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 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 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 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 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 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 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围.以保护湿地生态 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 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 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湿地公园的湿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 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 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 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 性。以此来增加文化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 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 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 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 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 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 理 地带特征规划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四鼓励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加强规划和建立生态 湿地公园。这应该是在一个合理的生态利用下进行的积极保护。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湿地中开展生态旅游正蓬勃兴起。但目前我国大多数湿地在 旅游开发时未进行系统的规划,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如废水、废气、 垃圾等) 旅游活动打扰居民和生物的生活规律等。因此,开展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是湿地 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 湿地公园的含义与分类 《湿地公约》中:“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 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湿地公园既不是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公园,它是兼有物种及 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体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 保护”的一个综合体系,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 湿地公园是保持该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近于自然景观状态, 维持系统部不同动 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 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 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 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 主题公园。根据湿地公园的涵和形成过程,将湿地公园分为自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 两大类。 自然湿地公园是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区划一定的围, 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 设施(如观鸟亭台、科普馆、游道等),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如日本的钏路湿地公园, 我国的米埔湿地公园和的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 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 规 划和建设,使其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使城市本身也成为一个“生态城市” 。 如我国正在兴建的淮河湿地公园,荣成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及现状 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21 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湿地破坏与退化带来的 环境功能丧失和生态问 题触目惊心,客观上为湿地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我国于 1992 年成为《湿地公约》签约国,表明了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及促进湿地保护事业发展 的良好姿态。 由国务院17 个部委合作编制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把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的综 合效益,保证湿地资源永续利用,造福当代,惠及子定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总目 标。湿地的保护、恢复与重建日益受到重视。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 功模式,也是《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在国外,湿地公园建设迅速发展, 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湿地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目前已建成或部分建成的湿地 公园府南河活水公园、 米埔湿地公园、 上滩湿地公园、 乌龙江湿地公 园、 同江湿地公园等, 正在兴建的湿地公园有延庆三里河湿地公园、 南 京淮河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 马銮湾湿地公园、 北月海湿地公园、 银 川西湖湿地公园等。日本、 英国、 澳大利亚、 美国、 马来西亚等国家在湿地公园建设方 面也进行了探索。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园址选择 湿地的三大要素是湿地水文、湿地物理化学和湿地生物,湿地水文是其根本。湿地水文 包括降水、地表迳流、地下水、蒸散、潮汐和洪水等类型以及水深、水流格局、洪水周期和 频率等特征;湿地物理化学是指湿地以周期性的水渍为特征,间歇性产生厌氧和好氧,使湿 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过程复杂多变,同时大量水分快速地输入与输出,带动物质和能量在区域 围迁移并重新分配,它包含湿地生态系统部的物质循环和湿地生态系统与外部系统的 物质交换,是以土壤、水分、空气 动植物、微生物等相互作用进行的循环变化;湿地生物 包括湿地植被、动物、微生物。湿地水文决定湿地土壤、沉积物和水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并 进一步影响湿地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而湿地生物群体分别对其栖息地的物理化学环境和 湿地水文环境进行反馈调节,湿地物理化学特征的改变反过来也会改变湿地的水文状态。此 外,湿地还受到区域气候和地貌的制约,它们直接影响湿地的三大组成要素。因此,湿地公 园园址必须根据湿地的三大组成要素进行选择。自然湿地公园是在现有湿地的基础上建设而 成,不存在园址选择问题;城市湿地公园园址应选择水源补给充足、地形地貌变化多样、 自 然条件和配套设施较好,并且符合城市绿地系统发展规划的地段。 规划设计的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生物生态学、景观学等理论与原理,并遵循以下 设计原则: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社会、 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湿地公园建设必须以保护优先,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及环境的基础 上开展湿地旅游,达到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实行可持续发展。 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是管理、规划及合理开发生物资源的基础。生态系统 不是静止不变的,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是维持群落的种类成分永远不变,而是维持湿地生 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并体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具备系统自身反馈和演替的能力。 突出生态主题 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突出生态主题、“原汁原味”,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自然性”、 “古朴性”原则。充分体现湿地的历史文化涵。湿地是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包括战场遗 址、最早的居民点或人类移居地、重要历史研究地等,如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具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突出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和体现湿地的历史与文化, 提升湿地公园的涵和品位。 充分利用场地条件, 经济、 环保 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利用区域的现有条件,对区域的动植物景观规划设 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物种,按照生物学和景观学的原理合理设计,以减少工程量,做到经济、 环保。 项目设置以人为本 湿地公园的项目设置应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和需要,充分体现人类接触自然、回归自然 的参与式理念。以人为本, 既要考虑湿地公园的管理, 又要方便游客,满足其需求,为游 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湿休闲环境。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容 湿地从陆地至核心水域区, 在地貌上具有陆地— 草滩— 泥滩— 浅水区— 深水区的 结构特征;在植物上具有陆生植物— 湿生植物— 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 浮叶植物和浮游 植物— 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的结构特征; 在动物上具有陆生动物— 两栖类动 物— 底 栖动物和浮游动物— 鱼类等水生动物和浮游动物的结构特征; 在以湿地为生境的 鸟类上具有留鸟 (林中) —涉禽 (滩地和浅水区) — 水禽 (水面) 等的结构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的这些结构组成具有特定的生态位, 它们互为条件、 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共同维系了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景观。由湿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容应包括: 湿地生态核、 湿地景观、 湿 地休闲科普、 湿地研究实验、 湿地公园服务接待、 湿地公园管理机制等。 2.1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 伦敦湿地公园 1 背景介绍 伦敦湿地公园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巴·艾尔姆 (BamElms)区中,于 2000 年 5 月建成开放,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 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公园建成至今,已经接待了数以百万计的 游客,并且赢得了很多奖项,其中包括2001 年英国航空旅游协会评选的明日之星金奖。这 些都验证着伦敦湿地公园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 伦敦湿地公园所在的巴·艾尔姆区有着优越的绿化环境,有96 个公园和花园,其中有 两个著名的皇家公园和一个皇家花园。公园的东边临着泰晤士河,为每年牛津与剑桥两个大 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 其余两面与居民区相邻(图1)。 湿地公园共占地42.5 hm2,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 万土 石方,种植树木2 万7 千株。良好的绿化和植被引来了大批的生物,使公园成了湿地环境野 生生物的天堂,每年有超过170 种鸟类,300 种飞蛾及蝴蝶类前来此处;同时,公园也给伦 敦市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游憩场所,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美丽绿洲,改善了 周围都市的景观环境。 伦敦湿地公园离市中心5 km,距离白金汉宫仅有25 min 的车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 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周围的交通非常便捷。伦敦市的两条主干道:A205 公路和A4 公 路离公园都不到1.6 km,公园外围设有足够的泊车位,所以旅游者能非常方便地自行驾车 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