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同一性危机中的观念混乱

青少年同一性危机中的观念混乱

2012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77期)Total No .277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十六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09YJC710006)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1—09—25作者简介:丁炳正(1985—),男,河南禹州人。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浅析青少年同一性危机中的观念混乱丁炳正(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摘要:观念混乱是青少年同一性危机中的重要表现;青少年观念混乱主要表现在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理想信念、生活观念等方面;青少年出现观念混乱的原因涉及到多个方面;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帮助青少年克服观念混乱,实现青少年观念同一性,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同一性危机;观念混乱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26—03一、同一性危机与观念混乱的相关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针对西方青少年身心发展错位的现象,提出了“同一性危机”的理论。

处于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需要充分了解和认识自我,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整合起来,对未来自己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选择。

这既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的需要,也是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之间关系的需要。

但当青少年在认识与自己密切联系的各方面出现不能平衡自我、无所适从、内心迷茫和盲目时,就会产生同一性危机。

同一性危机也称同一性混乱,指青少年面对自身生理成熟、自我心理成长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冲突时企图重新认识自我而产生的自我意识上的混乱,实质是指自我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不一致、不连续。

埃里克森在《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一书中,列举了同一性危机的七种表现:权威混乱、时间混乱、两性的混乱、自我确认的混乱、工作的混乱、角色扮演的混乱、观念的混乱。

青少年的观念混乱是指青少年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受自身心理、多种社会因素影响,对拥有的各种各样的观念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中产生的认知矛盾。

出现观念混乱的青少年在认知上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待所拥有的形形色色的观念思想,也不能理智地确定自己应该认可、坚守的观念和应该抵制、放弃的观念,这不仅使青少年在对关乎自己的重大问题上产生极端的认识或理解,更会导致青少年在行为上的偏执,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认识青少年出现观念混乱的表现,寻求对策引导其形成观念的同一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青少年观念混乱的主要表现价值观念混乱,即在对价值的一般观点和根本看法上出现了混乱。

主要表现为:受个人主义影响,个人价值观念占可观比例;侧重用个人需要和利益得失来认识和评价价值目标,呈现出功利化的色彩,缺乏崇高的价值理想;价值观念复杂多变,缺乏稳定性和一致性。

道德观念混乱,即对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道德观念认识上的错误。

主要表现为: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相对模糊;诚信缺失,言行不一;违背公共道德,缺乏社会公德责任感和集体观念;家庭观念淡薄,伦理道德素质低下;网络道德缺乏,无视法律规范;空谈道德、怒斥社会缺德现象,但很少能做到知行合一。

人生观念混乱,即在对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和态度的看法上出现了混乱。

主要表现为:人生目标的选择上偏重个人因素,忽视社会需要;人生态度积极乐观,肯定和信任他人的同时人际顾虑和不信任成分在增长;人生幸福观的确立上优先考虑单个62家庭,欠缺社会责任;人生价值的评价上重视个人利益因素,偏离社会价值取向等。

理想信念混乱,即在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迟疑和模糊。

主要表现为:认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心不足;政治信仰存在多元化、模糊化倾向;承认社会理想对实现个人理想的作用,但更注重个人理想的务实化,社会责任感不强;认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但科学理论水平不高,不能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下,面对竞争、社会问题时,易出现消极心理,难以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生活观念混乱,即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看法上出现了偏差。

主要表现为:在生活态度上,拜金主义思想倾向出现,审美观的功利性和开放性倾向突出;在生活方式上追求多样性,但情感倾向、是非标准、善恶界限在此过程中受不良因素影响比较模糊,盲目从众模仿、追新求异;在生活内容上,重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不高,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作是过时观念;在生活能力上缺乏自理自立能力,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和经验。

三、青少年观念混乱的原因(一)全球化进程中价值观的冲突对青少年观念形成的影响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西方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断地涌入我国,与我国的政治文明与价值观念不断交织、冲突。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也是最有可能受各种价值观影响的时期。

面对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侵蚀,部分青少年学生由于认识水平有限、思想活跃、辨别能力不强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甚至有人认为只有西方的价值观念才能解决中国现实存在的问题。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同一性危机的观念混乱。

(二)经济社会转型期不同思想观念的交织对青少年观念形成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持续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进入到社会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分化加速,社会流动性加大,经济成分多种多样,利益多元化明显,各种各样的观念应运而生。

一些青少年无法在不同的思想观念的交织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思想观念体系,从而出现观念混乱。

此外,诸如贪污腐败、教育资源失衡、社会不公、高房价高医疗、社会保障不健全等社会问题的出现所造成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观念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动摇了其已经确立的正确观念,使其无法保持自我观念的稳定和持续。

(三)网络信息时代信息获得方式对青少年观念形成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普及,网络时代已经到来,这改变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青少年通过网络可以迅速快捷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这种通过搜索很容易找到所需信息的便利与快捷使得青少年过度依赖于网络,缺少了自己的思考与分析。

面对网上出现的大量信息,他们若缺少分辨信息的能力就会盲目相信、接受错误信息,造成观念上的混乱。

(四)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的冲突对青少年观念形成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与青少年成长密切相关,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然而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重视规范,忽视引导,教育方式枯燥单一。

青少年是被动地学习了关于思想道德观念的知识,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重视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其思想道德观念的发展,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思想言行不仅不去加以纠正,而且家长一贯自认为正确的错误观念和行为还在误导学生去效仿学习。

在社会教育中,青少年又面临着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和各种错误观念的诱导,致使青少年难以选择、确立正确的观念,从而导致其出现同一性危机中的观念混乱,甚至会引发青少年犯罪等严重社会问题。

(五)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对其观念形成的影响在青春期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他们的生理发展水平是不一致的,生理的成熟没有带来心理的同步成熟,而是处于半成熟状态。

心理上发生的急剧变化导致青少年自我意识突出,要求独立自尊,关注自我发展,情绪波动比较大,心理稳定性不高,渴望交流却又自我封闭,同时又缺乏良好的辨析能力和认识能力,使得对自己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思想时更是难以辨别,面对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差距时,青少年更容易陷入困惑、苦闷,动摇其对生活、对自己的信心。

四、克服观念混乱,实现青少年观念同一性的教育对策(一)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社会信仰我们应该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使科学的理论成为青少年强72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武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青少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改变单一的灌输教育方式,注重引导教育;结合形势,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结合青少年的实际发展需要和正当利益诉求来进行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加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强科学理论的说服力,从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

(二)加强心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心理变化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所以,我们要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心理变化。

应当完善心理咨询途径,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青少年了解心理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技能;关注青少年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交流,有效化解心理矛盾等等,引导青少年全面认识自己,控制自己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性对待人生中出现的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生活观念,促进青少年观念同一性的形成。

(三)培养青少年批判性思维,合理看待国际国内的变化面对全球化时代各种文明的交织冲突和社会转型时期不同价值观念的涌现,我们有必要帮助青少年合理看待各种思想的出现和本质,选择科学的价值观念,消除观念混乱状态,形成稳定的观念体系。

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宣传国家政策,采取设置问题情境、提问、辩论、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来激发青少年思辨能力,使其积极思考遇到的各种疑问,在参与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思辨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使得青少年逐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摒弃盲目接受、无所适从的状态。

在合理对待国际国内的变化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观念,实现观念的同一性。

(四)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资源,为青少年创造良好成长环境针对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不一致的状况,我们应该做到这三种教育目标和方向明确、一致,发挥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中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方式,注重引导内化。

家庭教育上家长要积极配合,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的发展,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与示范。

社会教育中一方面寻找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契合点,为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整治社会不良现象,弘扬优秀文化,净化社会风气,为青少年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五)重视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应当精心设计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阅读、讨论、文艺活动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向青少年传播传统文化和道德,使他们熟悉传统文化与优良美德,培养其内在修养和人文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