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孟祥征河北省泊头市实验中学
[摘要]新媒体教学的特点是: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容量,良好的交互性。
多媒体运用的原则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
标,选用恰当的表现媒体的方式,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信息含
量要适中,信息量过大,不利于课堂交流、互动,学生没有主动性,只是
被动的接受;多种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有机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以语言、神态、动作、板书等表现手法与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以
达到优势互补。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
求知欲。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量教学效果情境
一、新媒体及新媒体教学的特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旧的媒体形式而言的,又称为多媒体。
这是一种
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
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
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
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新媒体”所传播的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及其所包含的意义这些并不都具
有物质实体,他们只是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的表面特征,是一种信息表达
的方式。
“新媒体”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媒体,是信息存储、传播和
表现的载体,并不是一般的媒介和媒质。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由于使用的材料和处理手段的不同,使得多媒体教学与其它媒体教学相比,有
其显著的特点。
(一)丰富的表现力。
它广泛吸取了各类艺术手段的长处,如绘画的
形象特点,音乐的节奏特点,电影电视善于表现过程的特点等等,极大地
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内容。
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
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很多过去难以形象说明的公
式、原理、定律,今天都可以得到清晰表现,甚至一些常态下难以观察的
事件或现象,教学者仍可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而加以模拟演示。
生动、丰富
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效果,使得多媒体几乎能深入到人之所想、情之
所至的一切领域,使教学者、教学媒介和教学成果真正达到三位一体。
这
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充分
表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
例
如:物理课中发动机、发电机、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化学课中的化
合价、电解水实验,生物课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人体内血液循环的过
程、食物的消化过程,地理课中的地球的自转与四季的形成等知识点,学
生不易理解,但运用视频或动画手段展示其过程,则可顺利地引导学生突
破思维障碍,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二)巨大的容量。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拓
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语文课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
生欣赏到与作品、作者及背景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或视频。
历史课上,
可以插入考古资料图片来佐证书本内容,也可以利用影视剪辑来再现历史
风云。
音乐、美术课上,让学生欣赏名曲名画;在数学、物理、化学课上,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巩固练习,都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良好的交互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很难一一沟通,而
多媒体教学则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实行双向教学,让机器及时提供
高质量的反溃通过人机对话,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则。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被称为课件或
多媒体课件。
根据课件的使用对象不同,多媒体课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供教师使用的演示型课件,多见于日常教学中,是CAI应用的主流,一类是供学生使用的导学型课件,常见于书籍附带的教学光盘。
由于种种原因
相当数量的演示型课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CAI的应用现状也不令人满意,因此,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与理论教学的结合问题,值得探
(一)根据教学的需要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
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或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来表现,不能过多地、盲
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该为促进教
学而使用,而不应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对于那些一目了然或利用其他
手段就能简单、迅速地让学生掌握的内容,最好不用。
例如:在物理、化
学、生物等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说明一些问题,但绝不能用它来代
替真实的实验。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
师,学生还是主体,切不可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那样真的是喧宾夺主
适度运用的原则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代化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运用多个感
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的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和创
造性,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
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为直观的、深刻的理解,留给学生一定的
思考时间,让他们思考、交流、产生疑问、激发创新,并最终找到答案,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教学信息量大的现象很普遍,有一种看法认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多讲些内容,
才能体现多媒体优势。
但信息量太大使学生忙于记笔记,对教师的讲解分
析不注意会产生一知半解,而教师也会在教学中感觉机械,不能根据学生
的课堂现场表现及时做出反应,不利于课堂交流、互动,学生没有主动性
只是被动的接受。
大量的信息内容都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挤满了,剩下
只有一项工作就是单击鼠标,在大信息量的制约下,有限的师生交流也仅
限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性的问答,对质疑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无法正视。
显然,太大信息量有悖于创新教育。
适度信息原则就是以优质的教育资源为
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
学的难点、重点的同时,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
是否所有的课都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效果最好,答案是否定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媒体的采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选择,不
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可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不同的教学媒体有机
结合,优势互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表现媒体和方式,
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选择媒体时要做到:能用口头说明
白讲清楚的内容,就不要用其他媒体;能用传统媒体解决的问题,就不用
现代媒体;能用幻灯片投影阐述明白的教学内容,就不用电影电视。
例如,
物理课教学用多媒体课件采用直观简单的图片、动画分析内燃机、发动机
的工作原理,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既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掌握
教学内容,又减轻了教师讲解的难度。
而其他试验性的课程则可以借助于
动画演示等其他的多媒体形式,使课程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同时又降低
了实际操作的危险性,如化学课。
但也有些课程像数学课是不适于使用课
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活泼。
教师以富有情感的启发式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表情、姿态、板书、
演示、实物等对教学产生很好的影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促进学生
学习;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影像、
三维动画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习理论,提出疑问辅助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等,使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因此,只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取
长补短,优势互补,加强课件的可操作性,教师要控制好授课的节奏,避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其实是不必要介入课件的,切不可一味将大容量的文字资料全部搬上屏幕,以至于屏幕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当教师讲解时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一读而过的时候,学生却还在辨认并判断信息并未真正的理解、吸收有效信息,更来不及做笔记,相比而言,教师声色俱佳的论述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现代科技的出现给教育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但是不应只局限于教学形式的变化,而是在将教师由呛人的粉笔灰中带出来的同时为教学增添了许多新的方法、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在给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以设计专业为例,教师除了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类多媒体软件之外,还要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课程内容相结合来设计课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直观地理解什么是设计,在授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
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传统教学中无法演示、分析的内容。
我们应不断研究探索,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他们与教学需要相结合,使他们在实践教学中能得到合理充分
[1]刘峻.新媒体之我见.广播电视研究,2005.
[2]马志雁等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