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0097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D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2.对事物进行度量,最粗略的计量尺度是( C )A.定比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类尺度 D.定距尺度3.统计的根本职能是( B )A.参与决策 B.收集、整理和提供信息C.发布统计资料D.统计咨询4.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变化总量的统计指标是( B )A.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 C.动态指标D.绝对指标5.反映同类事物数量特征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是( C )A.绝对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数量指标6.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水平相等,但标准差不等,则( C )A.标准差大,平均数代表性也大B.标准差小,平均数代表性也小C.标准差大,平均数代表性小D.两者没有联系7.成数的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 D )A.[-0.5, 1] B.[0.5, 1] C.[-0.5, 0.5] D.[0, 0.5]8.在抽样调查中,由于偶然性因素影响,使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出现绝对离差,它是( A )A.抽样误差 B.抽样平均误差 C.标准差D.平均差9.进行抽样时,如果每一群体之内的单位相似程度较高,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适宜采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10.进行整群抽样时,应尽量保证( A )A.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小,而群内差异较大 B.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大,而群内差异较小C.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小,而群内差异也较小 D.群与群之间差异较大,而群内差异也较大11.“最可能出现”的抽样误差是( C )A.极差 B.抽样极限误差 C.抽样平均误差 D.系统性误差1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问题上( A )A.前者不必区分,后者需要区分B.前者需要区分,后者不需区分C.两者都需区分D.两者都无需区分13.相关关系描述的是事物之间的( B )A.因果关系 B.非确定性数量对应关系 C.互为因果关系 D.相互影响关系14.在确定回归直线的参数时,比较准确的方法是( B )A.截距法 B.最小平方法 C.半数平均法 D.积差法15.较常用的时间数列分析模型是( C )A.Y=T+C+S+I B.Y=T+(C×S×I) C.Y=T×C×S×I D.Y=T×C×S+I16.使用移动平均法对线性趋势进行分析,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 )A .平滑作用B .移动作用C .平均作用D .加总作用17.1999~2002年某地区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分别是96%、97% 、96.8%、95.6%,则四年间平均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C ) A .4956.0968.097.096.0+++B .4956.0968.097.096.0⨯⨯⨯C .4956.0968.097.096.0⨯⨯⨯D .1956.0968.097.096.04-⨯⨯⨯18.某企业2001—2006年各年销售额(单位:万元)分别为:1500、1620、1720、1860、1990、2020,则该期间销售额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 ) A .5.1% B .6.1% C .105.1%D .106.1%19.“指数”有不同的涵义,反映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是 ( D ) A .通用指数 B .抽象指数 C .广义指数 D .狭义指数20.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2%,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结构指数(A )A .139.36%B .129.23%C .115.25%D .37.9%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统计的职能有 ( ABC )A .信息职能B .咨询职能C .监督职能D .分析职能 E. 决策职能 22.绝对指标的计量单位主要有 ( ABCD )A .实物单位B .自然单位C .价值单位D .劳动单位 E. 无名数单位 23.抽样调查的主要特点有 ( ABC ) A .用样本推断总体B .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C .调查前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D .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总体基本情况E. 抽样调查误差可以克服24.工人工资y (元)依劳动生产率x (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10+70x ,这意味着,如果劳动生产率 (DE ) A .等于1000元,则工人工资为70元 B .每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平均增长80元 C .不变,则工人工资为80元D .每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平均提高70元 E. 减少500元,则工人工资平均减少35元25.在直线趋势方程bt a y t +=中,t y 代表直线趋势值,其余各符合的意义是 ( BCDE ) A .a 等于原动态数列的最末水平 B .a 代表趋势直线的起点值 C .b 为趋势直线的斜率 D .t 代表时间变量E. b 是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间,现象平均增加的值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26.调查工作的时间限制指的是调查数据的所属时间。
( X )调查工作的具体时间段27.统计资料描述的是大量的、密集型事物的综合特征。
这说明统计资料具有客观性。
( X )总体 28.所有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总是大于总体平均数。
( X )等于29.线性相关的情况下,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则估计标准误差也越大,直线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则低。
( X )绝对值越小 30.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
( X )将两处“增加”都改为“发展”31.以P 和Q 分别表示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则 。
( X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000100010011Q P Q P P Q P Q Q P Q P ∑∑∑∑∑∑⨯=101100010011QP Q P PQ P Q Q P Q P32.统计分组一般有哪两种类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解:1、统计分组一般有两种类型: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
(1分)2、品质分组指按事物的客观属性分组。
(2分)3、数量分组指按事物的某一数量特征分组。
(2分)33.什么是权数?它有什么作用?解:1、权数是变量值重要程度的标度。
(2分)2、其基本作用是表现它所对应的变量值在总体一般水平中所占的份额。
(3分)34.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请做出解释。
解:1、是概率论的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1分)2、大数定律的意义是:在随机试验过程中,每次试验的结果不同,但大量重复试验后,出现结果的平均值总是接近某一确定的值。
(2分)3、中心极限定理说明:如果总体很大,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服从正态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2分)35.相关系统与回归方程各表示变量之间的什么关系?解:相关系数表示的是变量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2分)回归方程表示的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数量规律性。
(3分)36.指数体系有什么作用?解:1、计算总指数时选择和确定同度量因素指标属性和时期的重要依据。
(2分)2、根据指数体系,可以进行指数之间的相互推算。
(2分)3、指数体系是因素分析法的基础。
(1分)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7小题7分,第38、39小题各8分,第40小题10分,共33分)确定中位数,计算算术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
解:中位数10021⨯-+ =-∑dfSfLMm me(2分)算术平均数 (2分)标准差(2分)离散系数 (1分)解:设回归直线方程为bx a y +=.(2分)(2分)回归方程为x bx a y 34.116.164+-=+=(1分)39.某企业2006年第二季度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日期 4月1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库存额 (万元)160140150160要求:计算该商品的第二季度平均商品库存额。
21510021500===∑∑f xfx 82.67100460000)(2==-=∑∑ff x x σ%55.3121582.67===x V σ∑∑∑∑∑--=22)(x x n y x xy n b 34.1278137181737301995106861737119530102==-⨯⨯-⨯=nx bn y x b y a ∑∑-=-=16.16410173734.110686-=⨯-=解:(3分)(3分)或: (2分)(2分) (2分)(2分)(保留一位小数)绝对额)元(555003150003705000001=-=-∑∑p q p q (1分)(1分) 绝对额)元(885003705004590001011=-=-∑∑q p q p (1分)指数体系:145.7%=117.6%×123.9% (1分) 144000=55500+88500 (1分) 分析:该公司产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提供45.7%,增加144000元,是由于销售量提高17.6%,使销售额增加55500元和价格提高23.9%,使销售额增加88500元,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分)14224321-+++=a a a a a )万元(150321601501402160=+++=1502140160221=+=+aa 1452150140232=+=+a a 1552160150243=+=+a a )万元(1503155145150=++=a %9.1233705004590001011===∑∑q p q p K p。