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主题阅读一声虫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李丹崖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乡村里,除了人语,最喧嚣的就是虫鸣。
人语人人懂,虫鸣却未必任何人都能了悟。
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
乡村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开始劳作;虫子一唱,村庄里万籁俱寂,人们已经入睡,犬也不吠了,唯有虫子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
有人说,月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
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虫鸣才是乡村的眼睛。
不止是萤火虫,还有那些不会发光的虫子,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
乡村的夜晚,是虫子们布置起来的音乐场,是虫子唱起的赞美诗。
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
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到了夏天,草木繁盛,虫子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我曾无数次在故乡的田园里打量过这些虫子。
它们生活在最隐秘的角落,唱的却是最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里最为原始的心事。
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员。
想起《诗经》里的那些虫子:“喓喓①草虫,趯趯②阜螽③;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草里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人却因为思念远方的故人,心如万千只小虫在跳着。
那个在远方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虫唱呢?这些裹挟在虫鸣里的故事,虫子不说,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喓(yāo)喓:虫鸣声。
②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
③阜(fù)螽(zhōnɡ):即蚱蜢,一种蝗虫。
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完成练习。
(1)万籁俱寂:。
(2)文中画线的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虫》,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跳跃、鸣叫的画面。
B.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思念亲人的样子。
C.这些诗句借物抒情,以跳跃的昆虫喻内心跃动的情思,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D.作者借诗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3)像这样描写田园画面的诗句还有()(多选)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C.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内容探究】读文章第4~6自然段,照样子给每段描绘的画面取一个名字。
第4自然段:夜晚的赞美诗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3.【品析句子】读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完成练习。
(1)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开腔”的意思是。
本句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对的喜爱之情。
(2)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
作者把蚂蚱背上的两只翅膀比作,它们和蟋蟀一样,都是通过振动发声的。
不同的音调、频率,表达不同的意思,乡村生活多有趣啊!(3)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从“”这个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乡村里的虫子们的喜爱之情,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语言运用】读下面的例句,任选一句进行仿写。
例①: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
例②: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读一读下面的三个语段,完成练习。
语段(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语段(二)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三月桃花水》语段(三)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1.【语段比较】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几个语段都是该篇课文中特别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2)语段(一)中“独特、迷人”的意思是非常美丽而且与众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3)语段(二)中“沉醉”一词是作者此时的感受。
()(4)语段(三)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乡下富裕、奢侈生活的喜爱之情。
()2.【方法思考】三个语段中,作者分别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想法的呢?()(多选)A.作者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直接抒发感情。
B.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和人物表达情感。
C.作者用含义深刻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语言积累】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例:乡下人家,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什么时候,不论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链接1.(1)文中形容四周非常寂静(2)B (3)BC2.夏天的演唱会乡村的唱诗班3.(1)开口说话拟人虫子、春天(2)两把刷子翅膀(3)小精灵比喻4.示例:①蛐蛐拉响的是小提琴,知了演奏的是萨克斯,青蛙敲响的是架子鼓。
②窗外草丛中的蟋蟀哼唱着小夜曲,屋外大树上的知了炫耀着自己的男高音,池塘里的青蛙们正在举行歌唱比赛……微群阅读1.(1)√(2)√(3)√(4)×2.AB3.示例:母亲,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她都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寻找四翼恐龙(节选)徐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每个科学家矢志不渝地在做的事情。
现在,就有很多科学家在想办法探索恐龙怎么飞向蓝天这样的问题。
对此,他们提出了许多假说。
有人认为恐龙生活在地面上,很可能就像今天的飞机一样,通过奔跑,慢慢演化出飞行结构进而翱翔蓝天。
另外一种假说认为会飞的动物会借助重力学会飞行,恐龙也是如此。
从力学角度来解释这种说法自然是容易的。
此外还有假说认为一些早期的恐龙在奔跑爬坡的过程中慢慢演化出了翅膀,然后学会了飞行。
提出假说只是第一步,对古生物学家来说,关键是找到证据,而这个证据就是化石。
古生物学家们踏遍了祖国的山川湖泊,在许多适合保存化石标本的区域寻找化石。
终于,一块化石标本让他们有机会回答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问题。
这个化石看起来也不是特别漂亮,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的前肢有了可以用来飞翔的羽毛,已经可以像现在的鸟类一样进行拍打。
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小,只有火鸡大小,如果把它整个身体复原出来,它甚至可以站在你的手掌上。
这个特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难以想象一只几十吨重的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
此外,古生物学家们还在这只恐龙的后腿上发现了非常粗大的羽毛。
那么这种粗大的羽毛意味着什么呢?在今天,除了鸟类以外的所有会飞的动物都有这样一个倾向,它们会把自己身体体表所有部分尽量扩展出来帮助自己飞行。
例如,蝙蝠不光像鸟类一样在前肢上有翼,它的翼还延伸到后肢上,这种现象叫作四翼状态。
而鸟类用前肢飞行,后肢奔走。
不过,鸟类可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四翼状态,只是从来没有化石或其他证据能证明这个猜想。
这只恐龙代表着演化过程的一个缺失环节,即四翼状态,古生物学家们把它命名为中国鸟龙。
此后,他们又发现了一系列的带羽毛长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还在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找到了一些更有意思的化石,这些化石显示早期鸟类不仅腿上有羽毛存在,脚上也有。
早期鸟类跟恐龙一样也长四个翅膀。
也许恐龙变成鸟类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它们早期生活在地面,慢慢地上树了,随着前肢越来越强,后肢的翅膀就渐渐退化了。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有删改)1.【词语理解】下面能够替换句子中加点词语“矢志不渝”的一项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每个科学家矢志不渝....地在做的事情。
A.舍生忘死B.大公无私C.奋发图强D.坚持不懈2.【整体感知】根据课文的描写顺序,试着给科学家们的论证过程排排序吧!①形成证据链②寻找证据③提出假说④得出结论()→()→()→()3.【思考质疑】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我的思考:(1)(2)(3)4.【体会方法】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完成练习。
再照样子运用其中一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1)例如..,蝙蝠不光像鸟类一样在前肢上有翼,它的翼还延伸到后肢上,这种现象叫作四翼状态。
作者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2)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小,只有火鸡大小......,如果把它整个身体复原出来,它甚至可以站在你的手掌上。
作者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来告诉我们某种恐龙的特点。
(3)5.【迁移运用】联系选文第1自然段,通过分析、概括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对于恐龙怎么飞向蓝天这样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假说。
有的假说认为;有的假说认为;有的假说认为。
6.【拓展表达】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中国鸟龙化石,突出这块化石在古生物学方面的重要地位?请简要写一写。
水难道是可以吃下去的吗?当然是可以吃下去的。
在肉、蔬菜、面包里——在任何一种食物中,水分都要比固体物质多得多。
肉里面的水分要比固体物质多一倍,而黄瓜里几乎全都是水分。
再来说说你身体里的水分吧,它和新鲜黄瓜里所含的水分几乎一样多。
假如你的体重是40千克,那么其中有35千克都是水分,而固体物质只有5千克。
成年人的身体中所含的水分要少一些,大约是体重的四分之三。
你或许会问:“那为什么人不会淌一地板的水,就像果子冻那样?”奥妙在于东西是由什么构成的,其他的倒并不怎么重要。
不错,最重要的就是它是由什么构成的。
假如我们拿一小片肉或者一小片黄瓜放到显微镜下面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饱含汁液的细胞。
这些汁液并不是从细胞里流出来的,因为细胞的四面都是封闭起来的。
而秘密就在这里。
由此可见,水是构成我们人体最主要的物质。
(节选自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1.【整体感知】这段选文中,作者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A.水是可以吃下去的。
B.人不会像果子冻那样淌一地板的水。
C.生物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
D.水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物质。
2.【说明方法】除了作假设的说明方法外,画线的句子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3.【探究意图】读画线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进行说明? ()A.因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人身体里都是细胞。
B.因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人不会像果子冻那样淌一地板的水。
C.因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人身体里的水分含量极大。
D.因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成年人身体中所含的水分要少一些。
4.【思考质疑】文中提到的“细胞”是什么?如果你无法解释清楚,你会怎么解决问题?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1.D2.③②①④3.我的思考:(1)“四翼恐龙”是一种四肢上都有羽毛,可以帮助它们飞行的恐龙。
(2)科学家寻找恐龙化石,是为了证明其中一种恐龙飞向蓝天的假说。
(3)一些早期的恐龙在奔跑爬坡的过程中慢慢演化出了翅膀,然后学会了飞行。
4.(1)举例子什么是“四翼状态”(2)作比较身体很小(3)提示:使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