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护人格尊严

维护人格尊严

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2课
6.2《维护人格尊严》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导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变“教学”为“导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实践探究,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

在设计本课时,期望通过情景的创设充分再现法律基础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真正做到维护自身人格尊严,并且懂得去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二、教材分析
广东版八年级思想政治教材言语简洁、朴实,内容丰富新颖,含义深刻,由浅入深,教材结合学生身边或社会上的问题进行探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教育的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本课选自广东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强青少年的维权意识,依法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同时,也要养成守法、护法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教材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我们人格尊严权利”主要讲述人格尊严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人格尊严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权利,这些权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利。

第二层次“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主要介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的必要性,我国许多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作了相应的规定,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第三层次“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主要介绍了青少年如何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维护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通过学习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做一个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少年。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格尊严权利的认识还不足,部分同学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忽略了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在现实生活中,侵犯了青少年人格尊严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的支撑点,充分挖掘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侵犯人格尊严的实例,容易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发挥课堂教育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些权利?
(3)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导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指导阅读、分析讨论、再现生活实际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五、教学重难点处理
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本课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教学难点:
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六、策略与手段
针对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本课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依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的要求和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本课在教学中采取案例分析法、情境激励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并注重讲练结合落实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八、板书设计
一、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1.人格尊严权
2.人格尊严权利包括的内容(1)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①什么是肖像权?
②法律关于肖像权的规定(2)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
①什么是名誉权?
②法律关于名誉权的规定(3)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
①什么是荣誉权
②法律关于荣誉权的规定(4)法律保护公民的姓名权
①什么是姓名权
②法律关于姓名权的规定
九、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对授课的内容有所取舍,使其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与教材。

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上,突出了三大特色。

1.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张。

2.主体性教学。

该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过程性和创造性。

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既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科的综合能力。

3.互动式教学。

本课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政治与现实互动。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使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课堂资源的开发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