
一、,“世及以为礼”,公门有公,卿
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 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2)西周世官制进入鼎盛时期,紧密结合宗法制、 分封制。受封的各级封君均遵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 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1.世官制
(3)春秋时期,社会开始大变革,出于争霸斗争的 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主 义。
(4)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 和封建制的确立,唯功唯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 立起来, “以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 “客”,据史家解释,就是“宾客”。战国以客 出仕的史实中,仍以秦国最为典型。到此,世官 制时代终告结束。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3.科举制
(4)两宋时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夏、金,以及宋之 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都无一例外地延用了科举制度。
3.科举制
含义 科举制度是指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公开考试 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完备 于宋,强化于明,至清代趋向衰落,直到1905年 被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其形式 和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3.科举制
发展 (1)隋文帝于开皇十八年(598年)“诏京官五品以
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 人”。 (2)科举制,是一种按照不同的科目通过考试而选 取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又在众 多的科目中首开“进士”一科,标志着科举制的 创立。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3.科举制
(3) 李唐王朝建立后,继续开科取士,并使之定型化。 唐初,科举考试分常举与制举两大类。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1.世官制
评价 (1)使王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了正常的统治局
面。 (2)“世官制”给贵族和官吏以充分共享政权的机
会,保证了他们代代矢志效忠王朝。 (3) “世官制”将可供选择的合适人选推进了各
级统治机构中。贵族官吏因垄断教育文化而垄断 了统治经验的积累和传承,这就决定了只有贵族 官吏才可能富于统治才干,才是当官为政合适人 选。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萌芽 1.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
的禅让制。
2.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 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 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 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三个时代
1.世官制 2.察举制 3.科举制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2.察举制 评价
➢利
(1)察举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便是乡举里选,长官 推荐。
(2)它替两汉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国家所需求的各种 人才,扩大了统治者基础,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 作用,
➢弊
(1)察举者以私意取人。
(2)权贵们的请托。
(3)士人的钻营。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