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7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7章)

第七章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是一种综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处理医院各种信息的技术。

医学院校的学生今后要走上社会,进入医院或与医院相关的行业工作,因此,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习一些“医院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知识,熟悉与了解有关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的方法与技术,有关医院信息标准化、医院信息的流程、医院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了解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等是很必要的。

第一节医院信息系统介绍按照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中的定义: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对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与支撑环境。

一、医院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医院信息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有中心服务器、数据系统、供电系统、网络系统和用户终端。

软件系统有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

医院信息系统简称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又可以分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两大类。

医院信息系统的分类如图7-1所示。

图7-1 医院信息系统分类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简称HMIS,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包括财务系统、人事系统、住院病人管理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等。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新的系统还会不断产生,如医院信息发布系统以及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等。

临床信息系统简称CIS,即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

临床信息系统包括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在我国已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多数医院已建立起以管理为主的HIS系统,当前的发展重点则是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习惯把涉及到医院信息管理的各系统统称为HIS系统,而不做具体区分。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院正朝着以质量管理向环节质量管理转变,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缓和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

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相适应,医院信息化也从传统的内部管理为主的HIS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转变。

二、医院信息系统五大组成部分医院自身的目标、任务和性质决定了医院信息系统是各类信息系统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根据数据流量、流向及处理过程,将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划分为五个组成部分:临床诊疗部分、药品管理部分、经济管理部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外部接口部分。

其中临床诊疗部分是临床信息系统CIS的核心,各个部分之间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关联的。

医院信息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如图7-2所示。

图7-2 医院信息系统五大组成部分(1)临床诊疗部分:主要以病人信息为核心,将整个病人诊疗过程作为主线,医院中所有科室将沿此主线展开工作。

随着病人在医院中每一步诊疗活动的进行产生并处理与病人诊疗有关的各种诊疗数据与信息。

整个诊疗活动主要由各种与诊疗有关的工作站来完成,并将这部分临床信息进行整理、处理、汇总、统计、分析等。

临床诊疗部分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输血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手术室麻醉系统等。

(2)药品管理部分:主要包括药品的管理与临床使用。

在医院中药品从入库到出库直到病人的使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流程,它贯穿于病人的整个诊疗活动中。

这部分主要处理的是与药品有关的所有数据与信息。

药品管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部分,包括:药库、药房及发药管理;另一部分是临床部分,包括:合理用药的各种审核及用药咨询与服务。

(3)经济管理部分:分属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最基本部分,它与医院中所有发生费用的部门有关,处理的是整个医院中各有关部门产生的费用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汇总、传输到各自的相关部门,供各级部门分析、使用并为医院的财务与经济收支情况服务。

经济管理部分包括:门急诊挂号,门急诊划价收费,住院病人入、出、转,住院收费、物资、设备,财务与经济核算等。

(4)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主要包括病案的统计分析、管理,并将医院中的所有数据汇总、分析、综合处理供领导决策使用,包括:病案管理、医疗统计、院长综合查询与分析、病人咨询服务。

(5)外部接口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项改革的进行,医院信息系统已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系统,它必须考虑与社会上相关系统互联问题。

因此,这部分提供了医院信息系统与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系统、远程医疗咨询系统等接口。

三、临床信息系统概述临床信息系统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它包括了所有临床诊疗部分的全部系统和药品管理部分的一部分,并且与另外三个部分都有关联。

临床信息系统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输血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手术室麻醉系统等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整合在一起。

随着临床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系统还会不断产生,例如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等。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相关的一些业务系统的基本概念。

(1)医生工作站系统:是CI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电子病历为中心,支持医院建立电子病历库,为医生提供高效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管理平台,并为以后的病历统计分析提供有效的手段,对提高医院管理和医生的医疗水平作用重大。

同时支持医院医卡通或医保卡的使用,为患者建立起连续的就医资料,提高对患者的诊疗与服务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忠诚度。

医生工作站系统既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又是医生得力的诊疗助手,可以帮助医生迅速提升工作效率和诊疗水平。

医生工作站可以分为门诊医生工作站和住院医生工作站两种形式。

(2)护理信息系统:简称NIS,即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帮助护士对病人信息进行采集、管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的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护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临床护理子系统和护理管理子系统。

如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一般也称为护士工作站,主要完成护士工作的业务处理。

由于各科室的护理业务工作的特殊性,临床护理子系统由通用的护士工作站和增加部分特殊功能的临床专科护士工作站组成,如急诊科护理信息系统等。

(3)检验信息系统:简称LIS,即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是指应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临床实验室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查询,并提供分析及诊断支持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入、输出方式趋于多样化,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不断增强。

(4)医学图像管理系统:简称PACS,即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uniations Systems,是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的数字化处理系统,是应用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存储、传输、检索、显示、打印而设计的综合信息系统。

PACS主要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储、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和传输图像的网络五部分组成。

由于医学图像占用海量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一些医院把PACS独立出来,建立单独的网络系统,不会对正常的业务系统造成影响。

(5)放射科信息系统:简称RIS,即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放射学科室管理的数据信息,包括图片影像信息,实现输入、处理、传输、输出自动化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与PASC系统共同构成医学影像学的信息化环境。

放射科信息系统是基于医院影像科室工作流程的任务执行过程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医学影像学检验工作流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管理和医学图文信息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远程医疗。

PACS与RIS和HIS的融合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医院信息化程序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准。

(6)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简称TIS,即Telemedicine Information System,是采用现代通讯、电子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对异地患者实施咨询、会诊、监护、查房、协助诊断、指导检查、治疗、手术、教学、信息服务及其他特殊医疗活动的信息系统。

四、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简称EMR,即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是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电子信息为载体,记录病人发病情况、病情变化和诊疗情况的病案。

电子病历不仅包含了纸质病历的所有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将纸质病历中各种类型的信息都变为计算机能识别和理解的结构化数据予以输入、存储、处理、查询。

电子病历是临床信息系统CIS的核心,在医疗中作为主要的信息源,提供超越纸张病历的服务,满足医疗、法律和管理需求。

按照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规定,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有用户授权与认证、使用审计、数据存储与管理、患者隐私保护和字典数据管理等基础功能,保障电子病历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电子病历的管理以建立数据中心为基础,实现信息实时上传和自动备份到医院数据中心和第三方存储中心,在设定一定权限的基础上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并保障数据安全。

1.电子病历系统的主要功能(1)电子病历创建功能:为患者创建电子病历,必须赋予患者唯一的标识号码,建立包含患者基本属性信息的主索引记录,确保患者的各种电子病历相关记录准确地与患者唯一标识号码相对应。

(2)患者既往诊疗信息管理功能:电子病历系统应当提供患者既往诊疗信息的收集、管理、存储和展现的功能,使医护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患者既往诊疗情况。

(3)住院病历管理功能:住院病历管理功能主要为医疗、护理和检查检验结果等医疗电子文书提供创建、管理、存储和展现等功能支持。

(4)医嘱管理功能:医嘱管理主要对医嘱下达、传递和执行等进行管理,重点是支持住院及门(急)诊的各类医嘱,保障医嘱实施的正确性,并记录医嘱实施过程的关键时间点。

(5)检查检验报告管理功能:检查检验报告管理功能主要为各类检查、检验报告的采集、修改、告知与查阅、报告内容展现等提供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