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学设计: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原因:既然事实证明学校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是一种侵权行为,那么,作为学生或者家长就更应该遵循法律,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讨论:可取?不可取?
担心小孩出现心理问题,先引导小孩要对自己有信心。
投入更多精力教育孩子,争取戴上红领巾。
师:刚才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作为家长,出自对自己孩子的保护,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名公民,如果面对侵权行为我们都选择默默承受,则无疑会加大侵权行为发生的几率。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如果我们自己不珍惜、不争取,那么法律就沦为了一纸空文。
【情境一】:一部分学生戴红领巾,一部分学生戴绿领巾。
教师提问:为什么部分小学生会戴绿领巾呢?
(学生讨论、猜想)
【情境二】:不少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学生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戴的是绿领巾呢?
(学生讨论、猜想)
【事件回顾】:
【PPT】:学生的声音
教师总结:虽然他们年龄还比较小,但他们也能感到戴绿领巾好像不是什么好事情。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想和其他同学一样——戴红领巾,因为红领巾才是荣誉的象征。虽然他们的年龄还比较小,但他们也是有自尊心的,他们不希望自己被别人另眼看待甚至瞧不起,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起码的尊重。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每个人都会要求满足自己的这种需要。
【视频】:记者采访戴绿领巾的孩子
师:从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虽然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因此得到了部分学生家长的赞同。但好的出发点并不意味着做的事情就一定是正确的。很显然,学校的做法已经对部分孩子的自我评价及社会评价产生了负面影响,实际上是侵害了这部分同学的人格尊严权。因此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必须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人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
讨论分析回答
与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得出人格尊严权的概念
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表现
通过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体会到维护自己人格尊严权利的同时,也应该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项权利。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尊重人格尊严的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方面,受人尊重不仅是我们的心理需求,也是我们的权利;另一方面,尊重他人、维护他人人格尊严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教师提问: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就拿这次的“绿领巾”事件来说,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为此,央视也做了这样一项调查如果你家有小朋友被要求戴绿领巾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PPT】:央视调查
讨论:你认为哪种解决方式不可取呢?为什么?
归纳:不可取的做法
臭骂小孩一顿,太没面子。
给领导老师戴上不同级别的标识。
学校: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
任课教师:马静
课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
的义务;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能力目标: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
思考:如果你身边的同学被要求戴绿领巾,你会怎么做?
师:维护人的尊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受人尊重不仅是我们的心理需求,也是我们的权利;另一方面,尊重他人、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讨论思考
通过“绿领巾”事件的妥善解决,让学生知道维权的正确方式依法解决
使学生认识到:放弃权利是错误的选择
人人都有人格和尊严
根据情境
思考问题
讨论分析
承上启下
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什么是
人格尊严权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权
一、人人都有人格和尊严
教师:孩子们渴望佩戴红领巾不仅仅只是一种想法、一种心理需求而已,更是法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这项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正如德沃金所说的“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享有一种作为同类而受到其他人最低限度尊重的权利。”因此,孩子们不仅能够有得到他人肯定与尊重的愿望,更有得到他人肯定与尊重的权利!
教师:家长的观点分为了两类,有支持的,
也有反对的。支持的认为给孩子们一定的压力,也是好事情,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是一个促进,对以后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反对的认为对孩子区别对待是不合适的,会对孩子造成更严重的打击。
教师:学校的这一激励措施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呢?还是对孩子造成了更大的打击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明确每个公民都不
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视频】:一条“绿领巾”引发的争议
我们来听一听学校是怎么说的。
【PPT】:学校的声音
教师:学校认为,给部分学生佩戴绿领巾,只是一种激励孩子加油努力的措施。
教师提问:学校为了激励孩子上进而给他们戴绿领巾,这种做法妥当吗?你支持吗?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分析和我们家长的态度不谋而合。我们来听一听家长的声音。
【视频】:家长的声音
青少年要维护人格尊严
总结:为了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我们应该做到
1。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3。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讨论:
引导学生增强自尊心,以实际行动为自己赢得尊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指导学生看书,找到答案。
人格尊严权是公民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2.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表现
指导学生看书,找到答案。
教师:在现代社会,法律赋予了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PPT】:相关法律介绍
教师过渡:学校给部分学生戴绿领巾是不是故意给学生划分等级、不尊重学生呢?
【它山之石】:罗莎· 帕克斯
讨论:“绿领巾”事件你觉得哪种解决方式更好呢?
归纳:愤慨!去教育局投诉去。
去和学校老师理论,凭什么给小孩戴绿领巾。
【视频】:“绿领巾”事件的妥善解决
【PPT】:法律依据
师:相关主管部门及时对“绿领巾”叫停,小学校长诚恳的道歉,都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权的尊重,更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绿领巾”事件及时妥善的解决,也为我们提了个醒: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当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害时,正确的解决方式就是——遵循法律,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