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会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会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摘要:文章主要讲述了当前会计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针对此问题从几个方面提出类了会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类专业;就业形势;自主创业;职业意识
近年来,由于高校会计专业设置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不协调状况日益突出,我国会计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要解决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教学和专业素质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会计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会计专业设置结构分析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会计类专业,全国设点最多的专业就是会计学,约有500所本科院校和900所专科学校设置了该专业,使得该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多,呈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环境要求分析
1.地域选择过窄。

调查研究, 70%的学生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发展,20%的学生选择浙江、江苏,2%的学生选择西部。

毕业生就业的地域范围,呈现出“东多西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

2.薪酬期望值高于市场值。

北京、上海、深圳的工资市场平均值为1600~1700元/月,全国范围内,毕业生第一份工资拿到1000~1500元/月较多,达到3
3.1%。

据调查统计,66.4%的会计类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月薪在1500以上(包吃住、有社保),而市场通常只给1000元。

3.单位选择过于集中。

大学生首选是能进入效益比较好的国企或外企,对中小企业存在偏见。

事实上,全国有800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新增值7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创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提供的就业岗位为70%以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公务员考试吸引了大量毕业生。

许多学生想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国家级、省级或地方财政系统工作单位。

5.愿意从底层做起的太少。

很多学生不屑在单位做一些
“打杂”的事情,也不太愿意做收银员和出纳。

(三)市场需求及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
1.市场一般需求及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

会计是一个靠经验吃饭的行业,参加过大型招聘会的应届毕业生都有过类似的遭遇:投的简历往往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大多要求有会计经验,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培训就能尽快上岗,既懂财务,又能交际。

学校联系的单位招聘的条件也比较苛刻:(1)招的人少:一个单位通常只招1~2名会计人员;(2)有性别要求:招兼文员的会计通常只要女生,需要服从分配、随时外派的只要男生;(3)对学生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学生专业要过硬,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能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外贸企业还要求英语至少过4级;(4)对学生的其他方面要求:当过学生干部的优先,能吃苦耐劳,形象气质佳等等。

符合条件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单位从事会计或非会计工作或通过考公务员、考研等其他渠道就业。

2.市场较高需求及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在校大学生不能报考《会计师》,符合报考条件后,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大多数学生刚开始雄心勃勃,最后则被迫选择放弃。

目前,全国具备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的也只有8万人左右,其中应届毕业生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屈指可数,而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至少要35万名注册会计师。

二、提高会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加强职业意识培养,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不断灌输、并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2.要紧密联系单位,紧跟市场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培养,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

3.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

4.加快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及相关实验设施建设,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就业意识。

(1)深化创业意识。

创业是就业之源。

当今世界,大力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其自身就业的问题,还可以发挥倍增效应,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缓解全社会的就业压力作出贡献。

创业是成才之路。

大学生是国家精心培养
的高素质人才,与其他群体相比,更加具有创业的潜力和优势。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开阔眼界、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经受锻炼、不断挑战自我、加快完善自我的过程。

通过创业,大学生不仅可以收获得辉煌的事业,而且可以收获充实、丰富、厚重的人生。

(2)做好创业准备。

创业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要获得成功,仅凭一腔热血、一时冲动是不行的,必须做精心的准备。

一要加强知识储备,提升创业素质。

要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应用写作、人际交往、企业经营管理、金融、会计、市场营销、法律等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或几个有发展空间的创业方向,重点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以便创业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二要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创业能力。

充分利用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见习的机会,加强实践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努力在实践中增强决策能力、适应能力、协调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创业本领;三要加强品行修养,优化创业心态。

大学生一定要努力培养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和坚韧、宽容、协作的优良品质,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方向正确,就要坚持到底,“不抛弃,不放弃”。

特别是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要努力做到处变不惊,愈挫愈强。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合理配置外部资源,牢牢把握成功机会。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为促进大学生创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一是从金融信贷、创业孵化、工商登记、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悉心支持;二是健全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服务内容,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服务水平;三是解决创业大学生落户、转档、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四是资金支持,媒体大力宣传。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中国大学生创业网”、“大学生商盟”,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类投资项目、创业指导、投资基金等各方面的资讯,还提供了大学生创业故事与案例分析,值得大学生一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