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路基施工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

公路路基施工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

公路路基施工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路基施工各阶段的难点问题是工程建设者们一直探索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由于受到天气、自然条件及施工工期的限制,必须分阶段针对不同难点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加快进度,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施工;难点;解决方法
The under construction crux problem of the highway roadbed and solve method
【Abstract】The crux problem of roadbed each stage of construction is the problem that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ors has been investigate and the point solve.Under construction in the highway roadbed, because of being subjected to the weather, nature condition and construction work period of restriction, have to cent the stage aim at dissimilarity the crux adopt appropriate the measure insure roadbe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speed progress, exaltation economy performance.
【Key words】Road engineering;Roadbed;Construction;Crux;Solve a method
1. 前言
路基作为道路的基础,在公路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路基又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

实践证明,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由于它是工程设计蓝图与原地质地貌直接结合部,受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较多,施工难度较大。

下面结合作者的施工经验,就公路路基施工各阶段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2. 准备阶段
路基施工准备阶段要详细调查了解公路沿线(包括路基基底)及土源等作业范围内的土质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及含水量情况,制作标准击实试验和土的强度试验(CBR值),制定施工方法。

根据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制定出路基各种不同类型土质、含水量的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法及路基基底处理方案,防止在施工中出现盲目性,避免走弯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要重点把握:
2.1 特殊潮湿地区路基土的特点及对策。

在特殊潮湿地区,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中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二是对于天然稠度<1.1,液限>40,塑性指数>18的粘质土,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过湿粘性土,土质极差,塑性指数高达24,击实最大容重为(1.90g/cm3),其液限高达47%,雨天泥泞不堪,粘性很高;晴天表层虽然干爽,但里层含水量却高达30%以上。

所以,这类土质用作路基施工时,需要翻拌、晾晒、粉碎,甚至掺入一定比例的石灰,以降低其含水量,改善压实特性。

2.2 路基路面排水预先设计。

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许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

另外,从保护环境、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考虑,也必须做好路基排水的设计,形成排水系统规划,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

在路基施工中,应重视施工排水,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患,给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具体施工阶段。

3.1 路基填筑过程中过湿土的处理。

3.1.1 路堤分层填筑,松铺厚度为≯30cm的水平层,并在铺下一层土之前,按规定压实,每填一层,都要进行翻晒、粉碎;并用平地机整平后,方可开始碾压。

每层填土压实时,要不停地进行整平工作,保证均匀的密实度。

3.1.2 对于降雨天数较少,气温较高的季节,过湿土天然含水量相对较低时,不必掺入白灰等外掺剂,而可直接将土翻松,粉碎至颗粒在50mm以下,并用重型压路机碾压,直至压实度达到90%以上为止。

3.1.3 过湿土含水量过大,可由取土坑挖出后,堆置坑旁初步晾晒,再运至施工作业段摊铺;或由取土坑挖出后先运至作业段一侧,经初步晾晒后再用推土机推至作业段上,采用剂为3% ~5%的消石灰作外掺剂。

掺灰、粉碎、拌和及初步碾压工序在同1 d内完成。

3.1.4 如果施工过程中遇雨,一般宜抢压,用上层土封住下层土。

同时要加强排水功能,在路基边坡使用防雨布做临时急流槽以防大雨冲毁边坡,对已成型的路段,为防雨水渗进土基,抢在下雨前用防雨布整体覆盖,待雨过天睛,打开防雨布,进行必要的复压,即可进行下一层施工,这样,既能保证路基压实度,又能争取工期。

3.1.5 对于已掺入石灰,而未来得及整平碾压的路段,遇雨时要进行抢压,同时也用防雨布进行覆盖,由于路基高低不平,局部地方会渗入雨水,待雨停后,应立即打开防雨布,进行局部翻晒,粉碎处理,个别积水严重地方可将超厚土挖掉,换填拌和均匀的灰土,然后进行整平、碾压,至压实度合格为止。

3.2 黄土路基的填筑。

3.2.1 黄土路堤施工时,应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纵向),清除坡面杂草,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

如结合面陡立,无法挖成台阶时,可采用土工钉加强结合。

若地基土层具有强湿陷性或较高的压缩性,且容许承载力低于路堤自重压力时,可考虑采用重锤夯实,石灰桩挤密加固。

3.2.2 黄土含水量过小,应均匀加水再行碾压;如含水量过大,可翻松晾晒至需要含水量再进行碾压,也可掺入适量石灰处理,降低含水量。

掺灰后应将土、灰拌匀,其最大干密度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3.2.3 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对高度>20m的路堤,应按设计预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

3.2.4 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对地表水应采取拦截、分散、防冲、防渗、远接远送的原则,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合排水设施,将水迅速引离路基。

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量,应做好出水口的加固。

3.3 路基排水的重点问题。

3.3.1 地面排水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沟渠,一般都要求铺砌防护。

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开始广泛应用。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过水网地段的路基,过去逢沟设涵的做法在一些地方有了改进,对路线两侧的灌溉沟渠重新系统布置,免去了穿越路线的排灌涵洞,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质量。

3.3.2 路面排水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

路拱横坡应≥2%。

3.3.3 地下排水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其特点是以渗透力式排水,当水流量较大,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

4. 路基后期防护。

4.1 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等级公路的边坡,多采用种草防护边坡较高时,采用砌石框格(方型、菱形、拱型、M型)种草防护。

现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带即将草籽、肥料和土均匀拌和裹于土工物内,当草籽发芽也长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无布纤维自然腐烂,不会污染环境,效果很好。

石砌圬工防护仍较普遍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

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土防护也有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又一劳永逸的种草防护。

4.2 冲刷防护。

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

传统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4.3 支挡防护。

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

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其受力比较合理,墙身圬工体积小,也已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

5. 结语
综上所述,路基工程施工各阶段需把握的难点问题很多,由于本人施工经验与水平有限,文章只对影响路基工程施工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