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项以保护性、教育性和责任性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动,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生命力,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者的一种时尚和旅游业的热点。
生态旅游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对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以及特性、国内为发展概况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内涵特性国内外发展一.引言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已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几十年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1]。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部门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业以其强大的关联和带动作用,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记重要,促使诸多地区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或主导性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致使区域间旅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2]。
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3]。
二.生态旅游概述当今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2000年大趋势和全球问题》中提出,21世纪世界服务经济的领导产业,主要是电信业,信息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三种主要的服务业。
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后,生态旅游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它作为旅游业中一种宣传主题明确,生命力旺盛的旅游形式,日益深入人心,为了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先对生态旅游做一回顾。
1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生态旅游英名为Ecotourism是Ecological Tourism的缩写,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首次提出的。
它不仅被用来表征所有观光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观光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可持续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4]。
它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1)有可靠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生态旅游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现生态学已超过了传统生物生态学的范畴,成为一种人类普遍的思想和原则。
在生态利益优先的趋势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人们开始注重用生态学原理,设计良性运转的旅游系统,实施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2)生态环境的需求。
当今世界面临着土地荒漠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生态问题,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对传统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重新定位。
生态旅游克服了传统旅游的弱点,能真正实现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3)人类的需求。
人和自然的和谐是旅游的美学本质之一,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与大自然情感交流,探索其奥秘,是人的本性。
领略自然的野趣,陶冶情操,已成为世人的时尚。
随着旅游者的旅游理念同渐成熟,他们会放弃老一套的旅游形式,而追求特殊的、高雅的、带有刺激性的旅游方式。
充满好奇的青年一代,更喜欢与自然接触,生态旅游以它的形式灵活,种类丰富,目的多样而会成为旅游者最热衷的旅游方式。
[5]2生态旅游的内涵及特性2.1生态旅游的内涵从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被提出,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有不同的提法,而没有统一确定。
目前,关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国内外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988年生态旅游的提出者H.cebMlos Lascurain给生态旅游的定义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迷你的风光和野生动物。
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Boo)在1990和1992年分别提出下面两个定义:一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学习、欣赏、享受风光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为特定目的,在受干扰比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
二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之旅。
[6]卢云亭教授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如下: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7]李绪萌先生认为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和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生态科普色彩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活动[8]。
张跃西教授确认生态旅游的概念,应该包括自然生态旅游、人文生态旅游与产业生态旅游。
[9]生态旅游协会(The Eco.tourism Society)则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区域为目的的旅游,目标是欣赏环境的自然性和文化历史,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并使旅游产生的经济活动及自然的保护有益于当地居民。
[10]虽然以上概念说法不一,但从国内外专家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来看,其核心为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的前提下,欣赏和研究它们。
所以生态旅游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生态旅游地主要是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或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区域。
(2)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旅游者都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3)旅游者能为旅游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用于改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4)生态旅游对社会公众提供生态环境教育、生态认识和生态体验的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
2.2生态旅游的特性(1)自然性:自然性是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
一是旅游者所在的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受工业化影响程度低,保持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完整性。
二是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的系统,对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能促使旅游者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化文化。
(2)生态性:生态旅游是以尊重自然规律、欣赏自然美为前提的,旅游区具有生态学特征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资源。
生态旅游除有完美的自然环境外,还必须有丰富的有关生态学内容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可供观赏、游玩、参与品尝或购买。
相应的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活动项目也是以生态学思想作为基本理论的。
[11](3)保护性: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旅游资源,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体会生态旅游资源的存在及良性发展对人类的意义,从而受到教育,提高环境意识,而且生态旅游的经济收入能为旅游地提供生态保护的经济支持。
(4)参与性:一是旅游者的参与性,即通过参与高雅的,丰富多彩的,且具有启发性的旅游项目进行参与性体验。
二是生态旅游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当地居民在保护和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使当地居民提高环境意识,获得经济效益,从而能更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资源。
(5)专业性:生态旅游有别于传统的旅游形式,它对旅游经营者和游客都有较高的要求。
旅游经营者须有丰富的生态旅游知识,经营项目需经生态环境可行性论证以后,在科学规划指导下进行开发建设的。
旅游者是在严格组织管理下进行的有目的的参观游览,获取大量的生态知识,探索自然奥秘。
对于游客性质、游客量以及活动路线和安排等都有严格的限制。
(6)高成本性:生态旅游资源多为稀缺的、珍贵的自然遗产或文化遗产,因此生态旅游担负着旅游地环境保护的任务,而保护环境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必须不断地有资金注入。
[12] 从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特性,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持续的旅游形式,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
生态旅游者在欣赏自然和文化生态景观的同时,也承担着对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和宣传的责任。
三.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况1 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在国外,涉足生态旅游的学者越来越多,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Lindberg等研究伯利兹的论文,主要揭示了生态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或社区积极正面的经济和文化影响[13]。
Martha则实地调查生态旅游的利益分配。
她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和Monteverde等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表明,当地社区的生态旅游收入很少,而城市的大私人企业则控制和获取生态旅游的利益[14]。
1990年以来,生态旅游协会(TES)主席Megan Epler Wood一直从事生态旅游评价、产业趋势和社区参与的研究。
还有像Reid、Ziffern等都曾经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的关系做出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结论[15]。
主要研究组织机构包括:生态旅游协会(TES)、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TNC)、国际保护组织(CI),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WWF)、旅游人类学委员会(IUAES)等,都为生态旅游业在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的顺利开展做过很多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生态旅游协会。
从1991年以来就与华盛顿大学(GWU)合作,面向社会提供生态旅游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还通过创办论坛和专题讨论会,提供最新的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各种规划管理方法。
从全球看,生态旅游已出现在世界各地。
生态旅游最早产生于非洲,此后便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传播。
非洲肯尼亚被称为“自然旅游的前辈”,是当代生态旅游开发较早,搞得好的国家之一。
1977年肯尼亚人要求政府完全禁猎,1978年提出了“请用相机来拍肯尼亚"。
他们以国内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独特的生态系统,迷人的乡村风光等招揽游人,生态旅游在1989年旅游收入就达3.5亿美元。
[16] 哥斯达黎加自1970年至今,旅游收入已成为该国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而且生态旅游收入占旅游收入的95%。
[17]在巴西为了使人们在旅游观光中增强对大自然保护的认识,开展以观光大自然为体的生态旅游活动,每位游客在进入大自然游览前,都可获得一本印刷精美的《教育手册》,提醒人们接近大自然,尊重大自然。
德国现在有众多的动植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及国家公园,占国土面积的80%以上。
全国森林、公园的年旅游收入达80亿美元,占国内旅游收入的67%。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1992.1995年间,以大自然为取向的生态旅游增加了20.25%,仅1992年的收入就超过了20亿美元[18]。
不仅在发达国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估算: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
2000年的资料统计,全世界涌向大自然的生态旅游人数己突破50亿[19],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