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
1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基本制度使中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它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大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一个具有特殊表征的新兴群体。

一个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特征一:普遍以家族企业形态出现。

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系统考察了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工业变革后,在<看得见的手>中为”现代企业”下了这样的定义:”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为现代企业”,这一定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参照钱德勤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中国86%的中小私
2
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族手中。

以控制权的演变为核心,中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与19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的演变大致相同(见表1),区别在于美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工作基本上是消极性的,而中国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不但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族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

表1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
┌──────────────────────────────────────┐
│企业形态企业控制权管理岗位│
├──────────────────────────────────────┤
│业主制或合伙制业主或合伙人业主或合伙人│
3
│家庭式企业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垄断全部岗位│
│纯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家族成员垄断全部岗位│
│准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干亲、姻亲部分非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混合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亲戚、朋友少部分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临界点外来中层经理部分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公众公司职业经理人全部岗位对外开放│
└──────────────────────────────────────┘
4
特征二:企业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只存在”业主”而没有企业家,只有大企业才有企业家。

这种观点可轻易地被卡森和张维迎的研究驳倒。

卡森在1982年发表的<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家是”擅长对稀缺资源的协调利用作出明智判断的人”。

她强调,一个企业家如果要使自己的判断得到支持,就必须拥有个人财富。

张维迎发展了卡森的理论,进一步指出,”当且仅当一个有较高经营能力的个人同时也是资本家时,她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即没有个人财富的人充当企业家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②。

此观点可由以下模型表示: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简化对民营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的分析,可建立企业家才能模
型:E=f(K,M),其中K表示个人财富,M表示经营能力。

显而易见,■(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即企业家才能与个人财富、经营能力成正比。

在图1中,只有处于Ⅱ中的企业家,即既有较强经营能力,又有
较多个人财富的企业家,才是卡森和张维迎意义上的企业家。

5
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民营企业家不断奋斗的历程。

民营企业家一手创办企业,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中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其自身的才能、人际关系、信誉等也是企业极其重要的资源。

特征三:企业产权单一或产权不清。

产权单一体现在民营中小企业家族持股比例很高,而且往往不愿意接受外界的参股投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委托一代理”问题几乎不存在。

产权不清则体现在共有式
的产权使家庭成员之间或合伙人之间财产关系不明确。

由于业主制或合伙制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的财产就是业主的财产,业主对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根本谈不上法人财产问题。

另外,中国许多创立较早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往往注册为集体企业,而在政策环境改进后纷纷”摘帽”,又常常陷入产权归属之争,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特征四:治理结构优劣并存。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经受了更大的生存压力,民营企业家也担负了更多来自家族和自身的压力,因而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比国有企业更具优势(不同类型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见表2)。

由于企业的财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